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媽祖祖廟
湄洲天后宮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 |
座標 | 25°05′49″N 119°09′10″E / 25.096868°N 119.152754°E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6-597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湄洲媽祖祖廟官方網站 |
湄洲天后宮(莆田話:Mâ-cô-bā̤u,/ma˩˩ lɔu˦˥˧ piau˩˩/),通稱湄洲媽祖祖廟[1],原名通賢靈女祠,位於中國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的湄洲島,主祀天上聖母。始建於北宋987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除靈女祠和聖父母祠外幾乎全毀,廟宇被剷平,神像被毀、香火斷絕。整體於1989年重建完成。[2]
歷史
[編輯]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林默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後裔。
傳說中湄洲島是媽祖的家鄉,也是祂羽化升天之地。興化府莆田湄洲島湄洲媽祖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原始小廟(靈女祠)位於祖廟神昭殿後方,是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天聖年間(1023年)開始擴建,此時的祖廟已初具規模。
元朝時,媽祖祖廟得到進一步的擴建。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牆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
在明朝時,媽祖祖廟又得到進—步擴展。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衛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永樂初年(1403年),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廟。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祖廟。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遷界令撤銷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總督姚啟聖重建鐘鼓樓和山門,又把朝天閣改為「新正殿」,民眾不認同姚啟聖的作法,仍稱「舊正殿」(後來稱「神昭殿」)為「正殿」,「新正殿」因姚啟聖獲封為太子太保,所以人稱「太子太保姚公殿」(簡稱「太子太保殿」或「太子公殿」),後逕稱為「太子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增建朝天閣、梳妝樓、佛殿、僧房,按石祖廟又建中殿、觀音亭、土地廟等,當時有五組建築群,殿堂樓閣十六座,客房、禪房、齋堂等建築九十九間,規模宏大。
湄洲祖廟昔已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全毀[2],所幸許多臺灣廟宇都存有昔日的湄洲媽祖分靈金身,如鹿港天后宮、新竹長和宮、麥寮拱範宮、北港朝天宮、楠梓天后宮、鹽水護庇宮、旗津天后宮等。1980年代以來,海內外信徒捐資對湄洲祖廟進行重建,臺灣信徒捐獻為最多,現有建築基本都是文革後所重建的廟貌。截至2023年,只要持台胞證在文甲碼頭搭渡輪到湄洲島,船票只需20元人民幣,相較於其他各地來的遊客優惠很多。
建築
[編輯]湄洲祖廟為長323米、寬99米的五進仿宋建築群,由大牌坊、宮門、鐘鼓樓、順濟殿、天后廣場、正殿、靈慈殿、媽祖文化園組成,媽祖廟後的岩石上刻有「升天古蹟」、「觀瀾」等石刻,在祖廟山頂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
太子殿
[編輯]「太子殿」原名「朝天閣」,因清康熙時,太子太保姚啟聖以羅盤估算,認為風水不當,故構工將此閣改為正殿[3]。但信徒並不領情,依然以寢殿為「正殿」,故稱此殿為「太子太保姚公殿」,後逕稱「太子殿」。
神昭殿
[編輯]因清雍正帝御筆匾額「神昭海表」(神靈顯揚於海境邊疆),故稱「神昭殿」[4]。原為「正殿」,昔年姚啟聖把此殿改為「寢殿」。但善信不理會,皆稱此殿為「正殿」,又因雍正帝的匾額而稱神昭殿。雍正共製有三面「神昭海表」匾額,另二面欽賜予臺灣臺南大天后宮(後火災焚毀,今日之匾為複製品。臺灣各知名媽祖廟多有複製。)、廈門天后宮;門殿石柱上還有明代莆田才子戴大賓所寫的「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對聯,頗為趣味[5],其中的 第二、第四、第七、第十字的「齊」與「朝」字,分別讀為「齋」和「潮」,即「齋戒」、「潮音」之意。
靈女祠
[編輯]緊臨升天古跡旁,寢殿後方有間小廟,即是祖廟發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名為「通賢靈女祠」。在媽祖羽化升天後,湄洲島民就在媽祖升天處旁建立一間小廟祭祀媽祖,在文革期間靈女祠險遭破壞,在島民的極力保護下倖免於難。
朝天閣
[編輯]太子太保姚啟聖將「朝天閣」改為「太子殿」後,「朝天閣」不復在。靖海侯施琅又新建了朝天閣。本閣至今還保存臺灣鹿港天后宮乾隆丁未年(1787年)湄洲進香文物。
升天古蹟
[編輯]相傳此處是媽祖升天之處。明代住持僧「照乘」在崖上刻「升天古蹟」四字,以紀念媽祖。
升天樓
[編輯]奉祀媽祖飛昇之相,以紀念媽祖得道。但升天處是「升天古蹟」。
觀音殿
[編輯]佛祖殿
[編輯]相傳媽祖在世時篤信佛法,日日禮佛誦經,故靖海侯施琅捐建了佛祖殿,奉祀釋迦三尊,即釋迦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此殿毀於「文化大革命」,1989年重建。
五福殿
[編輯]五福殿,又稱五帝廟,祀五福大帝。五福大帝又稱五福王爺、五瘟大王,是瘟神,故本殿不設正門,以希冀五帝不出門。
聖父母祠
[編輯]聖父母祠供奉媽祖之父母神像,代表媽祖得道升天,依然秉持孝心,永不忘本。是清代所建。
中軍殿
[編輯]中軍殿奉祀「中軍爺」,即統帥媽祖部下神兵之將領,據說為明代泉州衛指揮「周坐」所建,民眾認為本殿中軍爺即是「周坐」。
梳妝樓
[編輯]此樓靖海侯施琅所建,為媽祖之起居、梳妝處所。樓內奉便服造像媽祖。此樓亦毀於「文化大革命」,1989年重建。
靈慈殿
[編輯]此殿建於元朝,紀念媽祖拯救船難之德。民間相傳,媽祖救難,多著便服,而非鳳冠霞帔的正裝,「以免遲刻(遲到)」。水手呼救也只喊叫「媽祖」,不敢稱「天后」,蓋因相信稱「天后」,媽祖就會梳妝打扮才來救人。故此殿亦奉便服造像媽祖,象徵媽祖拯救海難之德。
順濟殿
[編輯]賢良港天后祖祠
[編輯]「賢良港天后祖祠」[6]位於湄洲灣北岸莆禧半島南端,與湄洲島遙遙相對,前往湄洲島朝聖的途中一定會路過,是媽祖的誕生地-「賢良港天后祖祠」,裡頭還保留乾隆帝所敕封的「敕封天后志」以彰顯其官方正統地位,祠內供奉著宋雕軟身媽祖金身與聖父母(媽祖的雙親);媽祖回娘家謁祖進香時,必先恭請媽祖鑾駕在賢良港祖祠舉行謁祖儀式後,才從賢良港碼頭渡海到湄洲祖廟去「刈火」,這也是學習媽祖躬行孝道的傳統美德。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湄洲天后宫:隨兩岸開放 台灣請回大小湄洲媽近萬座. [201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 ^ 2.0 2.1 妈祖祖庙——湄洲岛妈祖庙. 福建省圖書館. 2015-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5) (中文).
- ^ 湄洲妈祖祖庙正殿为何称“太子殿”. [201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 ^ 茄苳媽駐駕湄州島「神昭殿」謁祖安座. [2019-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
- ^ 兩岸交流基地/福建莆田湄洲媽祖廟 海上布達拉宮. [201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 ^ 賢良港天后祖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3/11/17 華夏經緯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