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寒潮
寒潮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地球科學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寒潮不是寒流
[編輯]寒潮不是寒流,請立即修正!
寒潮是指北方的冷空氣像潮水一樣大規模地奔流過來的意思,所經之地的氣溫在24小時內猛降10℃以上,同時過程最低氣溫在0℃以下。 寒潮一般都伴有大範圍的大風天氣,大風之後,嚴寒便接踵而至,會給漁農、交通、建築、花卉甚至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所以,寒潮來到之前氣象臺要發佈寒潮警報。 如果達不到上述標準則稱之為冷空氣,只要發冷空氣消息提請大家注意。
寒流是指海洋裏的海水從高緯度海區向低緯度海區的大規模流動現象。 寒流雖然對沿海地區的氣候有一定影響,但寒流到底不是寒潮。 當寒潮或強冷空氣南下時,人們會有一股股寒流入侵肌膚的感覺,大家通常把寒潮誤稱為寒流,其實是習慣性的語言錯誤。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寒潮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weatherblogs.net/uncategorized/%E5%8F%B2%E4%B8%8A%E6%8C%81%E7%BA%8C%E6%99%82%E9%96%93%E7%AC%AC%E4%BA%8C%E9%95%B7%E7%9A%84%E5%AF%92%E6%BD%AE/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228161453/http://www.weatherblogs.net/uncategorized/%E5%8F%B2%E4%B8%8A%E6%8C%81%E7%BA%8C%E6%99%82%E9%96%93%E7%AC%AC%E4%BA%8C%E9%95%B7%E7%9A%84%E5%AF%92%E6%BD%AE/
- 向 http://www.hko.gov.hk/cis/statistic/crank12.htm2 加入
{{dead link}}
標記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31日 (二) 21:12 (UTC)
關於近年的嚴重寒潮部分
[編輯]近年都是隔三岔五就「破紀錄」,「有史以來」,「XX年來同期最低」。是否需要明確一下相關標準,縮減一下,或者直接換成列表?--Nostalgiacn(留言) 2021年1月11日 (一) 10:03 (UTC)
多年前我在條目討論頁提問「近年都是隔三岔五就「破紀錄」,「有史以來」,「XX年來同期最低」。是否需要明確一下相關標準,縮減一下,或者直接換成列表?」
至今都沒有任何回覆,最近看到又有人加入「2024年3月香港寒潮」,於是我使用了徵求意見功能,但是馬上就被機器人以「不活躍討論」為由刪除相關模板,所以我只能在這裡再提問了。--Nostalgiacn(留言) 2024年6月5日 (三) 15:39 (UTC)
- 氣象類條目我還一直困惑的是,站點測得的氣溫等數據屬於第一手來源,但寒潮條目的來源基本都只有這些第一手來源,這難道不屬於原創分析嗎?(類似的條目還有香港氣候,重要天氣事件紀錄一章幾乎通篇引用第一手數據原創分析「自XX年XX月來首次」。)我個人寫相關條目(如杭州氣候)的原則是只寫在可靠來源中得到報導的天氣氣候事件,而且我覺得目前還是太多瑣碎內容,還得進一步仔細篩選和總結,否則會使維基百科成為氣象數據的收集處。--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5日 (三) 22:51 (UTC)
- 另外這一章節有嚴重的地域中心,幾乎完全以香港地區的氣溫受影響狀況來判斷「嚴重性」(即便一些東亞寒潮,也都重點介紹影響香港的情況)。不過這另一方面也說明其他地區的編者對這一話題暫時不感興趣,並不是說相關編者有意為之。--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5日 (三) 22:55 (UTC)
- 另外,氣旋類條目也有類似的問題。隨機抽取典範條目如氣旋阿達、颱風鳳仙、氣旋艾爾西亞等等,「氣象歷史」一節都是根據可靠來源散文式記述的。但2024年太平洋颱風季以及颱風艾雲尼 (2024年)、熱帶風暴馬力斯 (2024年)等普通氣旋條目基本都是無可靠來源、或只有第一手來源的列表式記述乃至原創分析,可能有大量瑣碎冗餘信息。--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6日 (四) 00:24 (UTC)
