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Lv8687
歡迎了解宇軒藏品,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共同努力
您創建的條目可能侵犯版權
[編輯]歡迎參與中文維基百科。您所發表的條目「User:Lv8687」可能轉貼了未經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by-sa-3.0)或G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協議發佈的網站內容,由於這有可能侵犯版權,內容已經隱藏了。即使已標明出處,但如未獲原作者授權以CC-by-sa-3.0轉載內容,仍是屬於侵犯版權的。維基百科不能收錄侵權內容,請您理解。
不過您還是能夠挽救那篇條目的。您可以在「臨時子頁面」用自己的話改寫文章內容。如果您持有異議或疑問,您可以到文章的討論頁、或當天的侵權審查頁提出說明。希望您創建新條目時能秉持原創或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來作為編寫守則,切勿抄襲。謝謝您的參與,也期待能再次見到您的貢獻。—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1月23日 (二) 08:38 (UTC)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現代國畫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投票表決是否應該刪除。有編者認為條目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參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條目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的意見;請在WP:頁面存廢討論#現代國畫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條目,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頂端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2月4日 (六) 11:56 (UTC)
您創建的條目可能侵犯版權
[編輯]歡迎參與中文維基百科。您所發表的條目「現代國畫」可能轉貼了未經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by-sa-3.0)或G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協議發佈的網站內容,由於這有可能侵犯版權,內容已經隱藏了。即使已標明出處,但如未獲原作者授權以CC-by-sa-3.0轉載內容,仍是屬於侵犯版權的。維基百科不能收錄侵權內容,請您理解。
不過您還是能夠挽救那篇條目的。您可以在「臨時子頁面」用自己的話改寫文章內容。如果您持有異議或疑問,您可以到文章的討論頁、或當天的侵權審查頁提出說明。希望您創建新條目時能秉持原創或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來作為編寫守則,切勿抄襲。謝謝您的參與,也期待能再次見到您的貢獻。—Wing (留言) 2010年12月7日 (二) 12:05 (UTC)
董晴野,為山川抒發感情
[編輯]董晴野,为山川抒发感情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薛翔教授
说起董晴野先生,可以在名字前加上一大堆名号:世界文化艺术大奖(中华区)评定中心顾问,国际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中文作家学会会员,世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文中国汉唐诗书画研究院董事长,天水诗书画研究院院长……在叹服的同时,不禁想问,是怎样的感情与经历,使董先生在书法、国画、诗词、雕塑等各方面均为之牛耳?
董晴野先生自幼飽讀詩書,攻讀詩書經史、才思敏捷,過目不忘,故在藝術創作上,深得文學涵養之益。當時的中國教育正處在新舊交替的階段,董晴野除了學習白話文,更多地接受了古文、詩詞等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四年的私塾學習讓他具備了堅實的古典文學基礎,並從此義無返顧地走上了追求藝術的艱難人生路。抗日戰爭期間,董晴野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轉折。殘酷的戰爭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徹底摒棄了閒情逸緻和風花雪月,以憂傷沉鬱的情態,投入到國家和民族自強不息的抗爭洪流中。那份一直潛藏在他性格深處的「俠情」迸發出來,表現為傲岸不屈、豪邁磊落的俠氣,不僅流露在文字和書畫中,而且讓他投筆從戎,參加抗日,以實際行動演繹出人生的至高追求。可以說,是生活教會了董晴野怎樣面對人生,選擇正確的藝術和人生方向。
1949董晴野年毕业于国立杭州美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53年参加了中央文化部组织的麦积山勘察团,受团长吴作人委托,与王朝闻、冯国瑞、罗工柳等着名艺术家一起历尽艰险,克服困难,以无比的耐心和细心,绘制洞窟分布图,编成至今仍在沿用的洞窟编号。通过此次勘察,麦积山洞窟编号由原来的12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92个。这是我国目前对麦积山石窟资源最科学、最全面的开发和整理,使世界闻名的文物艺术宝库更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董晴野而言,这次勘察不仅拓展了他艺术创作的领域,开阔了吸收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视野,而且使他的艺术人生走向了更加宽广而深远的境界。
