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Mk.VII領主式輕戰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k.VII輕戰車
「領主」
從側面看領主戰車
Mk.VII領主輕戰車
類型輕戰車
原產地 英國
服役記錄
使用方 英國
 蘇聯
參與戰爭/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產歷史
研發者維克斯-阿姆斯特朗
研發日期1938
生產商都城嘉慕(Metro-Cammell)
生產日期1938–1942[1]
製造數量100-177輛[2]
衍生型領主 I CS
領主DD
基本規格
重量7600公斤(16800磅)
長度13英尺6英寸(4.11米)[3]
寬度7英尺7英寸(2.31 米)[1]
高度6英尺11英寸 (2.12 米)[1]
操作人數3[1](車長,砲手,駕駛員)

裝甲14 公釐
主武器QF 2磅砲
備彈50發
副武器7.92公釐貝莎機槍
備彈2,025發
發動機亨利-梅朵英語Henry Meadows 12缸汽油機
165匹
懸掛螺旋彈簧懸掛
作戰範圍140英里(230公里)[1]
速度40英里每小時(64公里每小時)(公路)[1]
28英里每小時(45公里每小時)(越野)

Mk.VII輕戰車(A17)(英語:Light Tank Mk VII),又名領主(英語:Tetrarch),是一款由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於1930年代晚期生產的輕戰車,曾在二戰中服役。這款產品推出時是維克斯公司為英軍生產的一系列輕戰車的最新型。它安裝了一門火力較強的QF 2磅砲來改善同公司前一代Mk VIB輕戰車的性能。英國陸軍部最初訂購了70輛領主戰車,稍後增加到220輛。由於一些因素耽擱了生產進度,導致最後僅生產了100到177輛。

由於設計上的缺陷,加上陸軍部決定不在英國裝甲師中使用輕戰車,使得它沒能參加北非戰役。儘管有20輛透過《租借法案》提供予蘇聯,大多數領主戰車都被留在了英國。1941年初期,英國皇家裝甲軍團新組建的三個用於海外兩棲作戰的連隊,其中一個裝備了領主戰車。1942年5月,一小批領主戰車參加了馬達加斯加戰役。1942年6月,在確定其設計方案使之可以用作可空運的輕戰車以支援英國空降部隊後,領主戰車被配屬給了第一空降師英語1st Airborne Division (United Kingdom)。它們由專門設計的GAL.49哈米卡爾滑翔機英語General Aircraft Hamilcar運輸並投送至地面。[4]但滑翔機數量不足使得它們未能參加1943年的西西里島戰役。它們轉而被編入第六空降師英語6th Airborne Division (United Kingdom)的第六空降裝甲偵察團。

第六空降師曾在1944年6月的諾曼第登陸戰之前的空降作戰中(即湯加行動英語Operation Tonga)中使用大約20輛領主戰車。雖然它們藉助滑翔機成功降落,但是表現卻不盡人意。有一些戰車因事故而損毀,而那些參加戰鬥的戰車在裝甲和火力上都劣於德軍的裝甲戰鬥車輛。行動開始數天後,領主戰車不再參予與德軍裝甲部隊的直接戰鬥,而僅用來提供火力支援。到1944年8月,大部份參與作戰的領主戰車已由克倫威爾戰車替代。1944年12月,剩下的也被M22蝗蟲式輕戰車取代。

此後,領主戰車再也沒有參加過作戰,1946年時被認為已經過時;最後一輛領主戰車在1950年退役。領主戰車還有幾種衍生型,包括阿萊克托自走砲Mk.VIII輕戰車,但這些車輛都從未被英軍投入現役使用。

研發歷史

[編輯]