- 我直接將「近年的嚴重寒潮」章節名稱改為「影響香港的嚴重寒潮」了,並建議拆分條目。中國大陸有國標定義寒潮;香港天文台貌似沒有,不過有「寒冷天氣警告」,或許可以以類似的標準來收錄香港寒潮列表。
- --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7日 (五) 13:14 (UTC)
- 這下知道了吧!說回正題,格式手冊明確指出不要華而不實,而且這種紀錄大部分都應該以最新者為主才有意義,故我認為此類修辭可斟酌保留之最者,其餘均予以刪除。——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7日 (五) 14:09 (UTC)
- 寒潮條目中介紹香港寒潮的相關主編的本意,應該不是介紹「寒冷紀錄」,而是介紹每次重要寒潮的具體影響(介紹創了什麼紀錄只是突出寒潮的「嚴重程度」);既然不是「近年來寒冷天氣紀錄列表」,那麼即便不是「最低/最新」,保留也是沒問題的。故而這個章節的嚴重問題應主要在於原創研究,主編自行取名「XXXX年XX月寒潮」,自行通過氣象數據(第一手資料)原創分析「XX年來最低」來「證明這一寒潮是嚴重寒潮」,沒有第二手資料支持。我不是很熟悉香港,以中國大陸舉例,影響某地的寒潮有明確的定義([1]),全國性寒潮也有規定的標準([2]),每一次寒潮本身都會得到大量可靠來源記錄(如[3]),寒潮本身也被可靠來源進行了統計(即列成了列表,如[4]),所以假如按照這些標準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寒潮列表」顯然是符合WP:非原創研究和WP:關注度的。故而類似地,該章節(或香港寒潮列表條目)應根據香港天文台(或學者研究、其他可靠來源等)的明確的「寒潮」的定義來收錄寒潮,並且援引第二手資料(而非氣象原始數據)。只要有相關標準和關注度,那麼不論是否創紀錄,自然都可以作為一次寒潮收錄;並且如果有可靠來源明確通過指出「XX年來最低」來突出寒潮嚴重性等,也可以不算是「華而不實」。--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8日 (六) 00:46 (UTC)
- @AC20200317、F544544f、AC20152019:ping一下非IP用戶的條目主編。--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9日 (日) 02:20 (UTC)
- 目前條目狀態是屬於原創總結。至於改成列表,最近各種列表提刪,收錄標準缺失的問題已經很明顯,相關議題目前在隔壁不溫不火地討論中。
- 在明確定義收錄標準和範圍後(列表的概述),附議可靠來源,可以嘗試創建類似列表。--Nostalgiacn(留言) 2024年6月9日 (日) 14:11 (UTC)
- 寒潮條目中介紹香港寒潮的相關主編的本意,應該不是介紹「寒冷紀錄」,而是介紹每次重要寒潮的具體影響(介紹創了什麼紀錄只是突出寒潮的「嚴重程度」);既然不是「近年來寒冷天氣紀錄列表」,那麼即便不是「最低/最新」,保留也是沒問題的。故而這個章節的嚴重問題應主要在於原創研究,主編自行取名「XXXX年XX月寒潮」,自行通過氣象數據(第一手資料)原創分析「XX年來最低」來「證明這一寒潮是嚴重寒潮」,沒有第二手資料支持。我不是很熟悉香港,以中國大陸舉例,影響某地的寒潮有明確的定義([1]),全國性寒潮也有規定的標準([2]),每一次寒潮本身都會得到大量可靠來源記錄(如[3]),寒潮本身也被可靠來源進行了統計(即列成了列表,如[4]),所以假如按照這些標準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寒潮列表」顯然是符合WP:非原創研究和WP:關注度的。故而類似地,該章節(或香港寒潮列表條目)應根據香港天文台(或學者研究、其他可靠來源等)的明確的「寒潮」的定義來收錄寒潮,並且援引第二手資料(而非氣象原始數據)。只要有相關標準和關注度,那麼不論是否創紀錄,自然都可以作為一次寒潮收錄;並且如果有可靠來源明確通過指出「XX年來最低」來突出寒潮嚴重性等,也可以不算是「華而不實」。--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8日 (六) 00:46 (UTC)
- 果然我不在討論串回覆就釣出上面某名用戶為了反對新政策,把他自己不久以前才提問過的機制設計都忘光光了。註:原先的RFC因討論最後簽名為2021年而判定不活躍,下次開RFC請重新簽名。--路西法人 2024年6月11日 (二) 06:0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