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中國香港田徑總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香港田徑總會
Hong Kong, China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Affiliates L (HKAAA)
成立時間1951年
類型体育管理机构
法律地位有限公司
總部奧運大樓 编辑维基数据
地址
服务地区香港
主席
關祺
網站hkaaa.com/tc/

中國香港田徑總會(英語:Hong Kong, China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Affiliates,簡稱:HKAAA),前身英文名稱為Hong Kong Amateur Track and Field Association(簡稱HKATFA),成立於1951年,為代表香港田徑運動的團體,負責統領田徑、長跑及競走等項目。於成立的同年註冊為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的會員之一,翌年(1952年)加入國際業餘田徑協會(現世界田徑聯會)及英國業餘田徑會。

組織結構

[编辑]

屬會

[编辑]

舉辦比賽

[编辑]

里程碑

[编辑]
  • 1949年,戰後的香港百廢待興,並未有甚麼正式的田徑比賽,當時只有三數個民間團體自發地舉辦體育活動,如南華體育會、英軍、香港大學學生體育會等,各自進行一些非正式的田徑賽事。
  • 1951年1月8日,一群熱心的田徑運動愛好者聚首一堂,倡議籌組田徑會及制訂會章,當時的成員包括梁兆綿、 W.E.Tingle、朱福勝、李惠和、余啟恩、Rev.Bro.Cronan、F.J.Tingay、W.B.Golding和N.H.Phillips等人。
  • 1951年3月15日,香港業餘田徑總會(Hong Kong Amateur Track and Field Association,簡稱:HKATFA)於當年的香港酒店Jacobean Room會議室正式宣告成立。
  • 1951年10月,HKATFA舉行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當時的屬會會員只有南華體育會、陸軍、空軍、海軍、香港大學、中青會、西青會、Victoria Recreation Club、香港學界體育協會和聖約瑟足球會等。
  • 1951年,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田總也加入其中成為當然成員。
  • 1951年5月19及20日,舉行第一屆全港田徑運動會,地點是南華體育會,賽事名稱為帶有濃厚殖民地色彩的Colony Championships(名稱一直沿用到70年代才改稱為「Hong Kong Championships」,但當年的中文報章卻稱之為「香港田徑錦標賽」)。
  • 1952年,香港業餘田徑總會亦加入了國際業餘田徑協會,亦成為英國業餘田徑會的成員。
  • 1953年,這年舉行的賽事,首次加入了10哩長跑項目,比賽是在九龍的街道上進行。
  • 1952-53年,原名Hong Kong Amateur Track and Field Association亦改為Hong Kong Amateur Athletic Association。
陸續開始了一系列常規的越野賽事、五項全能,以及各單項比賽﹔由於條件所限,當時還沒有一個由政府提供的正規田徑運動場,故多以公路和越野賽事為主。 這年國際田徑大會在芬蘭赫爾辛基的奧運會同期舉行,香港田總由當時的陸軍代表林比上校(Ian Lambie)適逢在歐洲而代表香港出席,有關該段經費則要由林比自己支付。
  • 1952年,香港政府大球場正式落成啟用。
