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中國禪宗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禪宗,是漢傳佛教的一個主要宗派,南北朝期間自印度傳自中國

禪宗的傳承,相傳是兩千五百年前,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迦葉微笑,頓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1]

相傳迦葉以後至達摩,凡二十八人,稱為「禪宗西天二十八祖」(胡適在《荷澤大師神會傳》中考證二十八祖的法脈是後人杜撰的。在梵文中也沒有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法脈的記載。胡适以为二十八说最早出现于大历九年(774年)后出现的《历代法宝记》[2]。胡適認為二十八祖說是神會晚年所提倡: “我現在主張二十八祖之說成立雖甚晚,而起來卻在神會生時,也許即是神會所倡。”[3]印順則認為:“《南宗定是非論》僅說西土八祖……《顯宗記》的二十八祖說,應該是神會門下所增入的。”[4])。南北朝時期,菩提達摩將本宗傳入中國

魏晉南北朝

[编辑]

577年,北齊亡,禪宗二祖慧可遁隱於舒州皖公山安徽潛山縣),度僧璨出家,傳以心法,是為禪宗三祖。

579年北周宣帝恢復佛教,慧可還。《續高僧傳》則說慧可為遇賊被斫一臂,並非後來自斷其臂之說。

隋朝

[编辑]

開皇十三年(593年)禪宗二祖慧可圓寂。

唐朝

[编辑]

道信至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縣)破頭山(也名雙峰山)建寺,居三十餘年,寺中有僧俗五百多人,禪宗至此大興。據稱唐太宗曾四次召道信入京,道信都辭老不去。後傳弘忍,為禪宗五祖。

仪凤年间,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主張「頓悟」,人稱「南宗」。當時,六祖惠能的同門師兄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

唐玄宗開元二年(730年),「明定南北總是非大會」上,神會辯倒了神秀門人,而「南宗」也就此開始,逐漸取代「北宗」,成為中國禪宗正統。

開元二十年(732年),神會在滑台(今河南滑縣)進行「滑台之會」,與名僧崇遠進行辯論,確立「南宗」宗旨;並批判神秀北宗是「師承是傍,法門是漸」。

貞元十二年(796年)公家神會為第七祖的記載。

學者研究

[编辑]

1926年9月胡適在巴黎發現了三種神會的語錄,11月中又在倫敦發現了神會的《顯宗記》。1927年1月胡適發表《海外讀書雜記》:“在禪宗的歷史上,神會和尚(荷澤大師)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六祖(惠能)死後,神會出來明目張膽地和舊派挑戰,一面攻擊舊派,一面建立他的新宗教——「南宗」。”胡適表示貞元十二年(796年)從此以後,南宗便成了「正統」。

註釋

[编辑]
  1. ^ 《拈花微笑》的說法來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拈華品第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並不見於禪宗創立之前的佛教典籍經文,因此有人認為是後人杜撰的。
  2. ^ 《致柳田圣山书》
  3. ^ 胡適:〈跋頓悟無生般若頌〉,《神會和尚遺集》
  4. ^ 《中國禪宗史》,頁310

研究書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