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顱內出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顱內出血
又稱出血性中風
CT掃描顯示顱內出血
併發症植物人
類型內出血腦血管疾病
風險因素高血壓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糖尿病、曾經中風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急診醫學
ICD-10I60.0、​I62、​S06
ICD-9-CM432.9
DiseasesDB6870
MedlinePlus000796
eMedicine1163977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顱內出血
類型內出血腦血管疾病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急診醫學
ICD-10I60.0、​I62、​S06
ICD-9-CM432.9
DiseasesDB6870
MedlinePlus000796
eMedicine1163977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顱內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bleed,ICH)是頭部顱骨出血[1],可能導致血液血塊壓迫到腦神經造成腦神經壞死。顱內出血包含:腦室出血英語intraventricular bleed腦實質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出血英語epidural bleed硬膜下血腫[2]

顱內出血致死率高,必須立即送醫。

出血性中風

[編輯]

    參見:中風#出血性中風

顱內出血是顱骨內任何地方的血液積累。通常將顱內出血分為內出血(腦內出血)和外出血(頭骨內,大腦外)。內出血是由於顱內腦實質性出血或腦室內出血。外出血又分為硬膜外血腫(硬腦膜和顱骨間出血),硬膜下血腫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大部分的出血性中風都有其特殊的症狀(如:頭痛)。

腦內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縮寫也是 ICH)又稱腦出血,是出血直接進入腦組織,形成一個逐漸擴大的血腫。ICH常發生在小動脈,常見病因是高血壓、頭部外傷、出血疾病,澱粉樣血管病、藥物濫用和血管畸形

血腫不斷擴大直到周圍組織限制它的擴大,或出血進入腦室系統,腦脊液,或軟腦膜而解壓。三分之一的顱內出血發生於大腦的右半側。腦出血30天之後死亡率是44%,高於缺血性中風,甚至高於非常致命的蛛網膜下腔出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aceres, JA; Goldstein, J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August 2012, 30 (3): 771–94. PMC 3443867可免費查閱. PMID 22974648. doi:10.1016/j.emc.2012.06.003. 
  2. ^ Naidich, Thomas P.; Castillo, Mauricio; Cha, Soonmee. Imaging of the Brain ,Expert Radiology Series,1: Imaging of the Brain.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2: 387 [2017-08-03]. ISBN 14160500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2) (英語). 

顱內出血後遺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