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派
胡斯派(捷克語: Husité 或 Kališníci, "聖杯人"; 拉丁語: Hussitae),是遵循宗教改革者揚·胡斯教導的捷克基督教運動,是歐洲宗教改革的前驅。胡斯派運動的各群體中,聖杯派占據多數,塔博爾派也占有重要地位,也包括一些更小的地區性群體,例如亞當派和奧萊比派(又稱小塔博爾派)。
揚·胡斯在康斯坦茨大公會議上被宣判處決後,[1]持有不同神學立場的各派別間爆發了一系列的十字軍與內戰。在胡斯戰爭結束時,得到天主教支持的聖杯派在與塔博爾派的衝突中取得勝利,成為波希米亞地區占領導地位的胡斯派團體。
在1485年的庫特納霍拉宗教和議後,波希米亞的天主教徒和聖杯派教徒在法律上被賦予平等權利。在15世紀初至17世紀初的兩個世紀間,胡斯派在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一直占據多數,直到1620年的白山戰役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重新在該地區推行天主教時,胡斯派信徒數量才開始減少。
胡斯派的信仰傳統經由摩拉維亞弟兄會、聯合兄弟會與重建的捷克斯洛伐克胡斯教會保留到今天。[2]
歷史
[編輯]胡斯派運動起始於波希米亞王國,並迅速傳遍波希米亞王冠領地的剩餘領土,包括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它還傳入了匈牙利王國的北部地區(現屬斯洛伐克),但因胡斯派士兵的掠奪行為而臭名昭著,受到抵制。[3][4][5][6]也有來自波蘭-立陶宛地區和特蘭西瓦尼亞的少數臨時性社區群體,在受到宗教不寬容的威脅後,選擇搬到了波希米亞。這是一場地區性的運動,但未能進一步擴大。
主要的胡斯派神學家包括彼得·黑爾齊茨基與布拉格的傑羅姆。很多捷克民族英雄都是胡斯黨人,其中包括揚·傑式卡,在他的領導下,胡斯黨人兇猛地抵抗了羅馬教皇向胡斯派的波西米亞發動的連續五次的十字軍戰爭。胡斯黨人是新教宗教改革的最重要的先驅之一。這一以宗教為主的運動是由社會問題推動的,並增強了捷克的民族意識。
揚·胡斯之死
[編輯]羅馬教廷召開康斯坦茨大公會議,邀請揚·胡斯前往,並以「羅馬人的國王」西吉斯蒙德作出的安全保證誘騙了他。1414年,揚·胡斯被捕,而後被大公會議以異端罪審判。他的被捕引起了捷克各地區民眾的極大不滿,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兩國當權者多次要求國王西吉斯蒙德釋放揚·胡斯,但他們的施壓無濟於事。1415年7月6日,揚·胡斯被處死於火刑柱上。[1]
當他在康斯坦茨大公會議上被判罪並處死的消息傳到捷克時,各地的騷亂爆發。這些騷亂主要針對神職人員,尤其是修道士,就連大主教也險些未能逃脫這種民眾憤怒的影響。揚·胡斯的遭遇被認為是對整個國家的恥辱,他的處決被視作犯罪行為。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四世出於對西吉斯蒙德的怨恨,在起初便對在康斯坦茨發生的事件的過程表達了他的憤慨。他的妻子公開偏袒胡斯的朋友,且公開宣稱的胡斯黨人擔任政府中的領袖。
某些領主組成了一個聯盟,他們發誓要保護在他們所有財產和莊園上自由傳播聖經中的福音的權力,並且只有在主教的命令符合聖經的禁令時才服從主教的權力。胡斯派的各個貴族都加入了這一聯盟,但除了對大公議會對待胡斯的方式提出口頭抗議外,直到 1417 年,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貴族採取了任何行動。在那時,一些小貴族和一些男爵(1415 年抗議信的簽署人)將天主教神父從他們的教區中除名,並選取願意在聖體聖事中同時給予會眾聖體與聖血的牧師代替他們。葡萄酒的聖杯成為胡斯運動的中心性的標誌符號。[7]若是國王加入這一行動,其決議就會得到法律的擁護;但他拒絕了,並與新成立的羅馬天主教貴族聯盟接洽。這一聯盟的成員承諾支持國王、天主教會和議會。內戰的前景開始出現。
在成為教皇之前,當時被稱為科隆納的奧托樞機的瑪爾定五世曾對胡斯進行過無情的嚴厲攻擊。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內容制定後,他大力恢復了反對胡斯教導的鬥爭。他希望徹底根除胡斯教義,為此必須獲得瓦茨拉夫國王的合作。1418年,西吉斯蒙德通過指出胡斯的教導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後果——如果波希米亞的胡斯派信徒得到進一步的保護,宗教戰爭就會爆發——成功地說服了他的兄弟瓦茨拉夫四世接受議會的立場。胡斯派政治家和軍隊領導人被迫離開波希米亞,羅馬天主教的神父則恢復職位。這些措施引起了民眾間的普遍騷動。1419年,瓦茨拉夫四世國王於因癱瘓性中風去世,他的繼承人是西吉斯蒙德。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 article "Constance, Council of"
- ^ Nĕmec, Ludvík "The Czechoslovak heresy and schism: the emergence of a national Czechoslovak church,"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Philadelphia, 1975, ISBN 0-87169-651-7
- ^ Spiesz et al. 2006, p. 52.
- ^ Bartl 2002, p. 45.
- ^ Kirschbaum 2005, p. 48.
- ^ Spiesz et al. 2006, p. 53.
- ^ John Klassen, "The Nobility and the Making of the Hussite Revolution" (East European Quarterl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