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理察·瓦格納
外觀
此條目已經由新聞、媒體機構作為內容來源所引用。引用這篇條目的文章是: 新頭殼於2013年5月23日所發表的《華格納誕生200年 德國各地紛紛紀念》,出自新頭殼。 請同時到Wikipedia:新聞報導引用維基百科的內容處加入有關資料。(為免自我提及,本模板僅限於放在條目討論頁的頁頂。) |
理察·瓦格納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的基礎條目。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本條目有內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頁面「Richard Wagner」(原作者列於其歷史記錄頁)。(部份翻譯) |
瓦格納的音樂對電影啟發很大
[編輯]能具體點嗎?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理察·瓦格納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home.arcor.de/rww2002/rww2002/instvok/wwv.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05752/http://home.arcor.de/rww2002/rww2002/instvok/wwv.htm
- 向 http://www.wagnerjahr2013.de/en/wagner_2013.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207101729/http://www.wagnerjahr2013.de/en/wagner_2013.html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7月12日 (三) 14:13 (UTC)
建議更名:「理查德·瓦格纳」→「里夏德·瓦格纳」
[編輯]「理查德·瓦格纳」 → 「里夏德·瓦格纳」:Richard是德文,按德文的音譯應是里夏德(英文Richard才音譯為理察),也有部分文獻使用里夏德這一譯名。--LarseKun(留言) 2024年4月20日 (六) 07:44 (UTC)
- (-)反對:顯然不是常用名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4月22日 (一) 01:44 (UTC)
- (:)回應:文獻中會使用里夏德·瓦格納這一譯名,例如:陳曉春. 瓦格纳文化节与瓦格纳. 德國研究. 1995, (01): 45.斯·茨威格; 張黎. 弗里德里希·尼采. 世界文學. 1998, (06): 223.迪特·波爾希邁耶; 劉經樹. 瓦格纳、尼采的神话理论. 音樂研究. 2011, (05): 108.周進(譯). 瓦格纳指挥艺术中的美学见解.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1996, (1): 73.。——LarseKun(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03:13 (UTC)
- 文獻用里夏德的有是有,但理察用的更多,我見過的樂團演出也都是理察。--Kcx36(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03:18 (UTC)
- 確實有文獻使用,然應非多數,且有數量級之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4月24日 (三) 08:08 (UTC)
- (:)回應:文獻中會使用里夏德·瓦格納這一譯名,例如:陳曉春. 瓦格纳文化节与瓦格纳. 德國研究. 1995, (01): 45.斯·茨威格; 張黎. 弗里德里希·尼采. 世界文學. 1998, (06): 223.迪特·波爾希邁耶; 劉經樹. 瓦格纳、尼采的神话理论. 音樂研究. 2011, (05): 108.周進(譯). 瓦格纳指挥艺术中的美学见解.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1996, (1): 73.。——LarseKun(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03:13 (UTC)
- 這樣的話羅斯柴爾德也得改--Aronlee90(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06:15 (UTC)
- 按約定俗成把。--東風(留言) 2024年5月25日 (六) 03:1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