Mk.VII(A17)原型車的綽號叫做「帷幕」[5](英語:Purdah),最初由維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於1937年開始自費開發,並計劃賣給英軍或外國軍隊。[6]按維克斯-阿姆斯特朗的計劃,設計完工後,它將會成為該公司當時最新的輕戰車[6]其設計目的是克服之前的輕戰車因為僅僅裝備機槍而帶來的火力不足的問題。[7]維克斯公司在Mk.VII的雙人砲塔上安裝了一門 QF 2磅砲(40公釐)和一挺貝莎同軸機槍(7.92公釐)。其裝甲最厚處達到了14公釐(0.55英寸)。[6][7]原型車重達約7600千克(16800磅),由一台165馬力(123千瓦)的梅朵引擎驅動。懸掛系統由8個負重輪組成(一邊4個),不分主動輪和從動輪,極速可達64公里/時(40英里/時)。[5][8]本車在設計上使用一種獨特的轉向機構和在先前的維克斯戰車中使用過的機械系統。[9]前輪能夠轉向讓履帶彎曲,使戰車可以作小角度轉向。在進行大角度轉彎時,則回到傳統的控制方式——減慢單側履帶的轉速來轉向。使用雙重轉向系統的目的是減小戰車所承受的機械負擔和動力損耗。[1][7][10]新設計的懸掛系統中,承重桿附有緩衝的氣囊和充油的阻尼墊,每一個路輪都具有獨立減震機構。[10]

A group of soldiers, including several high-ranking officers, observe a Tetrarch light tank
英國本土軍隊總司令艾倫·布魯克子爵於1941年在陸軍參謀學院檢視領主戰車

陸軍部在1938年5月到6月間檢驗了該型戰車的設計方案,並對其原型車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由於陸軍部認為前一代Mk.VI已經滿足當時的需求,於是測試領主戰車能否充當輕型巡航戰車[9]然而,陸軍部在測試後認為它不能作為輕型巡航戰車,因為同類的納菲爾德英語Nuffield Mechanizations and AeroMk.III巡航戰車(A13)無論在速度還是越障能力上都比它要好。[11]儘管如此,最後還是決定有必要生產少量領主戰車,同時建議將其作為輕戰車系列的最後一款。[11]陸軍部遂將其編號為A17,並在要求對其進行一些包括安裝一個外置油箱(以增加行程)等小幅改動後,在1938年11月批准了其小規模生產計劃。[8]計劃生產數目一直因為陸軍部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而產生波動。1938年7月,陸軍部訂購了70輛。在11月的一個為期三天的會議後,訂購數增加到了120輛。在1940年7月即將開始生產時,陸軍部又把訂購數減少到一開始的70輛,之後又增加到100輛。當預計將進行生產的都城嘉慕公司(一家維克斯持有部份股份的戰車製造商)表示已經訂購了足供220輛戰車生產使用的裝甲板後,訂購數又增加到了這個數字。[2][12]

但是,整個生產過程被多種因素延誤。法國戰役中英國輕戰車的表現不佳,所以陸軍部在戰後推遲了領主戰車的訂購,決定把生產力投入到巡航戰車步兵戰車上。[13]由於缺乏更合適的戰車,儘管輕戰車並非被設計用來與德軍裝甲部隊作正面交鋒,都被迫投入作戰。此舉造成的高傷亡令陸軍部不得不重新評估輕戰車設計的適用性。[14][2]戰前原本認為輕型戰車適合用於偵察任務,然而乘員更少,越野能力更好的偵察車英語Scout car反而更適合執行這一任務。[2][5]Mk.VII戰車的組裝工廠在1941年5月納粹德國空軍的轟炸中受創,[15]這使得它的製造又一次受到影響。這些延誤因素使得最後只有少量的Mk.VII戰車被製造出來。估計最終的製造數量應在100到177之間。[註 1]依照陸軍部的命令,Mk.VII在1941年9月22日被授予了「領主」的名字。最後一批領主戰車生產於1942年的第一季度,並於當年年末交付使用。[2]

陸軍部和英國陸軍在當時得出結論:輕戰車是一種負擔,太過脆弱以致不適合在往後的戰鬥中繼續使用,[5]故領主戰車被視為已經過時。[16]這一決定似乎標誌著領主的戰鬥生涯就此結束。此外,一些預備隨第八軍前往中東,準備參加北非戰役的領主戰車,因其冷卻系統被認為不能適應北非地區的炎熱環境而被留在英國本土。[17]然而,領主戰車從戰場上消失的命運因1941年中期陸軍部的一項決議而被扭轉,1940年6月根據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命令而成立新的空降部隊,領主戰車被認為可以裝配給這支新部隊。[18]在空降部隊的裝備選擇上,陸軍部的官員認為需要將滑翔機納入建制,因為它可以運輸部隊和重型裝備(在1941年,重型裝備包括火砲和部分戰車)。[19]運輸戰車的方案經過多次修訂後,最終在1941年5月使用滑翔機運送一輛5.5公噸(5.4長噸)重的戰車至350英里(560公里)外的方案獲得接受,其中,飛行器須為運輸戰車而專門設計。在1941年1月16日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決定讓當時仍在研發中的通用飛機公司英語General Aircraft LimitedGAL.49哈米卡爾滑翔機英語General Aircraft Hamilcar用於運載一輛領主戰車或是兩輛通用載具[13][20]領主戰車被選中是因為它基於一種過時的設計,所以才能空出來給空降部隊使用。[16]