  • 1953年,香港政府計劃在掃桿埔政府大球場改建可供田徑運動使用的跑道,向田總徵詢意見,為香港的田徑運動奠下里程碑,雖然,因設計上只著眼於舉行足球賽事,田徑跑道為450米,較正規的田徑場長50米,但已是一個好開始。
  • 1954年,第2屆亞運會在馬尼拉舉行,短跑好手西維亞(Stephen Xavier)代表香港出賽,在男子200米賽中,勇奪一面銅牌,為香港在國際大型綜合運動會的歷史上,寫下了光榮的一頁。
  • 1960年代,田總開始編訂每年的賽事,又經常邀請一些外國著名選手及教練來港交流和示範,更爭取派隊到外地參加比賽,藉此促進和提高香港的田徑運動水準。澳洲、美國等奧運金牌好手,均曾在大球場上表演及與本地選手進行觀摩。
  • 1960年代末期,田總屬下的會員已有14個田徑分會會員(包括﹕陸軍、珠海書院、崇基書院、消防、警察、徑步會、香港學界體育協會、香港大學田徑會、新亞書院、南華會、新界學界體育協進會、青年會、喇沙書院舊生田徑會及拔萃男書院田徑會),註冊運動員亦增多。
  • 1959-1964年,環島接力跑賽事舉辦共六年,由依度錶贊助。賽事由政府大球場出發,分為6個接力站,途經英皇道、柴灣道、大潭水塘道、深水灣道,再轉回香島道、域多利道,到西環的屈地街、德輔道西、德輔道中,再跑回大球場作終點,象徵環島賽,首屆賽事由南華會田徑隊的陳劍雄及陳鴻文等組成接力隊取得冠軍(南華會連奪6屆冠軍)。
  • 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在東京舉行,Mike Field、William Hill、蘇錦棠代表香港參加了這個首次在亞洲舉行的世界體壇盛典。
  • 1966年,第5屆亞運會在泰國曼谷舉行,田總派出了10名男女子選手參加比賽,成員包括梁兆熙、周振能、彭沖、伍雪葵、William Hill、周夢芬、潘敬達及許娜娜等。
  • 1969年,由田總主辦的第1屆馬拉松賽於元朗舉行,得到《天天日報》贊助港幣50,000元(賽事經費則達12萬元),並由韋基舜先生主持鳴槍起步。
田總經常舉辦的賽事,已增加到11項,包括全港錦標賽、公開賽、青少年錦標賽、會際賽及五項全能賽等賽事。
  • 1973年,政府成立了康樂體育局,撥款經費給各個體育總會。同年,市政局為田總提供辦公室,地點為九龍界限街室內運動場(原為放置雜物的地方) 。
  • 1978年,舉辦「高露潔女子田徑賽」,發掘出不少新一代的女子田徑運動員,例如長跑好手伍麗珠。
  • 1979年,灣仔全天候田徑運動場落成啟用,為香港田徑運動奠下良好基礎。
屬會則增加至23個(18個是投票會員,5個贊助屬會),註冊運動員更達至1000人之多。 每年的賽事季節,定為9月至翌年5月之間﹔為了進一步促進田徑運動的發展,田總要求屬會輪流主辦本地田徑賽,藉此培訓更多有組織才能的人士。每年舉辦各項田徑賽事,包括了越野聯賽、公開賽、五項全能賽、高露潔女子田徑賽、公路接力賽、馬拉松賽及半馬拉松賽等等。 可供使用的田徑運動場,增加至6處﹕灣仔運動場、政府大球場、南華會田徑場、香港仔黃竹坑運動場、荃灣楊屋道運動場;田總更利用郊野公園如城門水塘、大尾篤、錦田、石崗軍營等地方舉辦不同的長跑賽事。
  • 1982-85年,1982年,政府成立康樂文化署;1985年,又成立區域市政局,在地區致力推廣各項體育運動。田總亦相繼爭取到更多的資源,進一步推動香港田徑運動。
  • 1982年,由香港賽馬會提供經費興建的銀禧體育中心,為培訓田徑精英運動員,提供了一個更好的途徑。
  • 1985年,第5屆亞洲田徑錦標賽在耶加達舉行,跳高選手林天壽在取得第4名。長谷川遊子在10000公尺中得第4名及隨後更代表亞洲參加世界田徑盃賽。
  • 1986年,首次舉辦「國際金一哩賽」。賽事在中銀集團贊助下,於中區鬧市舉行,包括遮打花園、高等法院(現立法會)、太子大廈、中國銀行總行等繁盛地點,沿途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圍觀,賽事相當成功,自此成為了每年一度的國際盛事。
  • 1989年,共打破了58項人次紀錄(39項男子、19項女子);成年組及初級組的成績不斷提昇,新紀錄亦不斷地刷新,與亞洲水平逐漸拉近。
