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香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9月1日) |
賴香吟(1969年7月2日—),台灣台南市人,台灣作家[1]。台南女中、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碩士,曾任職於誠品書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她的創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著有小說集《散步到他方》、《霧中風景》、《島》、《文青之死》、《其後それから》、《白色畫像》,散文集《史前生活》、《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現旅居於德國柏林。
生平與作品
[編輯]賴香吟的寫作緣起於台灣大學就讀期間。大一時她參加了當時具指標性意義的「台灣省聯合文學巡迴文藝營」,並以短篇小說〈蛙〉(1987)獲得了短篇小說的首獎。至此之後,她陸續發表散文、短篇小說於各報章雜誌,小說〈清晨茉莉〉則入選了爾雅出版社《七十九年短篇小說選》。[2]
大學畢業後,賴香吟赴日就讀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題目為《台灣文學の成立・序説--社會史的考察 1895-1945》。在日唸書期間,她曾一度在小說創作上停筆,此後她以更換文體、筆名、報社繼續進行書寫,1993-1994年以「張望」為筆名,在《自立晚報》副刊發表散文;1995年以中篇小說〈翻譯者〉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1998年以短篇小說〈虛構一九八七〉獲得文學台灣基金會第二屆台灣文學獎。在小說之外,賴香吟也在報紙上發表散文作品〈憂鬱貝蒂〉、〈老房子〉、〈一朵微笑〉等,《自由時報》副刊撰寫散文專欄「史前生活」、《中國時報》執筆「三少四壯集」專欄,此後分別結集為《史前生活》、《天亮之前的戀愛》出版。[2]
2005年,賴香吟進入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班就讀,同時擔任大學部「現代小說創作」課程講師。同年父親離世,賴香吟驚覺自己「對於戒嚴時代出生、成長的父親一無所知」,就此展開小說《其後それから》、《白色畫像》的創作,以此作為遲到的認識。[3]
風格與評價
[編輯]1998年獲得台灣文學獎的小說〈虛構一九八七〉,寫一個女學生如何去面對由戒嚴走入解嚴的心境,評審鄭清文認為,誠如「台灣從政治的陰影走出來了」但「並不意味台灣人懂得更多的政治」,作者選擇從「沒知沒覺得角度去探索問題」是選擇了「一條相當困難的路」,但也因此「作者用卑微的心,道出了深藏社會底層的某種真實。[4]
黃錦樹將賴香吟納入「內向世代」的寫作者,他以《其後》為例,指出賴香吟「背負著那死者的遺骸—她被那死亡與死者私小說的狂暴給捲進去,以致花了漫長的時間方能從那廢墟下爬出來,再用文字把那死者的塵埃一點一滴的卸下。[5]不過,黃懿慧認為賴香吟應屬「學運世代」,在努力追求信念的同時,選擇一種游移惑曖昧的姿態參與社會觀察。[6]劉亮雅也以賴香吟〈虛構與紀實〉、〈喧嘩與酩酊〉兩篇小說為例,指出「賴香吟的深沉反思映照了學運世代知識精英的理想主義和自我批判」[7]
[1] 黃錦樹,〈內在的風景:從現代主義到內向世代〉,《論嘗試文》(台北:麥田,2016)。
[2] 黃懿慧,〈第二章 學運世代、學運小說與後現代文學風格的形成:以賴香吟為觀察中心〉,《學運世代知識分子的知識實踐:賴香吟小說研究》(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頁26。
作品
[編輯]散文
[編輯]- 《史前生活》(台北:印刻,2007)
- 《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台北:印刻,2019)
小說
[編輯]小說《其後それから》紀念摯友邱妙津,描寫邱妙津死後,賴香吟在生活中所經歷的各種改變,鉅細靡遺的表露摯友的離世為她的生命及文學上的創作帶來種種的影響及衝擊。
- 《散步到他方》(台北:聯合文學,1997)
- 《霧中風景》(台北:元尊文化,1998;再版,台北:印刻,2007)
- 《島》(台北:聯合文學,2000)
- 《其後 それから》(台北:印刻,2012)2012台灣文學金典獎長篇小說獎
- 《文青之死》(台北:印刻,2016)
- 《翻譯者》(台北:印刻,2017,因版權問題下架)
- 《島(2022新版)》(台北:聯合文學,2022)
- 《白色畫像》(台北:印刻,2022)
譯作
[編輯]- 若林正丈,《蔣經國與李登輝》(台北:遠流,1998)
- 《日蝕》
文學史著作
[編輯]- 《龍瑛宗全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校譯
- 《邱妙津日記》(台北:印刻,2007)主編
- 《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新北:印刻,2019)
得獎紀錄
[編輯]- 1987 〈蛙〉 台灣省巡迴文藝營創作獎小說獎首獎
- 1995,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第9屆),中篇小說首獎:翻譯者
- 2009,九歌出版社九十七年度文學獎,小說獎:〈暮色將至〉[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12,台灣文學獎(第7屆),年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其後それから》[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17,吳濁流文學獎,小說獎:《文青之死》
- 2019,台灣文學獎(第13屆),圖書類金典獎:《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20,金鼎獎(第44屆),圖書類文學圖書獎:《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22《白色畫像》台灣文學金典大獎(第16屆)、博客來年度選書
- 2023 《白色畫像》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文學圖書獎。吳三連獎(第43屆)
參考文獻
[編輯]- ^ 台灣文學網-文學史. [2013-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 ^ 2.0 2.1 陳, 慧蓉. 賴香吟作品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 陳子萱. 病榻前凝望父親 「殘忍的是我沒問過他的一生!」 台北書展小說首獎賴香吟 記白色恐怖下被取消的人生- 今周刊. www.businesstoday.com.tw. 2023-02-01 [2023-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5) (中文(臺灣)).
- ^ 鄭清文,〈虛構與真實〉,文學台灣基金會編,《虛構一九八七:第二屆臺灣文學獎作品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頁76。
- ^ 黃, 錦樹. 論嘗試文. 麥田.
- ^ 黃懿慧,〈第二章 學運世代、學運小說與後現代文學風格的形成:以賴香吟為觀察中心〉,《學運世代知識分子的知識實踐:賴香吟小說研究》(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頁26。
- ^ 劉, 亮雅. 遲來的後殖民:賴香吟解嚴小說中的知識精英和底層人民. 中外文學: 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