用哈米卡爾滑翔機運輸領主戰車及其乘員的訓練始於1944年1月,且都成功了。專門駕駛哈米卡爾滑翔機的滑翔機飛行團英語Glider Pilot RegimentC中隊在訓練期間一共進行了2800次起降,平均每一位飛行員進行了50次起降。訓練中僅發生過3次造成傷亡的事故,共有7名飛行員喪生。[21]在領主被重新指定為空降戰車後,設計上作出了數項調整。一些戰車上的2磅砲爲一門76.2mm步兵支援榴彈砲所替代。這些安裝榴彈砲的戰車被命名為領主 I CS(CS為Close Support之縮寫,即「近程支援」之意)。此外,仍然使用2磅砲的領主戰車的砲口上也加裝了利特爾約翰適配器以提升其砲口初速與穿甲能力。[5]

缺點

[編輯]

領主戰車不僅在研發過程中,也在於陸軍以及空降部隊中服役時遇到諸多挫折,最大的一項是在1942年停產後剩餘的領主戰車並不多,對空降部隊造成重大影響。此外,有20輛戰車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給蘇聯,再加上馬達加斯加戰役的損失,使空降部隊能夠使用的數量進一步的降低。[22]英國皇家裝甲兵團於1942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當時只有大約50輛領主可以使用。第一空降師英語1st Airborne Division的指揮官喬治·F·霍普金森英語George F. Hopkinson少將曾經在1943年1月的一份備忘錄中抱怨道,他被告知有70輛領主戰車可用,但實際上只有50輛,且沒有庫存來彌補作戰中的損失。[23]因為缺乏足夠庫存,再加上陸軍部稱需要287輛空降戰車來裝備第一空降師和另一個將在印度編成的未命名空降師,使得領主最終被美製M22蝗蟲式輕戰車所替代。[23]

另外,英軍在作戰使用中還發現了它的一些設計缺陷。因為空間狹小、只能容納3名乘員(駕駛員坐在車體內,車長和砲手則坐在砲塔內),這使得乘員太少而不能有效操作。而車長和砲手兩人,除了要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要充任裝填手,這使得在實戰中火砲射速下降。1941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車長要同時控制射擊和駕駛,在戰鬥中幾乎不可能去指揮一隊領主戰車。[8]同時,問題還出在安裝在2磅砲上的利特爾約翰適配器上。它雖然可以增加射程和增強穿甲能力,可是一旦安裝之後就無法卸除,而且只能發射需要特別設計的穿甲彈,這些彈藥需要時間去生產。[24]陸軍部還認為其冷卻系統也存在缺陷,因而它無法在諸如北非中東等地的炎熱環境下作戰。[17]

服役歷史

[編輯]

租借法案

[編輯]

