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鄧小平傳 (伊文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鄧小平傳
原名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中文名鄧小平與現代中國的形成
作者理察·伊文思
譯者武市紅(1996年)
田山(2013年)
類型領導人傳記
語言英文
發行資訊
保存狀態章回:15
編輯李璞
封面設計彭振威設計事務所
插圖於志等100人
出版機構英國 漢密爾頓公司(英文初版)
英國 企鵝出版社(1995年修訂本)
美國 印第安那大學(1997年版)
出版時間1993年(第一版)
中譯本出版日期1996年(武市紅譯)
2013年(田山譯)
中譯本出版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海人民出版社(武市紅譯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田山譯本)
媒介印刷品
開本710×1000㎜ 1/16
頁數326(英)
322(武市紅譯)
388(田山譯)
規範控制
ISBN978-0-670-84816-4(密西根大學印本)
978-7-208-02364-2(武市紅譯)
978-7-5125-0483-7(田山譯)
部分數據以2013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的中文版為準

鄧小平傳》(英語: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是理察·伊文思爵士記錄鄧小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的崛起的傳記。該書於1993年由漢密爾頓公司在英國初版[1],同年維京出版社在美國推出本書[2]。本書為伊文思的處女作[3]。伊文思1984年至1988年任英國駐華大使[4]。為了進行研究,經中國官方批准,埃文斯採訪了幾位中國政府官員[5]。本書問世後,一批關於鄧小平的圖書以中文與英文相繼出版[6]。本書在中國大陸出版時,「對第十四、十五章個別地方做了些刪節」,並勘正了部分史實謬誤[7]

主要內容

[編輯]

澳洲政治和歷史期刊》書評作者格倫·詹寧斯寫道,本書「清晰地記錄了鄧小平的一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介紹中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書」[8]。《當代歷史英語Current History》的A.P. 評價本書「幾乎完全從政黨政治的角度密切關注」鄧小平的職業生涯[9]。本書以官方的鄧小平傳記、對黨史學家的採訪、二手來源,及鄧小平著作的英譯本為來源。安·肯特在《澳大利亞展望》上寫道,這本書「敘述了鄧小平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而不是探究性的描繪或人物研究」[10]。她認為,鄧小平在書中的主要形象是「『黑貓白貓』的實用主義者,意識形態不定,最終通過純粹的環境力量和政治智慧成功地重新確立了自己的權力,並改變了中國的整個政治方向」[10]。A.P.寫道本作「[離]鄧的私生活依然遙遠」,故伊文思對鄧的童年「知之甚少」,如不言及其政治經歷,伊文思「總是碰壁,只能低聲下氣地列舉一些相當平庸的細節」[9]

本書包含中國共產黨發展史及關於鄧的信息。彼得·R·穆迪為《美國政治社科學院年鑑英語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撰文稱「有很長一段黨史比鄧的信息多得多」[11]。瑪格麗特·弗拉納根為《書單英語Booklist》撰文稱「由於鄧小平的一生與中國現代史的進程如出一轍,這部編年史也為理解二十世紀中國複雜的歷史提供了藍圖」[12]。另據穆迪稱,本書的結論是,鄧「經濟上務實,政治上壓制[11]。肯特發文指出,本書後記「為鄧的功過做了平衡表」[10]

為該書受到感謝的人士包括錢其琛及其他中央研究部[譯名請求]成員(包括鄧小平研究組的領導人員)[13]

A.P.的結論是伊文思對鄧的「尊重」是「顯而易見的」[9]。詹寧斯認為,該書「對鄧職業生涯的評價整體積極」[14]。他認為作者「支持鄧小平強調改革開放的首要地位」[15],且他「傾向於淡化那些有可能玷污鄧小平作為政治實用主義者和堅定的經濟改革者的整體聲譽的負面問題」[14]。米爾斯基認為,該書對來自共產黨方面的信息有一種「信任的特質」[13]

反響

[編輯]

中國季刊》的迪克·威爾森於1994年稱,此書「就目前而言,這可能是推薦有關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最佳書籍」[4]。《圖書館雜誌》的馬克·孟稱此書「研究透徹,見解深刻」,並「向各大圖書館強烈推薦此書[5]」。《外交》的唐納德· Zagoria英語Donald Zagoria表示此書「研究精湛,可讀性強,對問題的評估極為審慎,在未來數年內都將是一本可靠而有價值的指南。」[16]。《書單英語Booklist》的瑪格麗特·弗拉納根稱此書是「亞洲研究叢書的強烈推薦」[12]

紐時書評的貝絲·達夫·布朗稱「本書時間跨度長,內幕趣聞少,除了他到底是誰,你想知道的關於鄧小平的一切盡在其中」[17]。《新政治家》的西蒙·芬奇稱,「本書可暫時取代官定的鄧小平傳記。然而,在另一部著作開始全面衡量這位身材矮小、影響深遠的老人的意義之前,尚需『一大飛越』」[18]。彼得·R穆迪為《美國政治社科學院年鑑英語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撰文稱,作者「文筆清晰,準確,且富有洞察力,但並未在先人基礎上添油加醋」[19]。穆迪得出的結論是:「對於普通讀者,對於那些對歷史或公共事務感興趣、希望對當代中國及其領導人有一個平衡的概述的人來說,這本文筆優美的研究報告可能是有用的[11]。」

