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痰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唾壺為魏晉、南朝時常見的隨葬陶瓷器,圖為東晉青瓷唾壺,江寧博物館藏。
1910年代中,在美國芝加哥的法院裡亦放有痰盂。
品嘗葡萄酒後用來放吐出來的酒的痰盂。

痰盂,又名痰罐痰壺痰桶唾壺唾盂,是一種專門用來收集吐痰時吐出來的唾液或痰涎的器皿。痰盂一般放在餐廳的飯桌下,同時可用來收集菸蒂(從前還有享受過的鼻煙嚼煙)、食物殘渣,亦可作挪進睡房作小孩尿壺之用。但較小型的痰盂,大小有如菸灰缸冰桶,有時亦會放在桌上。東亞傳統的痰盂是小口巨腹,有漆木搪瓷等材質。

因為衛生緣故,部份痰盂(主要是放在桌上的)會有痰盂蓋跟隨。為方便提取,有些痰盂會有把手或手挽在旁邊。

痰盂在東亞傳統上並非不可示人之物,在古代經常作為擺設,而二十世紀的中國大陸也常於正式場合放置痰盂,例如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接見外國元首時,經常可見到他們的座位旁置有痰盂。而自二十世紀中期開始,廣東、香港、澳門等地的中式婚禮常用痰盂代替傳統的馬桶作為嫁妝中的「子孫桶」。

歷史

[編輯]

唾壺在東漢時即已出現,三國、西晉時越窯大量燒制青瓷唾壺,其造型多為撇口、圓球腹、高圈足,東晉後逐漸演變為盤口、扁圓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朝時又配以蓋和托盤[1]。《晉書·王敦傳》載王敦常於酒後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並以如意打唾壺為節,以致壺邊盡缺,後世遂以「唾壺擊缺」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2]

日本從中國傳入唾壺,於平安時代成為一種室內擺設。

清潔

[編輯]
洗痰盂,用滾水、同痰盂擦

洗痰盂,用熱水浸泡,再用痰盂擦擦乾淨。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吳山.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9. 
  2. ^ 張林川,周春健,柳燕. 《中华成语全典》. 武漢: 崇文書局. 2010.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唾壺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