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軍團 (羅馬尼亞)
外觀
第1軍團 | |
---|---|
存在時期 | 1916年8月18日 - 1947年6月 |
國家或地區 | 羅馬尼亞 |
部門 | 羅馬尼亞陸軍 |
紀念日 | 8月18日 |
參與戰役 | |
指揮官 | |
著名指揮官 | 埃雷米亞·格利戈雷斯庫 上將 彼得·杜米特雷斯庫 上將 |
羅馬尼亞第1軍團是羅馬尼亞陸軍的一部份,存在於1916年至2000年。
一次大戰
[編輯]二次大戰
[編輯]羅馬尼亞在1941年6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但第一波的攻勢(慕尼黑行動)由第3、第4軍團主導;第1軍團仍位於羅馬尼亞本土,並擴建為第1集團軍。
1944年8月,蘇聯紅軍反攻羅馬尼亞,安東內斯庫元帥於8月23日遭到國王米哈伊一世解職,羅馬尼亞也在幾天後向軸心國宣戰。隨後,蘇聯控制了羅馬尼亞境內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羅馬尼亞軍隊也協同紅軍投入東線戰場,並留下了6萬餘人的損失。
在1944年10月的德布勒森戰役中,羅馬尼亞第1集團軍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下轄有第4軍(由第2、第4步兵師組成)、第7軍(由第9步兵師、第19步兵師組成)[1];第7軍(下轄第2師、第19師、第9騎兵師)隨後又在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指揮下參加了布達佩斯戰役。
第1集團軍在二戰中參加的最後一場戰事是1945年5月的布拉格攻勢,第1集團軍與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皆由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指揮,與朱可夫的第1白俄羅斯方面軍共同進攻。在戰鬥的最後幾天,德軍已困守在柏林周邊與捷克、奧地利的幾個小型口袋之中,紅軍與羅馬尼亞、波蘭部隊在5月9日進入布拉格,與捷克本地的游擊隊逐一肅清了殘留的德軍據點,所有的戰事到5月12日時基本告一段落。
二戰之後
[編輯]伊昂·米哈伊爾·拉科維策是第1軍團在1946至1947年的指揮官。
第1軍團在1989年的序列如下[2]:
- 第1軍團指揮部(布加勒斯特)
- 第1機械化步兵師「圖多爾·弗拉基米列斯庫」
- 第57裝甲師
- 第1山地步兵旅
- 第1砲兵旅
另一份資料則認為除位於布加勒斯特的機械化步兵師、裝甲師之外,尚有山地旅與戰術飛彈部隊存在[3]。
第1軍團在2000年改編為第1軍區,隨即再縮編成第1步兵師「達奇卡」至今。
主要指揮官
[編輯]指揮官 | 照片 | 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
伊昂·庫爾切 Ioan Culcer |
1916年8月15日 | 1916年10月11日 | |
伊昂·德拉加利納 Ioan Dragalina |
1916年10月11日 | 1916年10月12日 | |
尼可萊·佩塔拉 Nicolae Petala |
1916年10月13日 | 1916年10月21日 | |
帕拉謝夫·瓦西列斯庫 Paraschiv Vasilescu |
1916年10月21日 | 1916年11月13日 | |
杜米特魯·斯特雷蒂列斯庫 Dumitru Strătilescu |
1916年11月13日 | 1916年12月19日 | |
康斯坦丁·克里斯泰斯庫 Constantin Cristescu |
1916年6月11日 | 1917年7月30日 | |
埃雷米亞·格利戈雷斯庫 Eremia Grigorescu |
1917年7月30日 | 1918年7月1日 | |
彼得·杜米特雷斯庫 Petre Dumitrescu |
1940年11月 | 1941年3月 | |
伊昂·米哈伊爾·拉科維策 Ioan Mihail Racoviță |
1946年? | 1947年? |
參考資料
[編輯]- ^ 詳見 德布勒森戰役作戰序列
- ^ WARSAW PACT ORDER OF BATTLE JUNE - 1989
- ^ Romanian army during the Cold War via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