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胡戈·班尼奧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Victor Hugo Benioff
胡戈·班尼奧夫
出生(1899-09-14)1899年9月14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逝世1968年2月1日(1968歲—02—01)(68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多西諾
國籍 美國
公民權 美國
母校波莫納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
知名於班尼奧夫帶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地震學家
機構加州理工學院

維克托·胡戈·班尼奧夫(英語:Victor Hugo Benioff,1899年9月14日—1968年2月1日),美國地震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他最為人所知的是將太平洋中深層地震發生的深度與震央位置關係繪製成圖。

生平

[編輯]

班尼奧夫生於洛杉磯,父親是俄羅斯移民,母親是瑞典移民[1]。他在1921年畢業於波莫納學院以後,曾經希望成為天文學家,因此在威爾遜山天文台任職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天文學家的作息時間日夜顛倒,所以轉而研究地震學。班尼奧夫於1924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學實驗室英語Caltech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任職,1935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班尼奧夫被認為是設計地震相關測量儀器的天才。他的其中一個最早設計的儀器發表於1932年,即班尼奧夫地震儀[2][3]。他所設計的許多工具今日被用在世界各地進行地震觀測。和地震儀一樣有名的是記錄地表變動的班尼奧夫應變儀[4]。他最晚期的成就之一就是將舊式班尼奧夫地震儀修改後的新式地震儀[5],該儀器讓地震學家獲得更多超深層地震的知識。

班尼奧夫注意到在屬於隱沒帶海溝,距離海溝越遠的地震其震源就越深。他意識到在隱沒帶的震源傾斜分佈指出了這一部份的板塊已經俯衝隱沒到另一板塊之下。而這樣的地震模式即今日所稱的班尼奧夫帶[6]

在1930年代早期,班尼奧夫也致力於開發電子樂器,由其是電鋼琴電小提琴英語Electric violin電大提琴英語Electric cello。他的晚年生活即致力於開發這類樂器。班尼奧夫曾為美國鋼琴家羅莎琳·圖雷克開發樂器超過20年,並且直到去世都為鮑德溫鋼琴公司英語Baldwin Piano Company研發[7]

班尼奧夫在加州門多西諾逝世[1]

榮譽

[編輯]

1958年獲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8]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Press, Frank. Victor Hugo Benioff (PD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une 13,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0-19). 
  2. ^ A NEW VERTICAL SEISMOGRAPH. [2013-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3. ^ The Benioff vertical component sesimometer. [2013-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5). 
  4. ^ Benioff, H., 1935. A linear strain seismograph. Bull. Seismol. Soc. Am. 25, 283–309
  5. ^ Constants on the New Benioff Seismometer
  6. ^ Developing the theory [This Dynamic Earth, USGS]. Pubs.usgs.gov. [2010-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4). 
  7. ^ Digital Violin. [2013-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0). 
  8. ^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B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June 13,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1-23).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