第一批領主戰車在1940年11月交付使用。領主戰車最初服役於在法國戰役中損失慘重而重組的第一裝甲師和新組建的第六裝甲師英語6th Armoured Division (United Kingdom)中。[2]然而,因為戰車的冷卻系統被發現存在問題,它們未被部署到駐紮在中東、即將參加北非戰役的軍隊中。[13]不久之後,由於被認為不適合參加以後的作戰,英國裝甲兵團的所有輕戰車都被除役。[17]領主戰車被留在了本土,並可能在退役之前作為訓練戰車繼續使用。但是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以巴巴羅薩為代號的侵蘇戰爭。蘇聯也因此成爲了英國的盟友。同時,在1941年3月開始的本是為英國和中華民國提供防禦性裝備的租借法案也開始適用於蘇聯。因此作為租借項目的一部份,英國政府開始為蘇聯提供物資裝備,在1942年早期提供的裝備中,就包括了20輛領主戰車和一些瓦倫丁戰車瑪蒂爾達I步兵戰車。[13][22]當時蘇聯裝備的輕戰車數量比英國多得多,因此使用領主戰車並沒有什麽問題。不過在它們抵達蘇聯後,卻發現其冷卻系統在寒冷的環境下也會出毛病。另外,寒冷的環境對於其履帶和懸掛也有不利影響。[22]在蘇聯對其進行進一步測試後,發現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裝甲薄弱,而且沒有解決辦法,因為添加額外的裝甲板會讓戰車的速度下降到無法容忍的地步。[25]但同時,蘇聯人也發現其操縱性、速度,以及使用低質量燃油時的性能都遠遠超越同時期的蘇聯設計方案。儘管存在一些瑕疵,蘇聯當局還是認為它可以媲美當時蘇軍中使用的T-70戰車,並且能夠投入到實戰中。一些領主戰車被送到戰車訓練學校,在後來又投入戰鬥。1943年9月,兩輛領主戰車被編入第五近衞戰車旅的第一三二戰車獨立營,但是其中一輛在9月30日被毀,另外一輛則在10月2日因砲擊被毀。[19]還有一些戰車被用於宣傳目的,出現在蘇軍在高加索地區作戰的照片中。[1]

馬達加斯加戰役

[編輯]
裝有利特爾約翰(或雅納切克)適配器的領主戰車[26]

1941年中期,英國皇家裝甲兵團新組建了三個特殊的海外作戰連,被稱為'A','B','C'特殊作戰連(英語:'A', 'B' and 'C' Special Service Squadron)。A連和B連裝備的都是瓦倫丁步兵戰車和Mk.VIc輕戰車。而C連則裝備了轉手自第一裝甲師第2裝甲旅的12輛領主戰車。[27]1941年7月31日,C連正式組建,並立即接到命令,準備與A、B連一起前往未指明的熱帶氣候環境作戰。[28]以上三個連都被送到蘇格蘭皇家自治市因弗拉裡英語Inverary進行有關軍艦和登陸艇上的登船和離船行動的強化訓練,目的是爲可能的登陸作戰做準備。[29]9月上旬,裝備6輛領主的C連一部作為趕赴西非城市弗裡敦的軍隊的一部份出征。在這一戰爭時期,由於擔心西班牙會倒向納粹德國一邊,該部隊的任務就是一旦此事發生,就前往佔領西班牙一些靠近非洲海岸的島嶼。[30]但這種擔心被證明是毫無根據的,因此這一部隊在1942年3月回到英國與該連仍在訓練中的餘部會合。

該連的下一個任務則是參加馬達加斯加戰役。馬達加斯加是世界第三大島,當時由維希法國統治。首相和聯合參謀部英語Combined Chiefs of Staff的人員均認為要儘快佔領馬達加斯加島,以阻止已經將勢力滲透到印度洋上的日本海軍進入安齊拉納納港。[31]該戰役由羅伯特·G·斯特奇斯英語Robert G. Sturges少將指揮,第五突擊營英語No. 5 Commando第二十九獨立旅英語29th Independent Brigade Group (United Kingdom)以及第五步兵師英語5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Kingdom)的第十七和第十三參與了戰鬥。由於曾在兩棲登陸條件下進行訓練,第二十九獨立旅英語29th Infantry Brigade (United Kingdom)成為了此次進攻的主角,配屬由B連的6輛瓦倫丁戰車和C連的6輛領主戰車混編成的B特殊作戰連。該連又被分成四個排,一個指揮排由兩輛瓦倫丁戰車和一輛領主戰車組成,另一個則是4輛瓦倫丁,剩下2個排則由剩下的5輛領主戰車組成。[31]進攻部隊在5月4日於馬達加斯加北端海角的西方海上集結,登陸位置靠近安齊拉納納和迭戈蘇亞雷斯灣。登陸計劃要求同時從海角西側的四片海灘上登陸,這使得英軍可以在推進大約20英里(32公里)後從後方接近安齊拉納納。儘管當時並不清楚維希法國的防禦力量強弱和將要登陸的海灘的情況,但是軍方相信守軍一定沒有能擊穿瓦倫丁戰車的武器。[32]