  • 1988年8月7日,短跑選手梁永光在本地賽中締造的100米10.64秒成績,改寫了自1957年以來,由西維亞保持長達31年與梁兆禧、William Hill及周振能四位所持的紀錄。
  • 1990年,田總於改為公司註冊機構,保障委員在組織及推行各項比賽及活動的責任。香港康體發展局成立,增加運動員的獎學金額及運動科學技術支援,使香港田徑運動水準,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亞洲級別的賽事中,奪取獎牌已經不再是一種奢望,而是變成目標。
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陳秀英參加100米跨欄,晉身決賽取得第4名,並以13.87秒締造了新的香港紀錄!
  • 1991年,開展「屈臣氏分齡發展計劃」。同年2月舉辦港深馬拉松賽,是當年在國際上第一個跨越兩個邊境關卡的馬拉松賽事。1993及1997年亦進行跨越中港兩地馬拉松賽事。
  • 1994年4月,田總辦公室,搬至大球場徑設備完善及現代化的體育大樓,更令到在處理日常會務工作方面效率得以提高,同時,每年註冊運動員人數亦超過3000名。
長跑選手陳敏儀打破7項長跑紀錄之多。
  • 1996年,第6屆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在印度舉行,17歲的短跑選手杜韋諾在100米及200米項目以打破香港青年紀錄的佳績為香港勇奪兩面銅牌,足以証明香港田徑已達亞洲級水平。
  • 1997年5月,舉辦另一項歷史性的大規模馬拉松賽--青馬大橋馬拉松,在當年尚未通車的青馬大橋上(世界第一大雙層行車橋樑)舉行國際馬拉松賽,吸引了不少國際知名選手參加,統計同時舉行的10公里賽事,參加人數多達2000人,創下當時香港長跑人數的新紀錄!
  • 1997年,第2屆東亞運動會在南韓釜山舉行,陳秀英於100米跨欄,以13.29秒取得銀牌一面。
第8屆全國運動會在上海舉行,香港歷史性地派出了龐大的代表隊伍參賽,田徑代表隊派出了8名選手,分別是﹕馬拉松的李嘉綸、植浩星、羅曼兒、伍麗珠,短跑蔣偉洪、溫健儀、跨欄陳秀英,以及跳高張宇浩。
  • 1998年,舉行新機場馬拉松賽,沿著青馬大橋跑向剛落成但尚未啟用位於赤鱲角的香港新機場,引起了國際間的注目,亦奠定了香港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事的地位。
第13屆亞運會在泰國曼谷舉行,香港共派出10名選手參加。杜韋諾、蔣偉洪、鄧漢昇及何君龍組成的接力隊,在男子4X100米接力項目晉身決賽,最後僅以第4名之差而無緣取得銅牌﹔女子陳秀英、陳敏儀分別在100米跨欄,5,000米及10,000米項目中,均能晉身決賽,並勇奪第6名,其中陳敏儀的5000米成績更打破了香港紀錄(16分6秒03),是香港田徑選手在參加歷屆亞運會以來,成績最好的一屆。 田總為了加強香港田徑賽的競爭性,便將以往4場賽事創新地聯繫一起成為聯賽並命名「田徑之王錦標賽」,由屈臣氏蒸餾水贊助,更首設訓練獎金以鼓勵運動員,成功提高本港田徑水平。
  • 1999年,渣打馬拉松賽首次鬧市舉行,賽道由香港中環出發,經西區海底隧道,沿著西九龍三號幹線,直達青馬大穚,折返後以深水埗運動場為終點。吸引了約5000人參加。
同年12月13日假粉嶺香港高爾夫球會成功主辦了第5屆亞洲女子越野錦標賽,這是香港田徑近十多年來首次承辦的亞洲大型國際比賽,而且共有11個國家參加,香港隊表現最優異的陳敏儀全場名列第6名,在隊際方面香港隊分別於初級組及高級組中奪得第5及第6名的佳績。 香港首次派隊參加假西安舉行的第4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中,杜韋諾在100米中以10.53秒成功為香港增光奪得第一面銀牌。
  • 2000年,田總首次舉辦青年道路接力賽,報名勇耀參加隊伍達400隊,共有1600名運動員參加,成功增加青少年對長跑活動的興趣。
