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相機陷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個相機陷阱
相機陷阱和紅外線信號接收器,這樣放置的設備可以捕獲到通過它們之間的物體
一頭被相機陷阱捕捉到的蘇門答臘虎,這頭貓科動物在一星期之內破壞了三個相機陷阱
西喜馬拉雅的印度豹
相機陷阱鏡頭捕捉到的水獺
一個被大象破壞的相機陷阱

相機陷阱指使用動作傳感器紅外探測器或其他光束作為觸發機關的遙控相機。它常被用來拍攝攝影師不容易直接拍得的畫面,多運用在生態研究領域,例如監督狩獵、觀察野生動物、尋找稀有物種等。[1]

這種遙控相機的質量在近些年不斷得到提高,在野外觀察中也愈來愈流行。[2][3]

應用

[編輯]

相機陷阱的一大優點是它可以捕捉到更加精細的鏡頭,比起單純的人類觀察來說,它拍攝的影像還可以反復觀看。[1] 此外,相機陷阱可以持續、靜音運行,也很少會打擾到野生動物。[4] 不過因為有些動物嗅覺、聽覺極為敏銳,還是可以發現相機陷阱的蹤跡的。[1]

因為記載數據很精確,相機陷阱還可以用來計算一個地區的動物數量,這比單純靠人力來數要方便而實惠[5]得多。此外還可以用來探測、尋找新的或珍稀物種。[6]

相機陷阱也可用來探測動物的行為和行動模式。[7]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在內的動物保護組織和其他一些非政府組織也會用相機陷阱來記錄偷獵等不法行為。[5]

功能

[編輯]

早期的相機陷阱只有簡單的攝影或單拍功能,而今由於數字攝影的應用,相機陷阱拍攝的照片已經可以直接上傳到電腦上了。[8]

相機電池壽命是影響其性能的一大要素,一些相機陷阱雖然可以拍攝很長時間但是因裝配了大型電池而笨重、難以移動。[6]

因為需要遮風擋雨並進行偽裝,這些相機一般會放在防水盒子中。[9] 這些盒子應有防噪設計以免其他動物的好奇行為使其拍攝效果受到影響。[2]

注意事項

[編輯]

即使有重重保護,天氣和其他不可測因素還是會影響到相機陷阱的效果。[4] 有時當一些研究者找到他們設置的相機時,它已被破壞掉了,或者因為被野生動物推翻而只攝到了很少的影像。[8] 防止這種現象發生的方法之一是直接將相機設置到動物身上。[8]

想要拍到重要的信息就需要精心選擇相機設置地點,例如一些礦物質鹽地或狩獵小徑等都是常發現野生動物的地點。[6]

一些昆蟲和鳥類因為個體太小所以難以觸發拍攝快門,而一些爬行動物和兩棲類則可能不會被熱感或紅外線攝像機拍到。[8]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Swann, D. E., Kawanishi, K., Palmer, J. (2010) Evaluating Types and Features of Camera Traps in Ecological Studies: A Guide for Research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O'Connell, A. F., Nichols, J. D., Karanth, U. K. (Eds.) 2010. Camera Traps in Animal Ecology: Methods and Analyses. Springer, Tokyo, Dordrecht, London, Heidelberg, New York. ISBN 4-431-99494-7. Pages 27–43.
  2. ^ 2.0 2.1 WWF - Camera Traps - More on Camera Traps. World Wildlife Fund - Wildlife Conservation, Endangered Species Conservation. World Wildlife Fund. [4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2). 
  3. ^ Camera Traps for Researchers, Camera Trap Reviews and Tests.. Trail Cameras, Game Cameras Tests and Unbiased Reviews of Camera Traps. [4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8). 
  4. ^ 4.0 4.1 Cronin, S. Camera trap talk (PDF). Photographic Society, April 2010.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03). 
  5. ^ 5.0 5.1 Jeremy Hance. Camera Traps Emerge asKey Tool in Wildlife Research. Environment 360. Yale School of Forestry & Environmental Studies, 195 Prospect Street, New Haven, CT 06511: Yale University. 2011-12-05 [2011-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6). 
  6. ^ 6.0 6.1 6.2 A-Z Animal Index. Smithsonian Wild. Smithsonian. [29 Nov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Blake, J. G., Guerra, J., Mosquera, D., Torres, R., Loiselle, B. A., Romo, D. Use of Mineral Licks by White-Bellied Spider Monkeys (Ateles belzebuth) and Red Howler Monkeys (Alouatta seniculus) in Eastern Ecuador (PDF) (31). Inter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471–483. 2010 [2013-08-3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7-27). 
  8. ^ 8.0 8.1 8.2 8.3 O'Connell, A. F., Nichols, J. D., Karanth, U. K. (Eds.). Camera Traps in Ecology: Methods and Analyses. Tokyo, Dordrecht, Londo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2010. 
  9. ^ Griffiths, M., van Schaik, C. P. Camera-trapping: a new tool for the study of elusive rain forest animals. Tropical Biodiversity. 1993, 1: 131–13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