清唇軟腭塞音
外觀
清唇軟腭塞音 | |
---|---|
k͡p | |
IPA編號 | 109 101 |
編碼 | |
HTML碼(十進制) | k͡p |
Unicode碼(十六進制) | U+006B U+0361 U+0070 |
音頻範例 | |
清唇軟腭塞音是一種輔音,被用在一些口語當中。這相當於是同時發出[k] 和 [p]。 要發出這個輔音,可以試著說出Coe但把嘴唇閉著,好像你在說Poe一樣。 在「Coe」的「C」之後,嘴唇將在同一時間或幾分之一秒被打開。此音在國際音標被表現為⟨k͡p⟩。
清唇軟腭塞音出現於越南語與其他中、西非的語言中。 例如在約魯巴語中,這個音在拼寫時以一單純的⟨p⟩表示。
特徵
[編輯]清唇軟腭塞音的特色:
- 發聲類型是清音,意味著發音時聲帶並不顫動。
- 本輔音是口腔輔音(口音),表示調音時空氣只從口裡流出。
- 本輔音為中央輔音,調音時氣流在口腔的中央流過舌面,而不從兩側流過。
- 氣流機制是肺部氣流,即由肺與橫膈膜驅動空氣。
有該音出現的語言及單詞
[編輯]語言 | 單字 | IPA | 意義 | 註解 | |
---|---|---|---|---|---|
Dangme[1] | [比如?] | ||||
Ega[2] | [k͡pá] | 搭起樹籬以包圍田地 | |||
Ibibio[3] | kpa | [k͡pɐ́] | 死去 | ||
Kalabari[4] | àkpà | [àk͡pà] | 袋子 | ||
莫諾語[5] | kpa | [k͡pa] | 逃跑 | ||
越南語[6] | lúc | [luk͡p˧ˀ˥] | 時間 | /k/ 在 /u/ 和 /w/ 後的音位變體. 參見越南語音韻學 | |
約魯巴語 | pápá | [k͡pák͡pá] | 田野 |
圓唇音
[編輯]在某些語言中,尤其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和萬那杜,會將清唇軟腭塞音唇音化,而變成[k͡pʷ]。例如在Mwotlap語(於萬那杜的班克斯群島)中有[k͡pʷɪlɣɛk],意思是「岳父、公公」。[7] 在班克斯群島的語言若有/k͡pʷ/這個音素,在當地的拼字法中通常會被寫成⟨q⟩。 在萬那杜中南部的語言(如Nafsan語或Lenakel語),這個發音會被拼成 ⟨p̃⟩.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 ^ Kropp Dakubu (1987:13頁)
- ^ Connell, Ahoua & Gibbon (2002:100頁)
- ^ Urua (2004:106頁)
- ^ Harry (2003:113頁)
- ^ Olson (2004:233頁)
- ^ Thompson (1959:458–461頁)
- ^ François (2005:117頁)
參考書目
[編輯]- Connell, Bruce; Ahoua, Firmin; Gibbon, Dafydd, Eg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2, 32 (1): 99–104, doi:10.1017/S002510030200018X
- François, Alexandre, A typological overview of Mwotlap, an Oceanic language of Vanuatu, Linguistic Typology, 2005, 9 (1): 115–146, doi:10.1515/lity.2005.9.1.115
- Harry, Otelemate, Kalaḅarị-Ịjo,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3, 33 (1): 113–120, doi:10.1017/S002510030300121X
- Kropp Dakubu, M. E., The Dangme Language: An Introductory Survey, London: Macmillan, 1987
- Olson, Kenneth S., Mono (PDF),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4, 34 (02): 233–238 [2017-07-27], doi:10.1017/S002510030400174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20)
- Thompson, Laurence, Saigon phonemics, Language, 1959, 35 (3): 454–476, JSTOR 411232, doi:10.2307/411232
- Urua, Eno-Abasi E., Ibibio,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4, 34 (1): 105–109, doi:10.1017/S00251003040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