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轅
外觀
行轅主要指軍事統帥在某一區域所開設、有高級軍官代理辦公的官署,類似「幕府」。
「行轅」一詞源自「轅門」。「轅門」是古代將軍出征時,幕府外的大門,因為常用戰車之轅木交叉而成,故稱「轅門」。某些地方的軍事官署外的兩旁用木柵圍護,也稱轅門。行轅和轅門多設於軍事重地。
另外,行轅也雅稱「行臺」。行臺則源於中國南北朝至隋唐的中央朝廷設在外州的尚書臺(後發展成尚書省),與「行省」同理。
1946年8月7日,撤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各地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改稱為國民政府主席行轅,直隸於國民政府,職權、組織結構照舊。行轅的負責人為主任,其職責類似清朝的督撫。
- 東北行轅 主任熊式輝,轄7個軍
- 北平行轅 主任李宗仁。參謀長王鴻韶,主任秘書黃雪邨。下轄第十一戰區(北平)4個軍、4個整編師,第十二戰區(歸綏)3個軍、1個整編師、1個騎兵軍、2個騎兵師
- 武漢行轅 主任程潛,下轄第六(樊城)、第七(大冶)綏靖區 2個整編師
- 息烽行轅 主任周養浩。息烽集中營舊址
- 西昌行轅 (1939年2月-1946年3月)
- 廣州行轅主任張發奎 ,2個整編師
- 西北行轅 主任張治中 ,3個軍、3個整編師、1個騎兵軍、4個騎兵師
- 重慶行轅 代主任朱紹良 ,6個整編師。
1948年5月19日行憲政府成立前夕,國民政府明令:東北、北平行轅著即歸併於東北與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武漢、西北、重慶、廣州行轅均著改為綏靖公署。[1]
參考資料
[編輯]- ^ 《國民政府令》1948年5月19日,補登,《總統府公報》第2號(1948年5月21日),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