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網路
系列條目 |
社會學 |
---|
主要的社會學理論 |
研究方法 |
主要分支學科 |
其他相關資訊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社會網路(英語:Social network),是由許多節點以及節點間關係構成的一個網路結構。節點通常是指個人或組織(又稱社團)。社會網路代表各種社會關係,經由這些社會關係,把從偶然相識的泛泛之交到緊密結合的家人關係的各種人們或組織串連起來。[1]社會網路依賴於一種到多種關係而形成,如價值觀、理想、觀念、興趣愛好、友誼、血緣關係、共同厭惡的事物、衝突或貿易。由此產生的網路結構往往是非常複雜的。
社會網路分析是用來檢視節點、連結之間的社會關係的分析方式。節點是網路中的個人參與者,連結則是參與者之間的關係。節點之間可以有很多種連結。一些學術研究已經顯示,社會網路在很多層面運作,從家庭到國家層面都有,並扮演著關鍵作用,決定問題如何得到解決,組織如何運行,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個人能否成功實現目標。
用最簡單的形式來說,社會網路是一張地圖,標示出所有與節點相關的連結。社會網路也可以用來衡量個人參與者的社會資本。這些概念往往顯示在一張社會網路圖,其中節點是點狀,連結是線狀。
社會網路分析
[編輯]社會網路分析已經成為一個關鍵技術,也是一項熱門的研究,在現代社會學、人類學、社會語言學、地理、社會心理學、通訊研究、資訊學、歷史學[2]、社會網路分析與探勘、組織研究、經濟學,以及生物學領域。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就使用社會網路來比喻複雜的社會系統下,成員之間的關係,囊括所有層級,從人際關係到國際關係。1954年,J. A. Barnes開始使用這個術語,系統化的呈現關係模式,統整了大眾與社會科學家的傳統概念:有限制的群體(如部落、家庭)和社會分類(如性別、種族)。
社會網路分析衡量值
[編輯]社會網路分析衡量值可以用來描述一個社會網路的概況,比較常見的社會網路分析衡量值包括以下:
- 分支度、點度 Degree
- 密度 Density
- 派別 Clique
- 親密度中心性 Closeness Centrality
- 中介度中心性 Betweeness Centrality
- 叢聚係數 Clustering Coefficient
分析層次
[編輯]通常,社會網路是自組織的、突生性的和複雜的,通常是由局部元體的緊密相互作用才形成整個系統。這種模式隨著網路規模的增加而更加明顯。但是,全球網路分析,例如所有人的人際關係是不可能得到的,即便可分析,所帶來的巨量資訊也將無法提供有用資訊。計算能力的限制,倫理和參與者的報酬都限制了社會網路分析的規模。局部系統的細微差別可能在大規模的網路分析中消失,因此要理解網路的特性,資訊的品質遠比網路的規模重要。因此,社會網路是與研究者的研究問題的規模有關的。雖然分析層次彼此不必然互斥,但是仍然有三種社會網路分析水準:宏觀水準、中觀水準和微觀水準。
社會網路分析軟體
[編輯]- UCIN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aje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etDraw
- NetLog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eph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