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車大冒險
玩具車大冒險 | |
---|---|
| |
類型 | 益智 |
平台 | Windows, OS X, 網頁, Linux, iOS |
開發商 | Vectorpark |
發行商 | Vectorpark |
設計師 | 派翠克·史密斯(Patrick Smith) |
模式 | 單人 |
發行日 | Windows、OS X、網頁瀏覽器
|
《玩具車大冒險》[1][2](英語:Windosill)是Vectorpark於2009年發行的益智遊戲,支援在Windows、OS X、網頁瀏覽器、iOS、Switch上遊玩。玩家需要與房間裡的物品互動以走出11個不同的房間。該作由自學過動畫製作和Flash程式設計的派翠克·史密斯(Patrick Smith)開發,創作設計受到許多畫家和藝術家的影響。遊戲2009年5月26日發布Flash版;2011年發布新增部分功能的iOS移植版;Switch版在2022年經由eShop平台上架。
該作在評論聚合網站Metacritic上獲得了「普遍好評」的評價。評論家們認為遊戲能在短暫的遊玩時間中給玩家難忘的藝術體驗,並引導玩家注重於探索本身而非探索的結果。《奧托的歷險》、《Blek》、《甜甜圈都市》和《紀念碑谷》等遊戲創作都受該作影響。
玩法
[編輯]玩家在遊戲中需要操縱小車走出11個各不相同的房間。[3]玩家通過與房間中的物品互動解開謎題並找出隱藏的方塊,而方塊可打開通往下一個房間的門。[4]玩家在房間裡可互動的物品包括但不限於電燈開關、樹葉堆、[5]鐘錶、「頂端長著眼睛的軟軟的東西」、「旋轉起來就會伸腿的建築」、「一碰就會長頭髮的盒子」以及「一捏就能吐出雲朵的煙囪」。[6]玩家與房間裡的物品之間的互動可能會觸發更多可互動的物品。[6]
開發
[編輯]派翠克·史密斯(Patrick Smith)是來自布魯克林的藝術家。[7]遊戲的繪圖、動畫製作和程式碼編寫均由史密斯一人完成。[8]2001年史密斯開始以「Vectorpark」的名義發布互動動畫和遊戲。[7]《Edge》雖曾在報道中讚許過史密斯過去的作品,但雜誌的評論者也稱史密斯的作品從未躍居到遊戲市場的主流。[9]
史密斯在開發《玩具車大冒險》時,先是用鉛筆勾勒出遊戲關卡設計的草圖,然後擇選他比較滿意的草圖匯入到Adobe Illustrator並給草圖增添細節和顏色。[8]他接著將繪製完的圖片和從Freesound下載的音訊匯入到Adobe Flash並用這些素材製作動畫和編寫場景。Freesound史密斯在華盛頓大學學習繪畫時就開始自學動畫製作和程式設計。他因為喜歡使用自己能完全理解的程式碼,所以更常選擇自己編寫的3D建模和物理引擎程式碼而不是現有的軟體庫。[8]史密斯在設計該作的繪圖上有受到許多藝術家的啟發: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馬格利特和胡安·米羅、形而上派畫家喬治·德·基里科、Fleischer Studios公司的動畫師馬克斯·弗萊舍和戴夫·弗萊舍、漫畫家克里斯·瓦爾和吉姆·伍德林、雕塑家亞歷山大·考爾德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畫家保羅·烏切洛和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史密斯正是從後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得到了可以將平面圖形以3D形式呈現的靈感。[8]史密斯設計該作的目的只是為了供自己欣賞而並非為該類型遊戲的愛好者而設計,但他又強調他有意設計的遊戲的玩具特性和對探索的追求。[7]
2009年該作的Flash版發布,[5][8]可在Windows和OS X遊玩該作。[10]該作的Flash版前半部分可免費遊玩,後半部分則需付費解鎖。[10]史密斯很滿意Flash版的銷量,但又表示以目前的賺取速度「很久才能回本」。[7]2011年12月5日,該作的iOS移植版(僅支援在iPad上遊玩[6])發行,[4][5]iOS移植版中新增了可以控制傾斜程度的重力系統和展示關卡內部運作的透視系統。[5][4]iOS移植版中還附有一個包含20張草圖的草圖集。[11]2012年4月,Amanita Design在其推出的Humble Bundle收藏包中收錄了《玩具車大冒險》。[12]2022年11月11日,該作的Switch版發行,Switch版新增了多人遊玩功能和通關後即可解鎖的動態重力模式。[13][14]
迴響
[編輯]評價 | ||||||||||||||||
---|---|---|---|---|---|---|---|---|---|---|---|---|---|---|---|---|
|
該作在評論聚合網站Metacritic上獲得了「普遍好評」的評價。[15]評論者們指出遊戲能於短暫的遊玩時間中,在給玩家難忘的藝術體驗的同時,又能引導玩家注重於探索過程而非探索結果。[4][3][5]部分評論者也稱讚了遊戲的繪圖風格。[4][3][5][7]TouchArcade的妮莎·坎柏(Nissa Campbell)評價該作的繪圖風格「超脫現實」,[5]Slide to Play的提姆·拉特瑞(Tim Rattray)也在其評價中寫道作者在處理如何讓遊戲更加有藝術的問題上認真的態度。[4]2009年5月2日,GameSetWatch將該作評為該周的「最佳獨立遊戲」。[16]
TouchArcade的坎柏在其評論中指出,遊戲中充滿互動性的謎題設計,便註定該作的iOS移植版的發行是一件必然的事情。[5]坎柏又補充說iOS移植版在不改變任何謎題設計的基礎上,通過多點觸控改變了玩家與謎題的互動方式。[5]Kotaku的柯克·漢米頓(Kirk Hamilton)也在其報道中稱讚該作讓他體會到iPad觸感的美妙之處。[6]
Slide to Play的拉特瑞稱該作是「可以互動的抽象馬賽克」。[4]他認為遊戲的謎題設計和製作水準都十分出色,遊戲音效、操控、影格率等方面也都表現優異。[4]148Apps的丹·李(Dan Lee)稱遊戲的謎題設計十分出色,並認為玩家在解決抽象的謎題時需要使用非常規的思維。[3]Destructoid的安東尼·伯奇(Anthony Burch)也認為遊戲的謎題設計讓玩家不會感到失望或無聊。[17]對於該作的可玩性,李和拉特瑞都認為除非要嘗試一下iOS移植版新增的功能,[4][3]沒有任何理由再去遊玩該作。[4]
《奧托的歷險》、[18]《Blek》、[19]《甜甜圈都市》[20][21]和《紀念碑谷》等遊戲都受到過該作的影響。[22]2015年史密斯製作了一款互動字母表遊戲《字母變形記》。[23]
參考資料
[編輯]- ^ 時心白. 首席设计师谈对《纪念碑谷》有影响的几款iOS游戏. 觸樂. 2014-04-15 [202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中文(中國大陸)).
- ^ 書上 (編). 很快你就能在Android平台上玩到《阿尔托的冒险》了. 觸樂. 2015-09-02 [202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中文(中國大陸)).
《奧托的歷險》受到了《東尼霍克職業滑板》(Tony Hawk’s Pro Skater)、《Journey》和《玩具車大冒險》(Windosill)等遊戲的啟發。