登陸從5月5日早上4點30分開始,第五突擊營在信使灣登陸,三個步兵旅和B連在安巴拉拉塔灣登陸。步兵旅及其裝甲支援部隊的主要目標是佔領安特西納尼和一個鄰近的城鎮。儘管步兵成功登陸,B連卻遇到了問題:領主戰車在其指定登陸點滑落登陸艇後,其履帶陷進了沙子裡,這導致這片海岸在此後被封鎖了幾個小時。[33]步兵最後撇下了這些戰車向安特西納尼進發,不過,最後還是有一輛領主戰車和兩輛瓦倫丁戰車被派去提供支援,它們在安娜瑪琪亞附近跟上了先頭部隊。進攻部隊在這裡第一次與法軍遭遇,法軍的防禦包括偽裝過的戰壕和沿山脊挖的碉堡。這些戰車試圖要突破它們,但是路面坑坑窪窪使行駛變得困難,令它們沒法靠近碉堡和戰壕。儘管它們通過機槍和2磅砲與一些目標進行了交火,但防線是在當天晚些時候由步兵突擊攻破的。[33]這些戰車之後奉命向島嶼中心行進從而包抄敵人。很快,又有兩輛領主戰車從沙灘上開來並加入了進攻隊列。這支小部隊最後來到了維希法國的主要防線前。這一防線是一戰前完成的,包括了偽裝碉堡、機槍掩體和掩體內的75mm火砲——儘管這些火砲並非專門設計用於反戰車的武器,但它們還是能夠擊穿領主戰車和瓦倫丁戰車的裝甲。有兩輛瓦倫丁戰車行駛在最前方,但被火砲擊毀,另兩輛緊隨其後的領主戰車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還有一輛領主戰車撤退,以向部隊報告法國守軍的情況。在撤退的路上,它還用機槍解決了敵軍的一列摩托車隊和一輛卡車。[34]

這輛領主戰車的車長在完成了報告後,又受命率剛到的四輛瓦倫丁戰車和兩輛領主戰車再一次嘗試突破法軍的防線。這些戰車沿著通往防線的公路行駛,然後試圖藉助山丘作掩護、從右翼突破防線。然而,法軍的火砲旋轉以後仍然可以攻擊它們,因而造成一輛瓦倫丁戰車和一輛領主戰車被擊毀。剩下的戰車在與敵方火砲交火了數輪後撤退。[35]最後,第二十九旅在皇家海軍陸戰隊登陸襲擊的協助下攻破了防線。B連剩下的兩輛瓦倫丁戰車和三輛領主戰車留在陣地中進行防禦。但是在5月6日下午,另一輛瓦倫丁戰車因受到砲擊而被毀。該連沒有參與此後的作戰,因為維希法國當局經談判後在第二天正式投降,不過法軍到11月下旬仍然一直以游擊的方式繼續與英國占領部隊作戰。[36]是役C連損失慘重。截至5月7日,12輛戰車中只有1輛瓦倫丁戰車和3輛領主戰車還能使用,全連一共有7人陣亡,6人受傷。該連之後留在了馬達加斯加,直到1943年初期被運到印度,作為29旅的一部份參加了緬甸戰役[37]

湯加行動[註 2]

[編輯]

因為缺乏足夠的裝備訓練設施,當英國空降部隊於1940年年中成立時,陸軍部只能為500名志願者提供空降部隊的訓練。[38]設立適當的培訓設施和購入合適的運輸機的進展緩慢,以致英軍的第一次空降巨像行動英語Operation Colossus都是由重新訓練過的英國突擊隊執行的。[39]直至1942年,才開始有第一空降師等經過專門訓練的空降部隊。在1942年1月19日,陸軍部決定為第一空降師編制一支用於支援的輕戰車部隊。這一部隊被命名為輕戰車連,將由19輛輕戰車組成並會獨立展開行動——利用自身的速度優勢捕捉並控制目標,直到它們被其它部隊殲滅。[40]很明顯,將要做出轉型的是「C」特殊作戰連,因為它曾被訓練成一支獨立的戰車部隊,更加重要的是,也是唯一一支還在使用領主戰車的部隊;而領主戰車由陸軍部指定為空降戰車。陸軍部在1942年6月24日正式將這支部隊移交給第一空降師,當時,這支部隊配備7輛領主戰車和其他車輛。[41]這支部隊很快開始了訓練,但是在第一空降師名下並沒有待太長時間。1943年中期,該師被派往中東參加西西里島戰役。'C'連由於沒有足夠的滑翔機來運輸領主戰車而留在了英國本土。[42]之後它被移交給1943年4月組建的第六空降師,並在餘下的戰爭中一直呆在此師。它繼續作為空運部隊訓練,且參加了一系列演習以為新任務做準備。演習內容包括偵察敵人位置與反擊敵軍的步兵和裝甲車。[43]

