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Shizhao/新京報採訪
《新京報》文化記者周文翰2004年3月9日對我和金色葡萄進行了採訪,以下是這次採訪的整理稿。
你最早什麼時候知道.wikipedia的?通過什麼方式知道的?
[編輯]我是去年5月加入的,從一個weblog上看到的介紹。
一知道就馬上加入?開始參與編寫?我看你編寫的東西很廣泛啊
[編輯]是呀,一看到後,我就有一種與大家分享知識的衝動。我的興趣很廣泛。目前,我所編寫的只是我感興趣的東西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可能會在將來編寫。
那最多(或最狂熱的)的時候你一天更新或者編寫了多少條?從興奮平靜下來以後,對於做一個維基人又有什麼深入思考呢?
[編輯]現在還處於興奮狀態呢!新寫一篇條目很不容易的,更多是對已有條目的修修補補。我現在只要有時間大部分都在這裡出沒。在這裡時間長了以後,可以學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東西,以及一些西方的許多先進的管理技巧,和處世態度。有許多是我以前不熟悉的。我希望能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知識的記錄也是一種很大的貢獻,可以讓更多的人分享知識,(自由的分享)。我討厭專制,雖然有時候專制是一種很有效地解決事情的方法;我厭惡商業,所以我喜歡這裡的無償的奉獻。當看到一篇文章在許多人的編輯下日趨完善,很有一種成就感。從這裡也能看到許多人所缺乏的民主和自由的精神。
缺乏的民主和自由精神表現在那些方面呢?另外你說可以學習管理技巧,你是說當管理員時學習?還有,當管理員主要是處理那些問題?
[編輯]在這裡,管理員的權限很有限,而且有許多機制限制這些權限。更多的是為了削弱管理員與普通用戶的差別。所謂管理技巧,就是一種群體協作的適應,這也是wiki的本質。
那你有時候需要和Jimmy Wales他們交流嗎?
[編輯]Jimmy Wales這位創立者是很有意思的人,他將自己儘量作為一個普通的維基人,他自己現在甚至都很難左右維基百科的發展。
你知道國內外有社會學家或其他方面學者研究wiki嗎?
[編輯]我還沒有看見過,只有一些新聞報道而已。
wiki百科好象對醫學方面的內容有嚴重聲明?
[編輯]是的,我們有醫學的免責聲明。為了防止萬一有人根據我們的文章,出現了問題,避免法律糾紛而作的一個聲明。
那對於其他哪些方面內容還有免責聲明或者比較嚴格?
[編輯]金色葡萄在這時加了進來
shizhao:我們還有風險聲明和法律聲明。這是一種嚴謹的態度,也是一種負責的態度。相比於國內的大多數網站,維基百科的版權聲明和免責聲明要豐富很多,細緻很多,這也是為了避免法律糾紛,未雨綢繆。
金色葡萄:經常可以看到侵犯版權的文章被無情刪除。我想每個訪問wiki的人都已經是wiki的一名編輯了,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shizhao:其實維基百科當前的刪除機制還是有效的。當有人認為一篇文章應該刪除時,先提交到刪除投票頁面,經過一周時間的充分討論後,沒有太大異議才會被管理員刪除
金色葡萄:對學生也是個不錯的訓練,必須要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才敢說出來,不能像某些論文,直接拿來就抄。
shizhao:沒錯,在維基百科上的編輯對於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複習。因為要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比死記硬背或者常規的複習方式要有效的多。
金色葡萄:而且說得不對有大家幫忙糾正。
shizhao:而且,中文版上許多文章是從英文版或者其他語言的版本翻譯過來的,這對外語的學習更是幫助匪淺。可以說,WIKI百科還是一種學習的工具。比如我,不僅僅從文章的編輯中學到了不少知識。而且對我影響很深的就是關於版權知識的了解,以前對版權雖然有概念,但是很模糊。來到這裡後,現在已經非常熟悉版權方面的很多問題了。可以說,維基百科對參與者的版權意識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想將來他壯大後,可能會對國人的版權意識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可能也會對將來中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益處,因為這裡不允許剽竊和抄襲。每篇文章的編寫都像是再寫一篇論文,這是我的經驗。
我看到國外有強行封閉那些編寫極端詞條的的人的用戶帳號的先例,國內有這樣的事情嗎?
[編輯]shizhao:基本上沒有。請注意,維基百科上並沒有國家的差異,只有語言的差異。中文版上的用戶有來自各種文化背景和不同信仰的人。只要不違背中立的觀點,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觀點不同可以討論解決,除非是一家之言,或者很個性的東西,在這裡,不贊成發表未經同行評議的觀點。
金色葡萄:這種詞條,本身就會被其他用戶所修正。有一些觀點會在各個條目中不斷的競爭。有點像Gene 。這裡的討論風氣比BBS上柔和得多。發表也是一個同行評議的過程。
shizhao:因為這裡大多數人討論的只是文章本身,很少會有針對個人的攻擊。基本上都是學術性的討論。
金色葡萄:每個詞條後面大家都儘可能加入參考連接,這樣即使我對這個詞條不是很有把握,也更有可能找到相關的文獻。同時,如果我找到了更確切的解釋,也會反過來更新該詞條。
無國界?參與編寫就是一種網絡自由的實踐?此外,wiki百科和傳統的百科全書相比,有那些特點?比如在權威性方面,假如金色葡萄寫論文,不可能引用wiki百科來說明一個詞的概念啊?也就是說,wiki百科無法取代傳統百科全書,對嗎?