- ^ 3.0 3.1 3.2 3.3 3.4 3.5 Lee, Dan. Windosill Review. 148Apps. 2012-02-02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7) (英語).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Rattray, Tim. Windosill iPad Review. Slide to Play. 2012-01-20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2) (英語).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Campbell, Nissa. 'Windosill' iPad Review - A Brief Trip Into Surrealism. TouchArcade. 2012-01-13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30) (英語).
- ^ 6.0 6.1 6.2 6.3 Hamilton, Kirk. The Wonderful Windosill Turns Your iPad Into A Mysterious Toybox. Kotaku. 2012-04-25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英語).
- ^ 7.0 7.1 7.2 7.3 7.4 Cameron, Phil. GameSetInterview: A Window Into Patrick Smith. GameSetWatch. 2009-07-30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英語).
- ^ 8.0 8.1 8.2 8.3 8.4 Giraldi, Riccardo. The many talents of Mr. Patrick Smith. Riccardo Giraldi, Creative Director at Microsoft. 2009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1) (英語).
- ^ Griliopoulos, Dan. Patrick Smith of Vectorpark on the IT Crowd, toy-boxes and his new game. Edge. 2013-11-07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1) (英語).
- ^ 10.0 10.1 W., Tim. Indie Game Pick: Windosill (Patrick Smith). IndieGames.com. 2009-04-28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4) (英語).
- ^ Polson, John. Revisiting Vectorpark's Windosill: iPad Release and Cross-platform Sale. IndieGames.com. 2011-12-21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英語).
- ^ McElroy, Griffin. 'Botanicula' offered in name-your-own-price Humble Bundle. Polygon. 2012-04-19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英語).
- ^ PJ O'Reilly. Classic Puzzler Gets A Dreamy Switch Port. 2022-11-14 [2023-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英語).
- ^ Kate Gray. Influential Toy-Like Puzzle Game 'Windosill' Is Coming To Switch After 13 Years. 2022-11-05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2) (英語).
- ^ 15.0 15.1 Windosill Critic Reviews for iPhone/iPad. Metacritic.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6) (英語).
- ^ W., Tim. Best Of Indie Games: Window to Your Mind and Soul. GameSetWatch. 2009-05-02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英語).
- ^ Burch, Anthony. Indie Nation #59: Windosill. Destructoid. 2009-05-01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英語).
- ^ McWhertor, Michael. Get ready to feel some snowboarding emotions with Alto's Adventure. Polygon. 2015-02-11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6) (英語).
- ^ Long, Neil. The heartening story of Blek, the iOS game that cut through App Store cynicism with pure creativity. Edge. 2014-02-12 [2014-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1) (英語).
- ^ McWhertor, Michael. IndieCade selection Kachina has shades of Katamari Damacy and one intriguing hole. Polygon. 2012-10-08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6) (英語).
- ^ McWhertor, Michael. Donut County is like a reverse Katamari inspired by Bruce Springsteen and fake Peter Molyneux. Polygon. 2014-08-11 [2015-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3) (英語).
- ^ W., Tim. Trailer: ustwo's Monument Valley. IndieGames.com. 2013-12-10 [201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2) (英語).
- ^ Vanhemert, Kyle. I Wish More Games Were as Weird as This Guy's Interactive Alphabet. Wired. 2015-02-12 [2015-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5)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