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波倫
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 | |
---|---|
出生 | 美國紐約州長島 | 1955年2月6日
職業 | 作家、記者及教授 |
配偶 | Judith Belze(1987年至今) |
網站 | wwwe.michaelpollan.com |
麥可·波倫(英語:Michael Pollan,1955年2月6日—)是一位美國作家、專欄作家、行動主義者、新聞學教授及柏克萊加州大學科學和環境新聞學奈特項目的主任[1]。
生平
[編輯]早年生活
[編輯]普蘭出生於美利堅合眾國紐約州長島,父親史蒂夫·普蘭是一位作家及金融顧問,母親科爾基·普蘭是一位專欄作家[2]。普蘭於1977年獲得貝寧坍大學(Bennington College)的學士學位。他於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並於1988年獲得該校英文碩士學位。
職業
[編輯]著書
[編輯]在《雜食動物的困惑》(The Omnivore's Dilemma)一書中,普蘭記述了四種人類社會獲得食物的基本方式:目前的工業化農業系統,大型有機農業運作,本地自給自足的小農場及原始的狩獵採集。 在每一種獲得食物的方式中,普蘭對植物光合作用的熱量經由一系列中間過程到最後餐桌上的一餐飯進行了緊密地跟蹤調查。在此過程中,普蘭揭示出自然界的規律與人類工業社會的規律之間的根本矛盾, 並指出我們的飲食習慣代表了我們與自然界最深切的聯繫與互動,工業化的飲食習慣掩蓋了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的生態聯繫與關聯。2006年12月10日,《紐約時報》將《雜食動物的困惑》一書列入當年最好的五本非小說類書籍。此書也入圍小說跟蹤網(NovelTracker.com)的「與最好小說同樣引人入勝的非小說類書籍」。2007年5月8日,吉姆斯·比爾德基金會(James Beard Foundation)將《雜食動物的困惑》命名為2007年最好的飲食書籍。此書也是賓州大學2007年讀書計劃的焦點。此書的摘要發表於《瓊斯母親》雜誌[3]。
普蘭對工業化食物鏈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工業化農業的批判。在《雜食動物的困惑》一書中,普蘭指出工業化農業已經失掉了那種在自然農耕周期中牲畜與作物間的緊密互利互惠的聯繫。普蘭對當代工業花農的批判集中在,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對玉米的濫用。這種濫用廣泛體現在食用牛的育肥、玉米油的大規模生產、高果糖玉米糖漿及其它玉米的衍生產品的生產中。從他自己的觀點出發,他描述了工業養殖的低效率及其它缺點,評估了有機食品的生產並且講述了他所了解的狩獵與採集食物的生活。他指責了那些制定規則的人——華盛頓的政治家們,大學裡農學院中的官僚們,華爾街的資本家們及類似於米德蘭的農業巨頭——所造成的極具破壞性的而且岌岌可危的農業系統,這一農業系統已經對美國人民的飲食、營養及福祉造成的極大破壞。不過,在維吉尼亞州喬爾·薩拉丁的「魄力菲斯農場」中,普蘭看到了一線希望。那裡,普蘭看到了一個成功的可持續性商業農耕模式。普蘭也出現在紀錄片「玉米大王」(2007)中。
在《植物的欲望》(The Botany of Desire)一書中,普蘭探索了共同進化這一概念,具體來講,他從人類與植物的雙向角度探索了人類的進化與四種植物——蘋果,鬱金香,大麻與馬鈴薯的關係。經由一些與四種人類最基本的欲望相關的例子,普蘭解釋了每一種植物如何被有選擇性的種植,繁育與基因改造。蘋果反映了人類對甜味的欲望,鬱金香反映了對美的追求,大麻代表陶醉欲,馬鈴薯反映了控制欲。然後,普蘭講述了他種植每種植物的經驗,其間交織了經過審慎研究的對這些植物的社會歷史的探索。每一章代表了人類馴化的一個獨特因素,普蘭稱之為「人類黃蜂」。書中囊括了蘋果育種者章倪·阿珀習德(Johnny Appleseed)的真實故事,普蘭對阿姆斯特丹大麻雜交的第一手研究資料以及令人擔憂的、可能改變人類生存模式的基因改造馬鈴薯。
普蘭的最新著作《保衛食物:食者的宣言》(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發表於2008年1月1日,他在此書中探索了所謂「營養學」與西方社會飲食習慣的關係,其焦點在於二十世紀末期科學界所提供的飲食建議。普蘭認為膳食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並不會導致更頻繁的冠狀動脈疾病,而且將食物分解為其最基本元素而進行分析是一種有缺陷的分析模式。他質疑那種認為飲食僅僅為了健康的觀點,並指出這種態度並不普遍而且生活在那些將食物理解為樂趣,個性與社會性的文化中的人很可能更為健康。書中很大篇幅都在闡述以下三句話的含義:「吃食物。不要太多。植物為主」。他爭辯道美國人在超級市場、速食店及餐館中購買的實際上不是食物,一個又好又實用的建議是只吃那些自己祖母那一代人認為是食物的東西。
普蘭也在「廣泛利益」,一個加州伯克里大學廣泛利益科學中席發表的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他的文章「飲食倫理」討論了飲食道德與社會心理學的交點話題。
在他1998年發表的《我自己的天地:業餘建築者的教育》一書中,普蘭有條不紊地追溯了他寫作用的室外建築的設計與建築過程。2008年此書再版後書名改為《我自己的天地:建築的白日夢》
其它
[編輯]普蘭曾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哈潑斯雜誌》(Harper's Magazine)前任主編,並著有五本書《保衛食物:食者的宣言》(2008)、《雜食動物的困惑:四餐的自然歷史》(2006)、《植物的欲望:從植物的眼光看世界》(2001)、《我自己的天地》(1997)及《第二自然:園藝者的教育》(1991)。
普蘭最近的著作是關於肉食與家畜工業的實踐的,而且他已經發表了一系列有關美國農業趨勢的文章。他被授予路透社世界環保聯盟的環境新聞全球獎,吉姆斯·比爾德基金會的2003年度最佳雜誌系列及美國人文協會的創世紀獎。他的文章曾被收入2004年「美國最佳科學著作」,1990年與2003年「最佳美國散文」,「動物:實踐的複雜性」(2006)及 「自然寫作之諾頓書」。
個人生活
[編輯]波倫的妹妹翠西·波倫則是一位演員,是演員麥可·J·福克斯的妻子。波倫的妻子朱蒂斯·伯爾策是一位風景畫家:他們是在就讀貝寧坍大學讀書時認識的。他們有一個兒子名為伊薩克[4][5]
參考書目
[編輯]- 著書
- Pollan, Michael. Second Nature: A Gardener's Education.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991. ISBN 9780871134431.
- Pollan, Michael. Place of My Own: The Education of an Amateur Builder.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7. ISBN 9780679415329.
- Pollan, Michael. The Botany of Desire: A Plant's-Eye View of the World.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1. ISBN 9780375501296.
- Pollan, Michael.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New York: Penguin Press. 2006. ISBN 9781594200823.
