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近期變更
隨機條目
說明
說明
維基社群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知識問答
字詞轉換
IRC即時聊天
聯絡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搜尋
搜尋
外觀
資助維基百科
建立帳號
登入
個人工具
資助維基百科
建立帳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模板
:
中國曆法
2 種語言
日本語
粵語
編輯連結
模板
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閱讀
編輯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固定連結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下載QR碼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
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數據項目
外觀
移至側邊欄
隱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閱
論
編
中國曆法
史前
→東漢
古六曆
周朝?—?
顓頊曆
BC366?—BC105
太初曆
BC104—4
三統曆
5—84
東漢→魏→晉
四分曆
85—236
景初曆
237—444
晉→南朝
元嘉曆
445—509
大明曆
510—589
吳
四分曆
222
乾象曆
223—280
十六國·後秦
三紀曆
384—417
十六國·北涼
玄始曆
412—460
蜀漢
四分曆
221—263
北朝
景初曆
398—451
玄始曆
452—522
魏→北齊
正光曆
523—539
興和曆
540—550
天保曆
551—577
魏→北周
正光曆
523—565
天和曆
566—578
北朝→隋
大象曆
579—583
開皇曆
584—596
大業曆
597—618
唐
戊寅元曆
619—665
麟德曆
666—728
大衍曆
729—762
五紀曆
763—783
正元曆
784—806
觀象曆
807—821
宣明曆
822—892
唐→後周
崇玄曆
893—938
調元曆
939—943
崇玄曆
944—955
遼
調元曆
961—993
大明曆
994—1125
南唐
中正曆
940—962
欽天曆
[
1
]
963
應天曆
964—975
後周
北宋
南宋
欽天曆
956—963
應天曆
964—982
乾元曆
983—1000
儀天曆
1001—1023
崇天曆
1024—1064
明天曆
1065—1067
崇天曆
1068—1074
奉元曆
1075—1093
觀天曆
1094—1102
占天曆
1103—1105
前蜀
永昌曆
909—912
正象曆
912—925
南漢
南漢曆
[
2
]
917—971
南宋
紀元曆
1106—1136
統元曆
1137—1167
乾道曆
1168—1176
淳熙曆
1177—1190
會元曆
1191—1199
統天曆
1200—1207
開禧曆
1208—1250
淳祐曆
1251—1252
會天曆
1253—1270
成天曆
1271—1276
本天曆
1277—1279
元
重修大明曆
1215—1280
授時曆
1281—1387
徐宋
[
3
]
萬壽曆
1350—1362
金
大明曆
1127—1181
重修大明曆
1182—1234
張周
[
4
]
明時曆
1354—1357
明
大統曆
1368—1683
清
大統曆
[
5
]
1637—1644
時憲曆
[
6
]
1645—1911
現代
西曆
農曆
1912—今
明夏
先天曆
1363—1371
太平天國
太平天曆
1853—1863
^
958年
以後,
南唐
奉
後周
、
宋朝
年號,但曆法仍舊使用中正曆,直至962年十一月宋朝正式向南唐頒曆後才改用宋曆。
^
據張金銑《南漢曆法初考》考証,
南漢
可能自造新曆,因與中原不相往來而未載。
^
據《
玄宮之碑
》:
1350年
(
庚寅
),
徐壽輝
建國號宋,曆曰萬壽,1360年,徐宋滅亡,
明玉珍
奉徐宋正朔至
1362年
。
^
據《
續資治通鑑
》、《
南村輟耕錄
》等書,
張士誠
於元
至正
十四年(
1354年
)建立政權,「偽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元
天祐
,曆曰明時」。
^
據汪小虎論文《明代頒曆制度研究》,
清朝
於
崇德
二年十月開始頒曆,用大統法。有《大清崇德六年大統曆》殘曆為證。
^
1665年至1670年間,以《
大統曆
》計算
曆書
,仍名之曰《
時憲曆
》。1735年,
乾隆帝
弘曆
即位,因
避諱
改「曆」為「書」,稱之為《
時憲書
》。
分類
:
曆法導航模板
中國曆法
中國文化模板
中國科技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