[編輯]shizhao:我看到過引用wiki百科的論文,當然很少了。wiki百科要比傳統的百科全書要優越。因為傳統的百科多少有偏見,帶有各國的意識形態的烙印,而wiki百科更自由,它可以無所不包。不像傳統百科有一個取捨。而且由於有各種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人來編寫,其全面性和客觀性也是傳統百科不可相比的。
金色葡萄:一個詞條的引用率的提高會使該詞條的準確性提高。自進化過程正相關於參加人數。
shizhao:維基百科有一句口號,更多的眼睛發現更多的錯誤。而且它隨時更新,時效性也是傳統百科不能相比的。當然現在還有待發展,目前其權威性還是不如傳統百科。但是從統計數據看,維基百科在全球網站排名中已經超過了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等網站。目前在alexa網站的全球網站排名中已經達到了799名。
你先是blogger?然後接觸到wikipedia?覺得這兩個新的傳播形式用有什麼區別?尤其是知識的積累和傳播方面
[編輯]shizhao:blog是一個個人的知識積累平台,Wikipedia則是一個群體協作寫作的平台。前者突出的是個性化,而後者則消除了個性化,體現的是群體的共識。
金色葡萄:每一個個體的地位更加平等,各種觀點才能夠充分的體現。消除了個人之間的利害關係,轉而針對一個共同的目標。
shizhao:你可以去我們的社群首頁了解我們的各種政策和方針。當然我們的所有政策都不是強迫性的,我們沒有權力要求別人如何去做。這些政策的遵守都是出於自願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這裡對管理員的權限的使用有許多的限制,正是為了達到個體之間的平等。
金色葡萄:我覺得,協作,重要的是消除個人之間的利害關係。比如在聊天室、BBS、blog和Wiki上發生爭吵得更可能形勢逐漸降低的。讓觀點之間去競爭,而非表達觀點的個體。
現在,這些網絡形式已經對你們生活和學習有重要影響,表現在那些方面呢?你們設想一下,比如50年後,人們的學習方式是怎樣的?專家這個概念在網絡時代有什麼變化?
[編輯]shizhao:他占用了我很多的時間,但是我樂此不疲。
金色葡萄:wiki有一定的成癮性。而這裡就是知識的集大成者。
shizhao:這幾年越來越注重草根文化。強調平民性。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專家,因為任何人都掌握有和其他人不同的知識。專家是對知識的一種壟斷,這裡則是將知識完全開放,自由的使用,帶有一些烏托邦的思想。其實我只是喜歡和大家分享知識而已。
金色葡萄:推薦你們閱讀一下〈迷米機器〉這本書,裡面認為人類就是一個不斷創造觀點、選擇觀點、複製觀點、傳播觀點的機器,這是我們的生物本性之一。人類文化進化的機制。
金色葡萄:反對,「專家是對知識的一種壟斷」專家對知識的壟斷是因為進入另一個領域的成本太高,所以需要有人將專業的知識已比較簡單的形式解釋,wiki可以做到。(看到了吧,聊天室容易產生爭執)。「專家是對知識的一種壟斷」這個表述有專家主動壟斷知識的意味,不符合「中性的觀點(Neutral point of view)。 」呵呵
既然已經開始編百科全書,那以後說不定還編法典,預算、網絡議會什麼的,你們覺得呢?
[編輯]金色葡萄:wiki本是是一個很好的網絡會議的程序。我個人推薦在公司的管理中使用它。我正在我們幾個同學中試驗。
草根是台灣比較愛用的,你對台灣的WIKI文化有接觸?台灣許多方面接觸的比大陸早,包括wiji
[編輯]shizhao:維基百科是來自大陸的一位用戶第一個編輯的。其實無所謂哪裡的人,在這裡只是知識的分享,和個人的立場沒有什麼太大關係。
金色葡萄:中文百科,會說中文的,都可以編輯。
shizhao:來這裡的有大陸的人,台灣、香港、美國、德國、加拿大、法國等地的華人,以及會寫中文的老外。這裡有各種文化背景的人,有同性戀者,有對共產黨不滿的海外華人。但是這些都不會影響文章的觀點,這也是許多人一開始不能適應這裡的原因。
誰是第一個編輯中文wiki?
[編輯]shizhao:Mountain是第一個。
那你們現在做什麼工作?平均每天上網多少小時?
[編輯]金色葡萄:今天你已經讓我超時了。我用的myie,裡面設定了wiki快捷組。
shizhao:有時間就來。金色葡萄說的是,這種東西有成癮性,一旦深入其中,很容易上癮,現在都快成了我的第二職業了。:D
金色葡萄:已經占掉了我所有玩遊戲的時間!
shizhao:我也是,現在很少玩遊戲了。
最後,謝謝接受採訪
[編輯]金色葡萄:你可以在wiki建個用戶,然後發在你的地盤裡,報道出來大家還可你幫你潤色,反正比一個人寫省心,如果你不介意放棄版權的話。
shizhao:好主意,這樣最能體現wiki的精神。
金色葡萄:不過這裡的人不怎麼在乎交稿日期。
大學有教授關注或者參與wiki嗎?
[編輯]shizhao:香港好像有。去年曾經有教授帶著一幫學生搞過一次試驗,不過是在英文版。記不清是高中老師還是大學教授了。反正是沒有一個來中文版的,可能是繁簡體的困擾吧。
金色葡萄:還是人少。如同生物圈,種群數量不夠,進化就慢。很早我就倡議咱們自己在wiki上寫宣傳文章,也可以省去記者的採訪麻煩,直接引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