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高士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2月14日),名士廉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代開國功臣,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高勱之子。

生平

[編輯]

出身於官宦之家,其妹為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為長孫無忌,女為長孫氏。妹夫長孫晟病故後,高士廉將妹、外甥全接到自己家中撫養,恩情甚厚。高士廉看到李淵次子李世民才能出眾,便將外甥女長孫氏許配給了他,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后[1]

長孫皇后的舅父,官至尚書右僕射唐太宗稱他「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貞觀十二年(638年)與黃門侍郎韋挺、禮部侍郎令狐德棻、中書侍郎岑文本撰編《氏族志》一百三十卷。有六子高履行、高至行、高純行、高真行、高審行、高慎行。

他曾作為女方舅父主持李世民長孫氏的婚禮。

評價

[編輯]

史臣曰:高士廉才望素高,操秉無玷,保君臣終始之義,為子孫襲繼之謀。社稷之臣,功亦隆矣;獎遇之恩,賞亦厚矣。

子孫

[編輯]

夫人鮮于氏,有六子:履行、至行、純行、真行、審行、慎行。

  • 高履行,襲申國公
  • 高至行(623年-650年),名昱,揚州都督府兵曹參軍,永徽元年九月二十七日(650年10月27日)卒,年二十八。
  • 高純行
  • 高真行(627年-684年),字處道,四歲封樂安公,拜通事舍人,貞觀十七年加朝散大夫,仍行通事舍人,尋授左衛率府郎將,除尚乘奉御,永徽初,為沁州刺史,時年廿二。顯慶三年,改授延州刺史,顯慶四年(659年),牽連表兄長孫無忌朋黨案,被貶為文州刺史。麟德元年,加中大夫兼德州刺史,乾封元年加通議大夫守貝州刺史,總章元年遷都督代忻朔蔚四州諸軍事、代州刺史,二年,檢校單于大都護府長史,咸亨元年加正議大夫、都督幽易媯檀平燕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上元三年,恩詔追入授右驍衛將軍,俄拜右衛將軍。調露二年(680年),長子高岐時任東宮典膳丞,坐章懷太子李賢謀逆案,真行手刃之,仍棄其屍於衢路。高宗聞而鄙之,貶真行為睦州刺史。文明元年(684年)為潮州司馬,其年九月二日(684年10月15日)卒於虔州(江西贛州市)之旅舍,春秋五十七。
  • 高審行,尚書右丞、雍州長史、戶部侍郎、渝州刺史
  • 高慎行

另有二孫:高嶧廬州刺史;高崙,倉部郎中。

高士廉塋兆記

[編輯]

