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蓋伊 (1992年)
颱風(日本) | |
---|---|
五級超級颱風(美國) | |
形成 | 1992年11月14日 |
消散 | 1992年12月1日 |
(1992年11月30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 |
最高風速 | 10分鐘持續: 205公里/小時(125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95公里/小時(185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00百帕(毫巴);26.58英寸汞柱 |
死亡 | 1人 |
影響地區 | 馬紹爾群島、馬利安納群島、關島、日本 |
199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颱風蓋伊[1]是1992年太平洋颱風季最強烈且持續時間最長的風暴,於11月14日由國際換日線附近的季風槽形成,該季風槽還催生出另外兩個天氣系統。途經馬紹爾群島時,蓋伊已經成為一個還在繼續增強的颱風,並在完全穿過該群島後在公海上空達到最高強度。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其最高風速達到每小時295公里,最低氣壓低至872毫巴(百帕,25.8英寸汞柱)。不過西太平洋的官方預警中心日本氣象廳估計系統風速為每小時205公里,氣壓900毫巴(百帕,27英寸汞柱)。達到最高強度後,蓋伊由於與另一個颱風的相互影響而迅速減弱,到11月23日襲擊關島時風速已降至每小時160公里。之後風暴曾短暫地再次強化,之後再次減弱,於11月30日在日本以南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
颱風最先襲擊了馬紹爾群島,造成5000人無家可歸,大量農作物受損,該國首都馬久羅在風暴期間出現停水斷電。群島上沒有當地人喪生,但有一位水手遇難。蓋伊襲擊關島時成為該島這年遭遇的第六個颱風。之前島上大部分品質較差的建築物都在颱風奧馬爾來襲期間被毀,所以這次的颱風沒有對島上造成嚴重損失。由於強度降幅很大,這場颱風的內核混亂,產生的降雨量很小,但強風吹起的海水燒焦了關島上的許多植物,導致大面積脫葉現象。在緯度更高的地區,颱風摧毀了塞班島上一套房屋,日本沖繩出現豪雨,導致淹水和停電。
氣象歷史
[編輯]1992年11月中旬,一個一直延伸到南海西部的季風槽在國際換日線以東發展出一股熱帶擾動。這個季風槽之前已經催生了熱帶風暴福雷斯特,之後還將形成颱風漢特。熱帶擾動向西越過國際換日線,並逐漸組織起來,對流有所增加。11月1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注 1]發布了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到了世界協調時間當天下午18點,該機構開始針對位於馬紹爾群島以東洋面的第31W號熱帶低氣壓發布公告[3]。日本氣象廳[注 2]當時也對這股低氣壓的發展進行了評估[1]。次日,該低氣壓已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蓋伊(Gay)[3][1]。
蓋伊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因為其北面的一個強勁反氣旋而朝西面或西北西方向移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11月17日早上將風暴升級為颱風,日本氣象廳則在次日跟進。蓋伊首先影響的是梅吉特島,之後在馬紹爾群島中部穿過。由於海面溫度和上層風型都很有利於系統發展,風暴開始進入一段快速增強期,這與11月在附近地區的其它颱風情況類似[3]。11月19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蓋伊升級為超級颱風,其一分鐘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40公里。隨後颱風又得到進一步增強,根據衛星數據分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蓋伊於UTC11月21日凌晨0點達到了風力時速295公里的最高強度[5]。該機構還估計颱風的最低氣壓低至872毫巴(百帕,25.8英寸汞柱),這令蓋伊成了繼1979年的颱風狄普以來最強烈的颱風[3]。與此同時,日本氣象廳的估計數據則要低得多,其最高10分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05公里,氣壓900毫巴(百帕,27英寸汞柱)[1]。
達到最高強度後,蓋伊西北方向的颱風漢特產生的外流令蓋伊上空的風切有所增強,這些風切令蓋伊的北面風眼牆退化,導致其強度減弱。風暴達到最高強度之後僅過了24小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就估計其風速已經下降65公里,低於超級颱風的標準,對於處在公海上空的風暴來說,如此大幅度的減弱非常罕見。之前熱帶氣旋預報模型曾預測蓋伊會朝向北上或朝東北方向前進,但實際上風暴繼續向西北西的關島逼近。雖然系統仍在持續減弱,但其風力直徑仍然高達1480公里。到了UTC11月23日凌晨0點左右,蓋伊在關島登陸,成為在三個月時間內襲擊該島的第三個颱風。另外兩個分別是8月的颱風奧馬爾和10月的颱風布萊恩。[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日本氣象廳都估計颱風登陸時的風速仍然有每小時160公里[3]。蓋伊登陸後,颱風漢特的影響明顯減弱,令前者得以再度增強。11月25日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風暴達到了第二波最高強度,風速為每小時215公里。之後系統沿一個副熱帶高壓脊的西部邊緣緩慢移動,並在轉向北上的過程中逐漸減弱[3]。到了11月28日,日本氣象廳將蓋伊降級為熱帶風暴[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於次日跟進[5]。日本氣象廳評估認為蓋伊於UTC11月30日凌晨0點轉變成了溫帶氣旋[1],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仍在繼續針對系統發布公告直至12月1日,這也讓蓋伊成為1992年太平洋颱風季持續時間最長的颱風,共發布了63份公告[3]。風暴的溫帶殘餘加速並轉向朝東北行進,經過了日本東南方向海域,之後又越過了國際換日線[1]。
防災措施和影響
[編輯]馬紹爾群島