渣打馬拉松賽,已成為了香港田徑運動的焦點所在,賽道幾經爭取下,終可在九龍尖沙咀作起點,當年參加人數達7,000人,進一步奠定了香港馬拉松的地位。 亞洲馬柆松錦標賽在泰國舉行,香港長青樹伍麗珠爭奪一面銅牌,另一名選手黎嘉慧亦獲得第4名。 田徑總會慶祝成立50週年於2月29日假尖沙咀龍堡酒店舉行金禧英雄宴。
  • 2001年,渣打馬拉松賽再次打破了參加人數的紀錄,達到10,000人之多,並以九龍尖沙咀彌敦道為起點,灣仔金紫荊為終點。第3屆東亞運動會在日本大阪舉行,由杜韋諾、何君龍、鄧漢昇及蔣偉洪組成的接力隊勇奪第3。同年,在廣東舉行的第9屆全運會,接力隊再勇奪第2名,並把紀錄提升到39.95,這肯定香港田徑在亞洲區有一定的實力。
  • 2002年 渣打馬拉松參加人數增至13000名,是次賽事同時舉辦第8屆亞洲馬洲松錦標賽,最為囑目的是吸引了50名來自亞洲25個國家的代表來港角逐,最後由日本選手OSAKI SATOSHI 和中國女選手張淑晶分別以2小時16分46秒及2小時36分37秒贏得冠軍,而本港代表黎嘉慧則以2小時55分59秒得第6名。
田總於3場香港分齡田徑賽中加設特定主題「小極速王、小欄王、小彈王、小神力王及耐力王」,為角逐這些美譽,各地青少年反應熱烈,每場參加人數高達1500人。 同年3月23-24日,田總首屆舉行「香港亞洲城市青年分齡田徑邀請賽」,成功邀請了起過80名的中、澳、台的精英運動場來港參賽。 最後一屆的香港國際金一哩邀請賽於3月17日完滿結束,由1986年至今已舉辦了17屆的國際金一哩賽,匯聚一班國際級好手來港競賽,提供一個技術交流的好機會,從而提高本港的田徑水平,賽道更每年能安排在香港經濟命脈中環商業中心的遮打道舉行,成功地向國際間宣傳本港的繁榮及健康的形象。 ---姚潔貞成功為香港奪得第一面田徑獎牌,她在女子3,000米障礙賽中以11分26秒03贏得銅牌;而男子十項全能選手吳哲穎亦以5976分取得一面銅牌。同日,李嘉萱在女子鐵餅賽事中,於第三次試擲成功擲出40.82米,刷新自己於11月所創下的香港紀錄。
    • 東亞運動會第三日的田徑賽事
      • 姚潔貞在女子1500米取得個人第二面銅牌,時間為4分40秒71;而謝孟芝亦在女子三級跳中跳出12.30米,奪得一面銅牌。短跑代表今日亦獲得不俗成績,在男女子100米均順利晉入決賽。黎振浩和徐志豪分別以10秒53及10秒57取得第四、五名;而梁巧詩和溫健儀在女子100米決賽同樣跑第四、五名,時間為12秒17及12秒38。
    • 東亞運動會第四日的田徑賽
      • 香港田徑隊共取得四面銅牌。香港女子接力隊在4x100米接力取得一面銅牌,並以45秒71打破香港紀錄;她們亦於女子4x400米接力賽事中,以3分54秒17刷新保存了27年的香港紀錄。梁婉芬在女子5000米取得第一面銅牌,時間為19分38秒83;而葉曉嵐亦在女子跳高跳出1.60米,奪得一面銅牌。
  • 2010年5月16日,徐志豪在灣仔運動場刷新保持十年的男子一百米跑香港紀錄。
徐志豪在世界田徑日及公開賽跑出10.28 秒,打破蔣偉洪由2000年開始保持的舊紀錄,快百分之九秒。
  • 2011年,為慶祝田總成立六十週年,舉辦已濶別8年的金一哩加強版「香港國際鑽一哩」。
第19屆亞洲田徑錦標賽,香港派出9男8女代表出賽。男子4x100米接力更獲歷史性奪得銀牌一面。
  • 2012年,由鄧亦峻、黎振浩、徐志豪及吳家峰組成的男子4x100米接力隊,以第十名成績獲倫敦奧運參賽資格。接力隊在兩個月內四度改寫香港紀錄,在臺灣國際田徑錦標賽中,以38.47秒破全國紀錄,成績令人振奮。
在第五屆亞洲室內田徑錦標賽中,黎振浩在60米勇奪一面銀牌。
  • 2020年11月18日 田總通過修章,刪除會名中的「業餘」二字,改名為「香港田徑總會」[1]

香港田徑紀錄及排名

[编辑]

賽事活動表

[编辑]

傑出表現及長期服務奬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改名啟事. 2020-11-23 [2021-08-26].  已忽略未知参数|site= (帮助)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