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贈司徒并州都督申文獻公之塋兆記
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上柱國高陽縣開國公許敬宗撰
口口府錄事參軍事趙模書
  蓋聞高陽洪胄,響振虞庭,高口餘口,光口口口,其有俟於此者,粵申文獻公也。公諱儉,字士廉,渤海蓨人也。昔口口齊,口膺靈命。哲河疏壤,咸樹懿親。執玉口金,寵隆磐石,酆郇魯衛,並揚芳於國風;口口口口,口口濟於皇諜。亦既昭於史冊,此可略而言焉。曾祖翻,後魏侍中、太尉、假黃鉞、錄尚書事、齊清河孝宣帝即神武帝口口口口。口口韜口,躬親擁樹。口口破產,密結英雄。道濟雷口,實資宣力。祖岳,尚書令、太尉、錄尚書、京畿大都督、太宰、假黃鉞、清河昭武王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景口遠度口口口口口其口口。口天樞而獨運,挻埴縉紳;口羲口以長驅,撫口封域。是以工哥懋績,遺響被於雲英;史書休范,餘烈載於典冊。父勱,襲爵清河王,改封樂安國、北口州行台侍中、尚書右僕射,入隋,歷揚、楚、光、洮四州刺史。口口周之列國,禮樂歸於伯禽;喻炎漢之宗口,詩什興於郢客。即而三台覆構,紫柏生榛,八水移居,一門養素,朝嘉懿德,禮越箕微,帝念惟良,口口符竹。公星辰口彩,口口口之秀口;口口口口,口玄液之英口。口口先機口口,口口口口。口同下問,學靡常師,馳騁九流。因心而時合;翱翔六藝,寓目以研幾。玄口口口,體口溪而神解;精通廟略,望鬼谷以心期。辨激箭口口口,無口之口;口衡筆於門口,有口口口。由是,公(闕十三字)素里。起居舍人崔祖濬學富揚班;中書侍郎薛道衡文衡張左,莫不聞風扼腕,申以忘年之交。承閒載酒,服其後生之義,雖復韓口之致,石口之留口,漢口之口口,蔡雍之倒履,口口口合,無以加焉。口口口口口,敬從賓貢,射策高第,除奉禮郎,奏太子舍人事。若夫乘雲遊霧,口漸陸以高驤;拂日摩霄,口尺木而為本。聊同蠖屈,意在口口。隋口口口口口口長、兵部侍郎,口口口口口口口奔公坐(闕十一字)賈生口服,猶且口口;馬氏觀口,不忘哀口。豁然無慍,獨口於公。雅量口口,由斯口口。於時,朝庭遐阻,鯨鯢孔熾,瀟湘口口,梟獍(闕九字)略口公(闕十九字)。大唐握符創膺,革命受昌,來蘇之口,口沾澤口。武德三年,口口景(闕十九字)。於時,百度肇始,三輔未靖。口陽之口,善多惡少;芒竹之口,尚口桴鼓。以公為雍州司馬,加大將軍,所奉之牧即文皇帝也。神武開基,風雲感從,庶口人(闕六字)佑之口既(闕六字)哲之口口口契於龜兆,既而聖口相得,口口口從,沃口襟若口口,進秘策如投水,故以潤色天造,發潛機於大橫;豈止光贊潘條,揚德暉於樂善,若斯而已也。及會昌伊始,五蠱口口,太宗入備前星,引為右庶子,俄而紫宸口口,追口口之遠遊;口口口口,口姑射之清賞。釋茲口負,屬口明儲。舊邦之命惟新,喉唇之寄斯重,即以其日進拜侍中,封義興郡公,邑二千戶,真食益州賦九百戶。豐貂縟禮,發天樞之榮曜,桓桂分器,擬口口之口口。以口勛口,允諧僉口。珠皋薄俗,解珮口口。章華負口,剽輕口口。貫通夷落,口黑帶口之鄉;地接蠻陬,斜界青丘之國。變其流蕩,必俟仁明。是以命公為安、撫、廣、高、循五督府四十八州諸軍事、安州大都督,(闕十二字),政成綦月。蜀王以齠年作牧,啟口華陽,又命公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進位左光祿大夫。昔日帝子居口,平陽為其國相;口華錫趙,口憲總其藩條。今之口寄,允膺斯舉。既而口口口口,公口口口,口口長驅,仁風馳於劍棧;開黌設教,德化被於口謳。是使蜀國鳴弦,永絕琴心之口;口口險道,無復發卒之憂。尋進封許國,授吏部尚書。激濁揚清,別九流之涇渭;升真黜偽,區三端之口口。遂使朝無口服,野絕商哥。得人之效,由茲盡善;多士之議,於斯可詠。又以潔流之道,義在澄源;收實之宜,由口正本。請定氏族,有詔從焉。於是錯綜人綸,發明優劣;銓量世系,考正高卑。不失錙銖,等口衡於口口;口口口紫,若口鏡口口口。表定嘉名,稱為《大唐氏族志》,合百廿卷。詔頒四海,帝疇乃庸。加位特進、上柱國,俄改封申國公,檢校申州刺史,余官並如故。口令子孫繼世承襲。公口口體國,見義忘私,遵蕭何師儉之規,口延吳口口之口。珪口照邸,逾執蹈海之口;天口口口,口口口口之口。帝高其志,竟不違之。俄升為尚書右僕射。(闕十字)若舒耀之流空元天;口口口朗,口口峰之載極宸口。於是曾隆進位開府儀同三司,余官並如故。口口綠紱,寄深論道;甲第黃扉,口膺口口。口口口口賜機,禮及安車。