從側後方向看領主輕戰車

1943年12月14日,陸軍部決定將該連擴編為一個裝備輕戰車和常規偵查車的團。1944年4月1日,它被重新命名為第六空降裝甲偵察團。[44]該團由一個指揮連、一個輕戰車連和一個偵察連組成。僅兩輛領主 I CS戰車隸屬於指揮連,但是被稱作「A」連的輕戰車連收編了多數領主戰車。A連擁有大約19輛領主戰車,並將它們分為了6個排,其中兩個裝備領主 I CS,剩下四個則主要裝備在2磅砲上加裝了利特爾約翰適配器的領主戰車。[45]1944年5月24日,在參加了一系列演習和調動後,A連從訓練地被送到塔蘭特拉什頓機場的中轉營地;該團的其餘部份則在第二天抵達布萊茲諾頓皇家空軍基地。該團將會從這兩個機場出發參加諾曼第登陸戰的一部份——湯加行動英語Operation Tonga[46]行動開始於6月5日夜間,第六空降師被部署到諾曼第東部,其任務一是保護盟軍登陸部隊的東翼;二是佔領卡昂東面一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以及迪沃河卡昂運河英語Canal de Caen à la Mer上的一些橋梁;三是摧毀一個海岸砲兵連。[47]但因為缺乏足夠的運輸機,無法一次同時運輸該師的三個旅;有一個旅只能通過白天的第二波空運抵達。蓋爾少將最初曾打算由第六空降裝甲偵察團隸屬的第六機降旅英語6th Airlanding Brigade (United Kingdom)首先著陸。然而航拍顯示,該旅選定的著陸區域卻被豎起了用以阻止滑翔機著陸的桿。因此,他決定讓不需要藉助滑翔機著陸的第三傘兵旅英語3rd Parachute Brigade (United Kingdom)第五傘兵旅英語5th Parachute Brigade (United Kingdom)率先著陸並清理著陸場,使第六機降旅能夠在之後著陸。[48]

大型運輸機準備著陸
第六機降旅的GAH滑翔機到達預定地點,攝於1944年6月6日

該旅的霍沙支援機英語Airspeed HorsaGAL.49哈米卡爾滑翔機英語General Aircraft Hamilcar在6月6日晚21點降落在由第五傘兵旅清理完畢的著陸區域。[49]該旅的主要任務是為前方部隊提供援助和補給,並協助之前兩個傘兵旅防守控制的區域。第六空降裝甲偵察團被派去協助實現後一個目標,作為偵察部隊去摸清德軍的部署情況,並擊退德軍的反擊。[50]A連的領主戰車因為其速度優勢而扮演了偵察部隊的核心角色,但是該連的20輛戰車在降落時遭受了嚴重損失。[51]在機隊著陸前,一輛領主戰車因為在半空中不慎從其固定裝置中滑脫並撞上了其滑翔機的機頭,導致了它和滑翔機一起從半空中墜海。[51]之後,又有兩架滑翔機在著陸區域相撞,導致了兩架飛機和搭載的領主戰車一齊被毀。還有另一架正在卸載的滑翔機撞上了一輛領主戰車,並將其掀翻。雖然乘員平安無事,但是戰車卻無法再繼續戰鬥。[51][52]倖存下來的領主戰車也臨時出了一陣問題——因懸掛被降落傘的繩索卡住導致無法移動,迫使乘員下車用焊槍將它們切斷。[53]

