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河 (雪梨)
33°57′S 151°03′E / 33.950°S 151.050°E
鹽田河 Salt Pan Creek | |
---|---|
詞源 | 早期的定居者通過蒸發鹽水的方式從沼澤獲得鹽。[1] |
國家 | 澳大利亞 |
州 | 新南威爾斯州 |
區域 | 雪梨盆地(IBRA)、坎特伯雷-班克斯敦、雪梨南部 |
地方政府轄區 | 坎特伯雷-班克斯敦市、喬治河市 |
流域 | |
水系 | 喬治河 |
源頭 | |
• 位置 | 路易斯山以西 |
河口 | 匯入喬治河 |
• 位置 | 厄伍德 |
流域面積 | 26平方公里(10平方英里) |
本貌 | |
長度 | 7公里(4.3英里) |
[1] |
鹽田河 (英語:Salt Pan Creek)是一條匯入喬治河的城市水道,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雪梨的坎特伯雷-班克斯敦地區。
流向和特徵
[編輯]鹽田河發源於郊區路易斯山(英文:Mount Lewis,在坎特伯雷-班克斯敦地方政府轄區內)的西偏西南,向東南緩緩流經喬治河市地方政府轄區,最終在河林鎮匯入喬治河。其流域的面積約為26平方公里(10平方英里),因植被破壞和城市建設活動的影響,常受洪澇之苦。[2]
其流域內的植被包括三種瀕臨滅絕的生態種類,即沿海鹽沼,庫克河(Cooks River)卡斯爾雷(Castlereagh)鐵皮桉(Ironbark)森林和頁岩/砂岩過渡林。整個流域內植被類型差異很大,生態環境包括淡水環境,河口環境,紅樹林和鹽沼,河岸和陸地環境,為當地動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2]
歷史
[編輯]從早在1809年起,鹽田河周遭土地曾為澳大利亞原住民反抗殖民的起義場所。特伯里(Tedbury),是佩姆烏(Pemulwuy)的兒子同時也是一位原住民長者,參與了其中一場衝突。在這場衝突中,歐洲定居者弗雷德里克·梅雷迪思(Frederick Meredith)為矛所傷並被迫放棄他的農場。據了解,梅雷迪思和另一位定居者打算清理和耕種鹽田河周圍的土地,而此處是原住民的重要食物來源地。[3]1926至1935年間,隨著原住民,包括已經恢復了傳統土地的難民家庭,以及那些尋求逃離原住民保護局(Aboriginal Protection Board)的人,在此設立棚戶營地,鹽田河周遭的土地變成了原住民權利的焦點。[3]
鹽田河得名自早期殖民定居者,他們通過蒸發鹽水的方式從此地的沼澤中獲得鹽。[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Salt Pan Creek. Geographical Names Register (GNR) of NSW. Geographical Names Board of New South Wales. [2013-04-10].
- ^ 2.0 2.1 Salt Pan Creek. Rivers and Creeks. Bankstown City Council.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6).
- ^ 3.0 3.1 Foley, Gary. imeline of Significant Moments in the Indigenous Struggle in south east Australia. The Koori History Website. Victoria University.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外部連結
[編輯]- Georges River catchment (map). Office of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Government of New South Wales. [2018-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