[編輯]颱風蓋伊首先對馬紹爾群島產生影響,以颱風強度的狂風襲擊了多個環礁島。梅吉特島是第一個受到影響的島嶼,颱風摧毀了該島所有的木製建築,導致大部分居民無家可歸。狂風颳倒了島上所有的樹木,還毀壞了75%的莊稼。附近的艾盧克環礁上狂風風力和受損農作物的比例都與梅吉特島接近,但其房屋只受到了輕度損傷。群島南部的馬洛埃拉普環礁和奧爾環礁也受到了大風的影響,有約三成的房屋和莊稼受損。颱風還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首都馬久羅帶去了閃電,導致整個島上停水斷電,還切斷了無線電通訊。風暴捲起的瓦礫導致馬紹爾群島國際機場關閉達兩天之久。蓋伊還摧毀了烏賈環礁上一座於1989年建成的自動氣象觀測站。這場颱風共計造成該國5000人無家可歸,但由於準備工作及時而充足,當地沒有出現人員喪生,整個群島上只有一人受傷[3]。不過,蓋伊激起的巨浪令一艘湖中小船沉沒,船上的兩名水手只有一人生還[6][7]。
關島和北馬利安納群島
[編輯]離開馬紹爾群島後,蓋伊開始朝關島逼近,成為在六個月內進入距該島不到110公里範圍內的第五個颱風。島上為此做了大量的防災準備工作,多艘船隻離開該島[3],美國空軍的多架飛機也轉移到附近的其他基地躲避[8]。學校、機場、政府大樓和港口均予關閉,約有4300人疏散到了風暴避難所。北面的塞班島上有1639人撤離至風暴避難所,這在當時創下了該島因風暴疏散人數的新紀錄[3]。
雖然與最高強度相比已大幅減弱,但蓋伊襲擊關島時的持續風速仍然達到每小時160公里,尼米茲山(Nimitz Hill)上測得的陣風風速更達每小時195公里[3],強風仍然足以破壞電力和供水設施,還毀壞了幾套房屋[9]。由於強度降幅很大,蓋伊的內核混亂,降雨量很少,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因此稱其為「乾燥颱風」(dry typhoon),島上的總計降雨量只有40到90毫米[3]。雖然風力極強,但沒有多少樹木被颳倒,也沒有多少樹枝刮斷。不過由於風速大,降雨少,颱風將海水吹到了島上,大片植被被燒傷,導致幾乎整個島上到處都出現了落葉現象。當地大部分雙子葉植物都在風暴過後兩天內掉光了葉子並枯萎,而像蘇鐵等裸子植物和棕櫚雖然葉子還在,但大都變成了褐色[10]。島上的農民也因農作物落葉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3],部分地區的農作物在四年後仍然沒有恢復到颱風來襲前的水平[11]。蓋伊在關島東部沿岸產生了1.2至1.8公尺的風暴潮,關島北部的卡布拉斯島(Cabras Island)上的海浪達到3.4公尺高,將沙子和水衝到沿海公路上,還擊毀了一艘錨在岸邊的船。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如果颱風奧馬爾沒有在三個月前摧毀島上的大部分質量較差的建築,那麼蓋伊造成的損失將要大得多[3],此外,關島首府阿加尼亞也受到了較輕微的損失[12],該島以北的天寧島上有四個鐵製房頂被毀。更北面的塞班島上有一所房屋被風暴潮摧毀,另外還有多座房屋的地基受到威脅,12戶人家向緊急救援人員請求救助。風暴還導致部分地區停電,另有一座房屋因蠟燭和煤油燈而引發了火災[3]。
日本
[編輯]蓋伊轉變為溫帶氣旋的過程中給沖繩縣帶去了大雨。其中降雨量最高的共計達到322毫米,一個觀測站在10分鐘時間裡就記錄到27毫米降雨。有四幢建築物被淹,許多農田也被淹沒。陣風風速達到每小時82公里的狂風導致局部停電,還有兩架航班取消。[13]
善後
[編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阿馬塔·卡布阿(Amata Kabua)宣布九個島嶼為災區[3],美國總統喬治·賀伯特·沃克·布什也於12月16日宣布馬紹爾群島為災區[14]。馬紹爾群島地位特殊,雖然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卻像一個美國州份或領地那樣有資格獲得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的救災資金[15]。美國提供50萬8245美元(1994年美元,相當於644萬2025年美元)貸款用於緊急援助和對當地人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將來面對同類事件時的應變能力。風暴過後,馬久羅附近的工人播下種子,希望恢復受損的農作物[16]。
1992年颱風的接踵而至導致關島的旅遊業收入大幅下降[17]。颱風奧馬爾和蓋伊來襲期間,島上居民間幾乎沒有什麼通訊手段,此後為了給風暴救災工作提供便利而建立了關島通訊網絡[18]。
颱風過去十年後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颱風蓋伊的強度可能要高於1979年颱風狄普,與1995年颱風安吉菈並列,只僅次於2013年颱風海燕及2020年颱風天鵝。根據德沃夏克分析法分析後,蓋伊達到最高強度時的讀數為8,直至2013年颱風海燕的出現才打破這紀錄,而海燕通過德沃夏克分析法換算後,其指數不但達到8.0,而且反映該指數的折線圖更史無前例地突破圖表上限[19],由此可見海燕超過了德沃夏克分析法的分析上限。雖然蓋伊風眼周圍的雲層帶溫度很低,但與海燕相比卻要遠為不及;海燕的中心密集雲團的雲頂溫度為罕見的攝氏-90度[20],熱帶氣旋雲頂溫度越低代表熱帶氣旋越強,如此冰冷的雲頂溫度極為罕見,但是由於兩個熱帶氣旋都沒有直接的觀測數據,因此不可能靠這樣的估算作直接比較。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RSMC Best Track Data: 1990–1999 (TXT).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1992-12-25 [201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2).
-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Mission Statement.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1 [2011-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2).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1992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報告).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146–150. [2011-11-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2-21).
- ^ Annual Report on Activities of the RSMC Tokyo – Typhoon Center 2000 (PDF) (報告).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3. 2001-02 [2014-01-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2-12).
