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麟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麟桂(1804年-?),字月舫,索綽羅氏,滿洲鑲白旗人,監生,筆帖式出身。清朝官員。

生平

[編輯]

歷官禮部儀制司郎中、江西饒州府知府兼護九江關監督,道光二十五年浙江寧紹台道、二十八年(1848)蘇松太道道台(1848-1851,駐紮上海),咸豐元年(1851)福建鹽法道、浙江鹽運使,二年山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三年署江寧布政使、光祿寺卿,咸豐四年江蘇布政使。

道光三十年,以捕獲江南洋盜有功,授加銜。咸豐三年(1853)署江甯布政使時,參與指揮與太平軍在鎮江的水陸作戰(載《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又稱《上海租地章程》),設立上海英租界。麟桂在任江蘇蘇松太道期間,上海英租界得到擴展,新成立了法租界。1848年11月27日,麟桂與英國領事阿禮國(John R. Alcock)簽訂協定,將上海英租界的西部邊界從界路(河南中路)擴展到泥城浜(今西藏中路),北面從李家莊推展到蘇州河,在協議中第一次正式把吳淞江寫作了「蘇州河」。這是上海英租界第一次擴充,面積擴展到2800多畝。

1849年4月6日,麟桂和法國領事敏體尼(Louis de Montigny)議定,開闢上海法租界。同年,同意了美國傳教士文惠廉(William Jones Boone)提出的在虹口建立美國租界的要求。

上海法租界當局將長樂路362弄的一條小路命名為「麟桂路」(正式命名時取諧音,叫靈桂路,1946年改稱為林谷路,1948年註銷路名改稱長樂路362弄)[1],即現在進賢路的東段。麟桂路是法租界中僅有的兩條用中國人命名的街道之一(另一條是1922年後的朱葆三路,今溪口路)。

他刊印過《水陸攻守戰略秘書七種》(1853),包括《百戰奇略》。著有《退省堂詩集》六卷(鈔本,藏北京國家圖書館),其中卷一有《用紅樓夢菊花十二詠目》十二首詩。在浙江布政史任上,擔任《浙江海運漕糧全案:初編》8卷(1865)總纂官。1851年冬,麟桂從上海轉任福建時,眾朋友在蘇州寶帶橋乙未亭為其餞行,江蘇松江府知府何士祁特此作《胥江餞別圖》卷(1851)。

家庭

[編輯]
  • 父恆靜(字遠齋),乾隆丁未繙繹舉人,戶部銀庫郎中、吏部文選司郎中兼公中佐領。母瓜爾佳氏。
  • 胞兄文端公麟魁,道光六年(1826)二甲一名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 胞侄恩壽,特賜舉人,同治十三年(1874)進士,官至江蘇、陝西巡撫。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05-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