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連鎖悖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連鎖悖論(英語:Sorites paradox),又稱堆垛悖論,最早由古希臘墨伽拉學派哲學家歐布利德斯等人提出的古老悖論。因人類語言多具有含糊語詞,所以由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能得到一個明顯為假的結果。

加法型態

[編輯]
連鎖悖論的加法型態

連鎖悖論的加法型態稱為王氏悖論麥子堆悖論,王氏悖論由王浩所提出。以下用一個情境做說明:

前提:1為一個很「小」的數

n粒麥子被定義為「很少」,那n粒麥子+1還是與一開始的數量n相差無幾,所以還是少。 n+2麥子是n+1+1,由兩個1組成,所以還是少。n+3、n+4、n+5……無論如何,麥子永遠怎麼加,其數量還是為「少」,但是,這明顯和一般的認知不一致,所以為假。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設身高n為矮,則n+1還是矮,n+2依然是矮……因此沒有人是高的,但是這明顯和一般的認知不一致,所以為假。

減法型態

[編輯]
連鎖悖論的減法型態

連鎖悖論的減法型態稱為沙丘悖論禿子悖論。以下用例子做說明:


前提:1為一個很「小」的數、沙堆=很多的沙組成

設n為一沙堆,則n-1還是沙堆,(n-1)-1依然是沙堆……最後剩下一粒沙時,卻還是被稱為沙堆,但是,這明顯和一般的認知不一致,所以為假。

說明

[編輯]

這個悖論產生的原因即為人類語言的含糊性,許多的形容詞是主觀的,例如:「」、「」、「」、「」等形容詞,或是意義曖昧不明的其他詞語。而在科學的語言中,詞語語義大多具有明確的界線,是較為客觀的。當用理性態度看待人類語言時,就會發現其中不乏有含糊、無明確界線的詞彙。雖然沒有定義「多」的標準與「少」的標準,但依然能夠容易的將其依數量歸到相應的集合中。

至於連鎖悖論與連續體謬誤的關係,連鎖悖論是由正確的前提和正確的推理,卻得到一個明顯與認知上不一致的結果,而連續體謬誤則是針對連鎖悖論的結論,認為X與非X並沒有區別。兩者雖然相似,但有些微的差距。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