1957年,董晴野被错划成右派,进行劳动改造。在苦难的煎熬和磨砺中,董晴野学会了平静地面对一切,学会了珍惜短暂而宝贵的人生。所以,当再次拥有安定却清苦的生活时,他更沉醉于精神的自由和富足。他的艺术创作也因此有了更加深厚的生活积淀,增添了更多来自人生的,难能可贵的豁达大度和自由舒展,其艺术人生也进入一个全新境界。
董晴野學書從「二王」入手,師從潘天壽先生學書法,得馮國瑞先生指教,得其挺勁雄健之氣。經歷了世事滄桑,體會了人生流轉之後,性格和情感上的巨大轉變,使其書法創作從對古人的借鑑中脫胎換骨,自行結體,以獨特的運筆風格展現出豪邁俊逸、自由瀟灑、神寧氣靜、風流儒雅的境界。董晴野的書法作品思動靈飛,情趣盎然,大處著筆,氣質居先,以詩人曼妙奇特的情思,直抒胸臆。以「豪邁俊逸,自由漾灑,神凝氣靜,風流儒雅」為神韻,蓋以詩書品格為底蘊,又精習聲律,擅操古琴,故能在行氣風彩之間,多韻律感。書法家對他的作品評論說:「……作品思動靈飛,情趣盎然,大處著筆,氣質居先,以詩人汗漫奇特的情思,直抒胸臆。落筆入紙,龍騰虎躍,無矯揉造作之俗骨,有大趣天成之神氣。映帶迴環,活脫靈動,飛白傳神,仿佛隱藏著無盡意趣。迅急處如驚蛇出洞、猛虎下山,有不可遏止之勢;頓然收筆,則嘎然而止,斬釘截鐵、有雷霆萬鈞之力;行氣章法,若行雲流水、純出自然。大氣落落、絕無安排做作之感……」。
董晴野师从融中西绘画于一炉的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同时又受业于潘天寿和黄宾虹二先生学西国画和书法,并师从周轻鼎先生学习雕塑,加上课余进行古体诗的创作,因而他在造型,素描,水彩,油画,传统山水,人物,花鸟以及书法,古典文学和诗词创造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他在艺术上的多专多能,融会贯通铺平了道路。在学期间,他形成了系统的艺术创作架构,具备了相当的艺术素养和自我创造能力,在油画及国画的创作上以整体神韵为主,力求注入情趣变化,注重以诗入画、以画涵诗随意下笔、不加修饰。1948年创作的《西湖之春》,林风眠赞之曰“淡雅亲和,诗意极浓”。国画在运笔行气之间,涵浑迷离,色彩丰富。山水气势雄奇,大气落落,花卉疏落有致、冷艳清绝。他的画作具有淡雅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涵浑迷离,色彩丰富。山水气势雄奇,大气落落;花卉疏落有致,冷艳清绝。每一幅作品都是雅致高洁,意蕴深远,充分展示出董晴野先生在人生理想和艺术创作上的崇高追求和不懈努力。
董晴野的诗作重音律而蕴意趣,重情真而不尚词华,因其遭遇坎坷而多沉郁高迈之致,气格旷达深远,凛然有豪侠之气。董晴野正是在豁达大度、自由舒展的艺术情韵中,把书法、绘画、诗词、琴艺和雕塑融合为一,互相映衬,互相推衍,才创造出如此独特的艺术人生。黄宾虹给其诗集评语有“……其宏阔浩渺,情思起伏之概,有如悲风过海,回荡洪波之势”,霍松林给他写的诗集序中有:“抗倭投笔,愤世慕侠” 之誉,其幼年学诗,得童子练格、练气之功,故霍序中又有“……童年得句,声震东柯,壮岁作 画,誉满西湖,其才思之富过于余……”的评语,并誉其品曰“真诗”,诗多伤时感事之作,而不屑于风花雪月之类。
纵观董晴野的画,不管立意、构图、笔法,总体以厚重的墨色大斧劈皴,物我相融,笔锋豪放,但又锐中带钝,好像情感收放之间,存冲突与矛盾,无法无奈流畅表现出来,所以从山峦水脚的气势神韵,可以感受到晴野浓郁的呼吸。也就是说;董画在表现山水景物,乃由物象而意象,由意象而意境时,其由心灵凝塑的个性之美,铺陈在画幅上。他对中国山水画优秀传统,特别是五代,两宋时代的山水画深有研究,吸收了其深入观察自然山水,搜尽奇峰,精心造图的成功经验。他的作品与前人画作的呼应,既不是文人墨客单纯笔墨的玩弄,也不是不学无术的画匠对古代山水名作的机械模仿,乃是在发展传统,吸收西画发展中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创造。
书画在表意或解读意境的评论上,有“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与“外师造化,中得心原”的说法。证明一幅画作,并非实景的描绘或原貌的摄影,而是作者心意与个性的表现。一幅山水画,虽然借用了山水风物的景象,但这些都是零件,而是经由作者的智慧与性格,点点滴滴排列组合而成的。从这一角度来看董晴野的画,就更能升堂入室一窥其堂奥。
他是个传统文人的典型,在诗、书、画的作品里,充份地随心随意,流露出天理自然的妙境。文人山水画,创始于宋代苏轼,至明代董其昌,已然形成画的种系。作品借山水以发抒性灵,讲求笔墨情趣神韵。是结合儒、道、释三家人文思想。传统文人画家的特色,侧重抒写胸中情愫,不拘线条色彩的技巧,注重笔墨情趣,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引述其山水长卷题跋云:“无意之心乃为至心,无之情乃为至情,不着意之画,乃为至情至意之画,其信然也。友人谓,余之画,实为心眼所障,若息其心,则无筹思境界之苦,若闭其目,则无虑其形色之障。然后以往情至恒立笔,随意涂之便得意外之意,形外之形,余颔之。息其心而闭其目,连涂数帧,任意连接,果成异趣,略加修饰,则无尽辉,究落落之概,其纵横错落,变化之奇,非筹思若想所能得也”。在《盲画》中他记叙到:“余一日,寂寥危楼一隅,情兴萧然,百无聊赖。忽有友人见访,且请余曰君之画,以心筹之以目触之,初成图幅,如能去其心,蒙其目,信笔涂之,可得奇趣,遂以巾覆吾目,随意涂抹,连作数帧,然后解巾视之,果得异趣,并将数帧连接,稍加修饰,乃为巨幅。至祥审之,见其笔意自由,气势落落雄宏,实非着意之作,可能比也。余始悟,无意之心乃为至心,无意之情乃为至情。不着意之画,亦实为至情之画也”。所以,读董晴野的山水画,要跟着进入他的情意世界,才能享有那份喜悦和美感。
董晴野正是在豁达大度、自由舒展的艺术情韵中,把书法、绘画、诗词、琴艺和雕塑融合为一,互相映衬,互相推衍,才创造出如此独特的艺术人生。近年来,董先生虽年事已高,但却童心未泯,遍游名山大川,往来于南山北水之间,写字作画,其作品更加炉火纯青,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