隨後,該連集中了所有倖存下來的領主戰車並推進到著陸區域的南面,與偵察團的其餘部隊會合。在那裡,它們受命去支援布瓦博文特區域的第八傘兵營並執行偵察任務。與該營取得聯絡後,A連開始進行偵察並與遭遇到的德軍裝甲部隊和步兵交戰。截至6月7日晚間,有兩輛領主戰車被敵軍擊毀,其中一輛毀於德軍的自走砲攻擊,另一輛則是因為碰到了地雷[53][54]隨後空降師收到了其它於海灘登陸並開始穿越諾曼第的英國軍隊的支援,而A連則繼續執行偵察任務。此時,蓋爾少將決定盡可能避免讓領主戰車與德軍的裝甲部隊遭遇,因為前者與後者的四號戰車三號突擊砲等戰車和自走砲完全不能同日而語。[55]因而在空降師需要裝甲支援時,會從其它部隊裡抽調兵力。領主則僅僅用來支援步兵巡邏並提供火力支援。[56]到了該師突破諾曼第橋頭堡的8月時,A連的大多數領主都被替換成了克倫威爾快速巡航戰車,只有3輛領主戰車留在了A連指揮排。[57]

戰後

[編輯]
現存的領主戰車

湯加行動是領主戰車參與的最後一場實戰。1944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第六空降師空降偵查團開始徹底重組,所有的領主戰車從此都退役了。[58]它們被一款專門設計用於空降的美製戰車——M22蝗蟲式輕戰車——所替代。之後,該團在瓦西蒂戰役英語Operation Varsity期間跨越萊茵河的空降作戰中使用了8輛蝗蟲戰車。[58]陸軍部在1946年1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稱,領主戰車被認為已經過時,而戰後所有空降部隊裝備的輕戰車都將是全新設計的型號。[59]但仍然有一小部份領主戰車在第3王屬輕騎兵團英語3rd The King's Own Hussars中服役到1949年;還有一個排的領主戰車被保留,用於皇家空軍費爾福德基地英語RAF Fairford滑翔機團的訓練。然而,在1950年該團的滑翔機訓練停止後,這些領主戰車也隨之退役。[60]

衍生型號

[編輯]
在領主戰車上安裝浮幕的設計圖 美國專利第2,390,747號,發佈於1945年

領主戰車擁有幾種衍生型號。第一種是Mk.VIII輕戰車—— 維克斯公司曾計劃的領主戰車的繼承型號。[5]Mk.VIII同時也以羅斯福總統的首席外交顧問哈里·霍普金斯命名,並被陸軍部授予編號A25。與領主戰車相比,Mk.VIII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首先,它的裝甲更厚,前裝甲和砲塔裝甲厚度增加到了38公釐(1.5英寸),側面裝甲厚度也增加到了17公釐(0.67英寸),並且傾斜角度更大,這有助於彈開射向該戰車的彈丸。[61]Mk.VIII的尺寸也有改變。其長度增加了6英寸(0.15公尺),寬度增加了1英尺3英寸(0.38公尺)。由於重量超出了GAL.49哈米卡爾滑翔機的承載能力,其不再適用於空運。Mk.VIII仍然安裝了一台領主的12缸引擎,但是因為重量增加,因而最大速度下降到30英里每小時(48公里每小時)。它在武裝方面則照搬了領主戰車的設計。[61]1941年4月,陸軍部在批准生產3輛原型車。這種設計被認為十分成功,所以陸軍部戰車局在9月訂購了1000輛。然而,在進一步的測試中卻發現了原型車的一些問題。一份發佈於1942年12月的報告稱,因為研發上的問題,Mk.VIII的生產被推遲。這些問題一直持續到1943年,陸軍部才決定再次將這批戰車投入實戰。在1945年生產結束時,只有大約100輛Mk.VIII戰車被製成。[62]

其第二種衍生型號是領主複式驅動戰車。複式驅動系統是由尼古拉斯·施特勞斯勒英語Nicholas Straussler發明的,這種設計能讓戰車「游」過水面並參加兩棲作戰。[17]它通過在戰車的履帶上方安裝一塊由防水帆布幕構成、由36根充氣管和鋼支柱支撐的浮面,從而讓戰車能夠浮在水面上。之後,戰車由一台被其引擎驅動的小型螺旋槳推進。當戰車上岸後,可以使用少量炸藥將帆布幕炸燬。[17]該系統在1941年6月安裝在領主戰車上,因為它是當時所有可用戰車中最輕的。這種經改裝後的戰車在一些水庫和湖泊中的測試都成功了,這使得實驗可以在一些更重的戰車(比如瓦倫丁戰車)上進行。[9]該系統之後在霸王行動中使用,它使得M4雪曼中戰車能夠在海灘上登陸。[17]

