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領屬可易主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領屬可易主性(英語:alienability),又稱領屬可變讓性,是指在一些語言中將領屬關係區分成不可易主(inalienable)和可易主(alienable)兩類的現象。一般來說,長久、恆定、自然存在的領屬關係,如:身體器官、親屬關係,屬於不可易主關係,而短暫、不穩定、人為促成的領屬關係,如:財產、作品,屬於可易主關係。[1]

世界上約20%的語言有領屬可易主性的現象,較集中出現在新幾內亞、大洋洲以及一些美洲原住民語中,而有些語言甚至有多種分類領屬關係的方法。[2]

例子

[編輯]

納瓦荷語

[編輯]
納瓦荷語領屬人稱前綴 單數 雙數 複數
第一人稱 shi- nihi- danihi-
第二人稱 ni- nihi- danihi-
重要第三人稱 bi-
第三人稱(無生命性) yi-
第三人稱(有生命性) ha-, hw-
不定指人稱 a-

在納瓦荷語中親屬稱位和身體器官的名詞(屬於不可易主性)必然需要與領屬人稱前綴一起連用,而不能單獨使用。例如說:shima(我的母親)、bima(他的母親)等等,而如果真的只想單純表達母親的概念,也必需使用不定指的人稱前綴,即:ama (一個人的母親)。而其他名詞則只有在需要時才選擇性的加上領屬前綴。[3]

夏威夷語

[編輯]

夏威夷語的領屬代名語和助詞區分表示不可易主性的o類和可易主性的a類。

例1:

  • nā iwi o ka ʻīlio 狗的骨頭(牠身體裡的骨頭,不可易主性)
  • nā iwi a ka ʻīlio 狗的骨頭(牠正在啃食的骨頭,可易主性)

例2:

  • ko'u ki'i 我的圖(描繪著我樣貌的圖,不可易主性)
  • ka'u ki'i 我的圖(我擁有或創作的圖,可易主性)[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plit Possession: An Areal-linguistic Study of the Alienability Correlation and Related Phenomena in the Languages of Europe.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2008 [2021-07-14]. ISBN 978-90-272-056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英語). 
  2. ^ WALS Online - Chapter Possessive Classification. wals.info. [2021-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7). 
  3. ^ Neundorf, Alyse. A Navajo/English Bilingual Dictionary: Áłchíní Bi Naaltsoostsoh. UNM Press. 2005 [2021-07-27]. ISBN 978-0-8263-382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7) (英語). 
  4. ^ Wilson, William H. The o/a Distinction in Hawaiian Possessives. Oceanic Linguistics. 1976, 15 (1/2): 39–50 [2021-07-14]. ISSN 0029-8115. doi:10.2307/36227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