- Pollan, Michael. 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 New York: Penguin Press. 2008. ISBN 9781594201455.
- 文章
- Pollan, Michael. When a Crop Becomes King. The New York Times. 19 July 2002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6).
- Pollan, Michael. An Animal's Place. The New York Times. 10 November 2002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 Pollan, Michael. Mass Natural. The New York Times. 4 June 2006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 Pollan, Michael. Six rules for eating wisely. Time magazine. 11 June 2006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4).
- Pollan, Michael. Unhappy Meals. The New York Times. 28 January 2007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6).
- Pollan, Michael. You Are What You Grow.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4-22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 Pollan, Michael. Our Decrepit Food Factories. The New York Times. 16 December 2007 [2008-09-21].
- Pollan, Michael. Why bother?. The New York Times. 20 April 2008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 Pollan, Michael. An Open Letter to the Farmer in Chief. The New York Times. 9 October 2008 [2008-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4).
- 訪談
- Michael Pollan. A Plant's-Eye View Of The World (audio). 訪談 with Ketzel Levine. 4 June 2001 [2008-11-29]. Morning Edition. NP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7).
- Michael Pollan. The Cheapest Calories Make You the Fattest. 訪談 with Helen Wagenvoord. September 2004 [2008-11-29]. Sierra Magazine. (原始內容 (transcript)存檔於2008-12-02).
- Michael Pollan. Edible Ethics. 訪談 with Jason Marsh. Spring/Summer 2006 [2008-11-29]. Greater Good magazine. (原始內容 (transcript)存檔於2008-06-18).
- Michael Pollan. In Defense of Food (video/audio/transcript). 訪談 with Amy Goodman. 13 February 2008 [2008-11-29]. Democracy Now.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 Michael Pollan. An Evening with Michael Pollan. 訪談 with Warren Etheredge. 30 October 2008 [2008-11-29]. The Warren Report. (原始內容 (audio)存檔於2008-12-17).
- Michael Pollan. 存档副本 (video/transcript). 訪談 with Bill Moyers. 28 November 2008 [2008-11-29]. Bill Moyers Journal. PB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引文
[編輯]- ^ Graduate School of Jounalism. Faculty: Michael Pollan. UC Berkeley. 2008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9).
- ^ Helen Wagenvoord. The High Price of Cheap Food.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 May 2004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4).
- ^ Pollan, Michael. No Bar Code. Mother Jones. May 2006 [200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31).
- ^ Catherine Price. How Michael Pollan Ruined My Life.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7 May 2007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1).
- ^ Sasha Chapman. Slow down, you're eating too fast. The Globe and Mail. 30 August 2008 [200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年9月29日).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麥可·波倫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Interview with Pollan
- Skewed View from the Berkeley Hills[永久失效連結] Why Michael Pollan and Alice Waters should quit celebrating food-price hikes
- 演講
- "The omnivore's next dilemm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TED Talks
- "In Defense of Foo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The Free Library of Philadelphia, January 10, 2008 -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