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來喜
郭來喜(1934年7月29日—2021年8月23日),河南上蔡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學家[1],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生平
[編輯]1956年,郭來喜自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1959年至1960年,在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1990年代,正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委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雲南地理研究所所長。曾獲雲南省勞動模範,全國先進生產者。[1]後來,郭來喜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旅遊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會長暨可持續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務。曾獲得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聯合國模範社區獎。[2]
1980年代,郭來喜參加三峽工程專題論證,任綜合經濟評價組專家。郭來喜指出,「動態移民113萬多人,我認為涉及的不僅僅是113萬人,因為這是個雙向問題,還涉及到移入地區人民的承受問題。」郭來喜是拒絕在三峽工程最後的論證結論上簽字的人之一。未在最後論證結論上簽字者有:[3]
- 防洪論證組顧問:陸欽侃(水利電力部水利部規劃局副總工程師)
- 防洪論證組專家:方宗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諮詢)
- 綜合經濟評價組專家:郭來喜(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委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 綜合經濟評價組專家:黃元鎮(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諮詢公司副董事長)
- 綜合規劃與水位組專家、綜合經濟評價組專家:何格高(國家計委中咨公司)
- 移民組專家:李玉光(國家土地管理局建設用地司總工程師)
- 移民組地方官員代表:廖文權(四川開縣移民辦公室主任)
- 生態與環境論證組顧問:侯學煜(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生態與環境論證組專家:陳昌篤(北京大學教授)
- 電力組專家、綜合規劃與水位組顧問:覃修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諮詢)
- 電力組專家:伍宏中(中國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主任工程師)
- 電力組專家:程學敏(水利電力部外事司諮詢)
後來,在接受戴晴採訪時,郭來喜透露,「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個人感覺,三峽是個政治工程而不是經濟工程,所以有些話就不大好說。」1990年7月,國務院在中南海召開三峽論證會,在會下,有幾人來做郭來喜的工作,希望郭來喜在三峽工程論證結論上簽字贊成。1990年7月6日郭來喜報名參會,發言稿早就上交,但被安排遲至7月11日發言,有關部門在其間組織了三位專家,於7月11日對反對三峽工程立即上馬的郭來喜進行圍攻。7月11日當天,專家發言結束後,李伯寧講話,首先大力表揚贊成三峽工程上馬的人士,認為「凡贊成三峽就是愛國」,接著批駁了郭來喜等持不同意見的專家學者等人士。1992年3月25日,郭來喜從廣播中得知鄒家華副總理代表國務院作了關於三峽工程的報告,便連夜趕寫了一封信《關於三峽工程建設的十個問題》,先傳真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並請其轉給代表們,後來又複印若干份以特快專遞分送到數十個代表團,但實際看到該信的人大代表只有幾個人,其餘代表均未能看到。郭來喜在接受戴晴採訪時表示:[1]
三峽工程的巨大效益誰也不否認,問題是利在明處,弊在暗處,現在只講利不論弊,難倒是唯物的嗎?澳星升空失敗應從中引出教訓來。我們不要經濟一好轉,頭腦就發熱。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立於不敗。也只有實事求是,才成其為科學家。
郭來喜1979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旅遊地理研究組,是中國旅遊地理學研究和旅遊規劃的主要開拓者,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旅遊領域的首個重點基金項目《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與宏觀配置體系研究(1997-1999年)》,也曾擔任《中國人文地理叢書》主編,2019年11月與徐冠華、石玉林、李文華、景貴和獲得中國地理學會科學技術獎(終身成就獎)。2021年8月23日6時25分,郭來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4]。
著作
[編輯]郭來喜發表論文超過二百篇,發表論著12本,主要著作有:[1][2]
- 郭來喜,貧困,人類面臨的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 郭來喜,中國黃金海岸開發研究,科學出版社,1994年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戴晴,只有實事求是才成其為科學家——訪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郭來喜,載 戴晴、薛煒嘉編,誰的長江: 發展中的中國能否承擔三峽工程,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
- ^ 2.0 2.1 中国科学院教授:郭来喜,华图网校,2011-09-23. [2013-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 ^ 三峡工程论证20年闪回 9位专家拒绝签字,凤凰网,2011年05月24日. [2013年5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30日).
- ^ 沉痛悼念郭来喜先生!. 中國地理學會. 2021-08-24 [202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