- ^ 5.0 5.1 Best Track Data for Typhoon Gay (31W) (TXT).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1-04-05 [201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 ^ Sherryl Connelly. A Lady In Distress ... And The Lover Who Threw Her Cautions To The Wind. New York Daily News. 1999-06-03.
- ^ Susan Atkinson, at 49; author and sailor caught in typhoon. Boston Globe. 1992-12-02 [201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Guam, Northern Marianas Brace for Super Typhoon Gay. The Item. Associated Press. 1992-11-22 [201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 Typhoon Gay Blows Ashore in Guam. The Deseret News. 1992-11-23 [201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8).
- ^ Alexander M. Kerr. Defoliation of an island (Guam, Mariana Archipelago, Western Pacific Ocean) following a saltspray-laden 'dry' typhoon (PDF). 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 (Guam Marine Lab). 2000, 16 (6): 895–901 [2011-12-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0-24).
- ^ Guam Office of Civil Defense. Risk Assessment. 2011 Guam Hazard Mitigation Plan (PDF). URS Corporation. 2011. section 5, p. 37 [2014-01-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7-27).
- ^ Typhoon passes over Guam. The Daily News. Associated Press. 1992-11-23 [201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1992-936-13) (報告). Digital Typhoon. [201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 Marshall Islands Typhoon Gay.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04-10-18 [2012-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6).
- ^ Compacts of Free Association: Micronesia and the Marshall Islands Face Challenges in Planning for Sustainability, Measuring Progress, and Ensuring Accountability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appendix II, p. 70. 2006-12 [2014-01-19]. GAO-07-16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9-05).
- ^ Project Completion Report of the Emergency Typhoon Rehabilitation Assistance Program Loan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Completion Report on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Management (PDF) (報告). Asian Development Bank. basic data, pp. ii–vi; section II, pp. 1–4; section IV, p. 8; appendix 1. 1994-11 [2014-01-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1-18).
- ^ Peter Ada; Hideo Kobayashi, President of Japan Guam Travel Association. Testimony of Hideo Kobayashi President, JGTA on Bill Numbers 588 and 589 (PDF) (Transcript). A collection of written testimonies on Bill Numbers 588 and 589 to the Committee on Tourism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Twenty-Second Guam Legislature. Guam Legislature. PDF p. 4. 1993-08 [2014-01-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4-22).
- ^ Mission. Guam Communications Network. [2011-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0).
- ^ 香港天氣觀測站. 重要熱帶氣旋回顧-201331W (HAIYAN 海燕). 8-12-2013. (繁體中文)(英文)
- ^ CIMSS Satellite Blog. Super Typhoon Haiyan. 7-11-2013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1).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