口止之儀,撫落本而口感;口榮之口,口口踵而口辭。火口惡口,叫口閽而累口;老口口口,瀝肝膽以披情。頻抗廣德之口,固執口口之謙。口口唯停口務,依舊猶總機衡。口口奉敕撰著《文思博要》,於是包含七略,撫孔口於綈緗;納口百家,采口口於簡牘。懷鉛甫就,望海不測,其瀾汗口口,口瞻天靡,詳其際合,千二百卷,上於延閣。駕幸遼陽,攝太子太傅。公於今上,親居外戚。外備遵師之道,內盡家人之禮。每旦朔朝,必加優禮。凡口斷口,咸事諮詢。口口據案,口令憑機。及和鑾入塞,儲駕奉迎。公從至并州,而風勞發動,乃降口駟,口疾私庭。及至京師,彌留口損,中使絡繹,相望道路,手詔紛綸,殷勤旦夕。從幸靈武,益增沉疾。還口京師,口口口口。帝親駐蹕,不口命輿。口口口口,仍口口口。天慈臨訣,口死對揚。言動胸懷,撫口流欷。還宮輟膳,悲不自勝。粵以貞觀廿一年正月五日,薨於正寢。中使還奏,清口出宮。(闕十四字)不念。是日公甥司徒無忌懼勞聖體,馳謁道次,口口固爭。上難違之,方使旋旆,望廬而悲。糾纏左口,乃命特進、太子詹事英國公勣持節冊贈司徒、使持節都督並汾箕嵐四州諸軍事、并州刺史,諡文獻公,加殊禮也。有詔及夫人鮮于氏,並陪葬於昭陵。給班劍卌人,羽葆鼓吹。凶事所須,並令官給。即以其年二月廿八日安厝於九嵕山之南趾,墓而不墳。口口之日,敕京官五品以上口口於郊外西行之路至於墓所。太宗親御城樓,俯臨慟哭。靈口滅影(闕十五字)不勝喪。敕中書侍郎許敬宗賚旨慰問,喻使節哀,口令從禮。又手敕公甥司徒無忌曰:「卿有風疾,宜須抑情。朕觀履行,何可堪處。」恩深追往,潤本口口。觸緒口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纂圖,追褒佐命。特令配享太宗廟庭。洎於胤子紹封,例口口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姿英口,風儀朗秀,口容可法,貞口若神。下筆敷口,皆為警策;興言吐論,盡口精微。加以識照萌端,理生意表。蘭薰玉潤,天義口於口賢;推信敷仁,雅道浹於君子。知口之性口靈(闕二十字)。衣冠輻湊,兢涉桃溪;口口相趨,第如芝室。望仙舟而不遠,企彼雲霄;倚玉樹而多口,口其朱紫。洎乎休口在運,物色相求,乾宇初隆,郁居時棟。大鈞始播,俄為世范。(闕二十一字)於口海。檢身能口,利物斯口。在滿思沖,推恩乃博。翊平口之化,口春露之口沾;通夷夏之情。若條風之必靡。加以義方內口,紹曲阜之觀喬;宅相外融。追何甥之酷似,於是自(闕十一字)公口私口口,酌其模楷,可謂口口上德、國老人英者焉。及稅駕東川,撤懸西第,太宗顧瞻台耀,想托口口而究口流,口雲台(闕十四字)豐碑。口口之唱將興,俄鍾遏密之痛;爻象之文方煥,遽迫晏駕之哀。小臣履行,面承恩旨,刻肌刻骨,悲大文之德曜;貫胸貫心,懼家聲之莫紀。竊惟太陽沈彩,口燭無口。繼(闕十三字)斯義,弗敢樹碑,是用琰琬口芳,記於塋兆而已。
碑側題記
大唐會昌四年五月四日,六代孫尚書右丞元裕准口口口口昭陵祈告,因口口口塋所。
六代孫正議大夫、行給事中、上柱國、渤海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少逸口口口口不獲口口口口口,謹附名題於碑側。大唐會昌四年五月十五日書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65》,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95》,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

[編輯]
  • 新唐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高竇
  • 舊唐書》卷65 高士廉傳
  • 《昭陵碑石》
  1. ^ 舊唐書‧高士廉傳》:士廉妹先適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生子無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於家,恩情甚重。見太宗潛龍時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即文德皇后也。
前任:
宇文士及
唐朝侍中
626年—627年
繼任:
王珪
前任:
溫彥博
唐朝尚書右僕射
638年—647年
繼任:
張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