中國雜誌英語The China Journal》的班傑明·楊稱,本書「質量一般」,並認為「將其視為『四十年來研究現代中國的最佳著作』(《亞洲時報》)或認為其提供『您想知道的一切有關鄧的信息』(《紐約時報》),與之認為是書籍質量問題,不如說是評論者的問題」[3]。《遠東經濟評論》的路易絲·羅薩里奧稱,「與《新皇帝》相比,《鄧小平與現代中國的形成》顯得蒼白無力」,「本書似乎是匆忙寫就的」[20]。《經濟學人》表示,由於鄧小平仍統治中國,因此撰寫鄧小平傳記有很大的難度,儘管作者「文筆流暢,並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簡明摘要」,但他「對理解其主題的複雜性貢獻甚微」,「對我們已經了解的內容補充甚少」[21]

安·肯特為《澳洲展望英語Australian Outlook》撰文稱,本書「內容豐富,可讀性強,但引用資料不足」[10]。她認為,雖然這是一本「介紹鄧小平活動的實用指南」,但由於伊文思在中國的經歷,這本書只是「鄧小平生活的『潔本』,部分或可能是這樣」[10]。肯特寫到,本書未解釋鄧小平在毛澤東逝世後成為「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的原因,既沒有調和關於鄧是「無情的煽動家」和「中國頭號自由派改革家」觀點,也沒有使用一二手來源記載鄧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和周恩來死後的生活,有關鄧小平生平的爭議也未有闡明[10]。穆迪寫道,本書「人物細節」的欠缺是一大敗筆,儘管作者不是專業學者,「尚不至於指斥本作缺乏學問」,但他認為其未有效利用其「實地經驗[19]。穆迪稱伊文思和《新皇帝》的作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相比,雖然「使用了相似的來源」,但「伊文思似乎缺乏索爾茲伯里那樣的嗅覺,無法捕捉到好奇者想知道的骯髒細節」[19]

環球郵報》的蒂姆·沃德認為,此書「體現了平和的品質---中華傳統文化的最高美德之一」,雖然存在批評,但「冷靜的平衡感」將獲得鄧小平的認可[22]

參考文獻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 WorldCat.org. search.worldcat.org. [202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2) (英語). 
  2. ^ 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 WorldCat.org. search.worldcat.org. [202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2) (英語). 
  3. ^ 3.0 3.1 Yang, Benjamin. "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 Evans,R" (book review). 中國紀行英語The China Journal.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on behalf of the College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澳洲國立大學. 1996年1月1日. 第35卷,第155頁 ISSN 1324-9347Available at Jst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April 5, 2012. - DOI 10.2307/2950291
  4. ^ 4.0 4.1 Wilson 825.
  5. ^ 5.0 5.1 Meng, Mark. "Book reviews: Social sciences." Library Journal. January 1, 1994. Vol. 119, Issue 1. p. 128, 1/7 p. ISSN 0363-0277. Available from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英語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6. ^ Goodman, p. 387.
  7. ^ (英)伊文思. 前言. 邓小平传. 由田山翻譯.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13: II. ISBN 978-7-5125-0483-7. 
  8. ^ Jennings, p. 164
  9. ^ 9.0 9.1 9.2 A.P., p. 288.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Kent, p. 307.
  11. ^ 11.0 11.1 11.2 Moody, p. 213.
  12. ^ 12.0 12.1 Flanagan, Margaret. "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Booklist英語Booklist. 90.13 (Mar. 1, 1994): p1177. Available at Popular Magazines Infotrac, Gale Cengage Learning英語Gale Cengage Learning. Document ID GALE|A15237950.
  13. ^ 13.0 13.1 Mirsky, 12
  14. ^ 14.0 14.1 Jennings, p. 165.
  15. ^ Jennings, p. 166.
  16. ^ Zagoria, Donald. "Recent Books: Asia and the Pacific." Foreign Affairs. March 1, 1994 (March/April 1994). Volume 73, Issue 2. p. 169, 3/4 p. ISSN 0015-7120. Available from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英語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 DOI 10.2307/20045994
  17. ^ Duff-Brown, Beth. "IN SHORT: NONFI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February 27, 1994. p. 26. ISSN 0028-7806. Available from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英語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18. ^ Finch, Simon. "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book review). New Statesman & Society. October 22, 1993. Volume 6, Issue 275. p. 41. ISSN 0954-2361. Available from Academic ASAP英語Academic ASAP.
  19. ^ 19.0 19.1 19.2 Moody, p. 212.
  20. ^ do Rosario, Louise "Great Dictator, Short Fuse." (book review of 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 157, Issue 20 (May 19, 1994): p. 42. Available on ProQuest
  21. ^ "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The Economist. 329.7835 (Oct. 30, 1993): p103. Available at Popular Magazines InfoTrac, Gale Cengage Learning英語Gale Cengage Learning (Document ID: GALE|A14496858)
  22. ^ Ward, Tim. "Deng Xiaoping &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book review) The Globe and Mail. ISSN 0319-0714 August 6, 1994. p. C1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