註釋

[編輯]
  1. ^ Tucker (p. 90) 上的記載稱,戰爭時期一共生產了177輛領主戰車,但是Flint(p. 12) 卻指出,雖然大部份來源都是採用前者,但是依照保存下來的陸軍部文件,僅僅製造了100輛,因此,取了100-177輛這個數據。
  2. ^ 湯加行動是指諾曼第戰役中英軍於登陸前組織的空降行動

腳註/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Tank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ABC-CLIO, pp. 148–150
  2. ^ 2.0 2.1 2.2 2.3 2.4 2.5 Flint, p. 12
  3. ^ White BT British Tanks 1915-1945 Ian Allen p41
  4. ^ "Huge Gliders Spill Tanks Behind Enemy Lin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opular Mechanics, December 1944, p.17. 註-- 文章有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它把領主誤當做了美製M22蝗蟲戰車,其次,這架滑翔機在湯加戰役中並沒有搭載戰車。
  5. ^ 5.0 5.1 5.2 5.3 5.4 5.5 Bishop, p. 24
  6. ^ 6.0 6.1 6.2 Flint, p. 9
  7. ^ 7.0 7.1 7.2 Tucker, p. 89
  8. ^ 8.0 8.1 8.2 Flint, p. 11
  9. ^ 9.0 9.1 9.2 Chamberlain & Ellis, p. 26.
  10. ^ 10.0 10.1 Flint, p. 10
  11. ^ 11.0 11.1 Foss & McKenzie, pp. 95-97
  12. ^ Tucker, pp. 89–90
  13. ^ 13.0 13.1 13.2 13.3 Tucker, p. 90
  14. ^ David Porter著 卡米柚子譯. 鋼鐵雄獅 西線盟軍坦克. TW: 楓書坊. : p45–47. ISBN 978-986-6326-28-8 (中文(繁體)). 
  15. ^ Fletcher, Part 1, p. 42
  16. ^ 16.0 16.1 Flint, p. 16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Flint, p. 13
  18. ^ Otway, p, 21
  19. ^ 19.0 19.1 Flint, p. 15
  20. ^ Flint, pp. 15–16
  21. ^ Flint, p. 86
  22. ^ 22.0 22.1 22.2 Flint, p. 14
  23. ^ 23.0 23.1 Flint, p. 82
  24. ^ Flint, p. 83
  25. ^ Flint, pp.14–15
  26. ^ Fitzsimons, p.1753
  27. ^ Flint, pp. 63–64
  28. ^ Flint, p. 63
  29. ^ Flint, pp. 64–65
  30. ^ Flint, p.65
  31. ^ 31.0 31.1 Flint, p. 66
  32. ^ Flint, p. 67
  33. ^ 33.0 33.1 Flint, p. 68
  34. ^ Flint, pp. 68–69
  35. ^ Flint, p. 70
  36. ^ Flint, p. 71
  37. ^ Flint, pp. 71–72
  38. ^ Otway, p. 30
  39. ^ Otway, p. 63
  40. ^ Flint, pp. 75–76
  41. ^ Flint, p. 77
  42. ^ Flint, p. 80
  43. ^ Flint, pp. 83–84
  44. ^ Flint, p. 84
  45. ^ Flint, p. 88
  46. ^ Flint, p. 96
  47. ^ Harclerode, p. 307
  48. ^ Flint, p. 97
  49. ^ Buckingham, p. 226
  50. ^ Flint, p. 98
  51. ^ 51.0 51.1 51.2 Buckingham, p. 227
  52. ^ Flint, p. 115
  53. ^ 53.0 53.1 Fletcher, Part 2, p. 98
  54. ^ Flint, pp. 119–120
  55. ^ Doherty, p. 28
  56. ^ Flint, pp. 122–123
  57. ^ Flint, p. 125
  58. ^ 58.0 58.1 Flint, p. 138
  59. ^ Flint, p. 192
  60. ^ Flint, p. 193
  61. ^ 61.0 61.1 Flint, p. 18
  62. ^ Flint, p. 19

參考書目

[編輯]
  • Vanderveen, Bart - Wheels & Tracks Magazine No 1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