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登俊
外观
于登俊(?—17世紀),開封府西華縣人[1],明朝、南明軍事人物。
生平
[编辑]于登俊樣貌奇特,擅長騎射,勇敢機智,自詡為豪傑,但經常憑恃意氣,引來他人嫉妒。崇禎年間流寇越過黃河掠奪縣城,他計劃起兵抵抗,卻被誣陷遭巡撫逮捕至陳州;睢陳副使張甲看出他不平凡,為他證明清白,並授官練總。其時楊四、王三作亂,騷擾郾城,他率兵直搗二人巢穴,斬殺王三,於是餘眾平定。不久中原混亂,陳州、許州以南的城池殘破,死者眾多;范世增、袁耀宗、李奮文、劉馨、趙仕賢、金闕望、王玉璣、楊鳳起、王心升、黃啟明、王之屏、劉定國、馬沖霓、劉格、楊可前、張問明、胡養蒙、涂可登、申宗耿、曹鳳鳴、楊士珂、李琳、吳汝謙、楊大功、鄭時舉、樊瑞、劉魯地、謝皇恩、李攀桂、王心熙、韓蔚、王世雄都立寨自保,他也修寨招攬流亡,聚集民兵,告訴民眾:「我倡義保衛鄉里,若有人燒毀房屋、開掘墳墓、搶掠子女財物,都以軍法處置。」一時間部下紀律整齊,號令森嚴[1]。
當時劉國能、一斗榖雖然也擁兵數萬人,卻依然不敢侵犯于登俊,土寇都歸附他;遠近人民聞風而至,於是他當地禮賢下士、照顧貧困、拯救疫疾、經營喪葬、興辦農桑,邑內西邊數百里人民安居樂業,不知外邊戰事頻繁。之後他陞任都督僉事護農總兵,他向鄉人說:「我不是為名聲,只是希望保住你們的桑梓農業而已。」河南失守,清朝朝廷打算起用他,他就閉門不出,死後人民都好像失去親人般哭喪[2]。
引用
[编辑]-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九·列傳第十五》:于登俊,西華人。貌奇偉,工騎射,勇而多智,以豪傑自命,然好負氣,以此致忌。崇禎中,寇渡河,大掠郡邑,登俊欲起兵,有以蜚語中之者,巡撫逮至陳州,睢陳副使張甲識其為非常人,白其冤釋之,授練總。值楊四、王三亂,大擾郾城,登俊率兵直搗巢穴,禽三斬之,餘黨悉平,已以中原麋沸,陳、許以南多殘破,死者枕籍。范世增、袁耀宗、李奮文、劉馨、趙仕賢、金闕望、王玉璣、楊鳳起、王心升、黃啟明、王之屏、劉定國、馬沖霓、劉格、楊可前、張問明、胡養蒙、涂可登、申宗耿、曹鳳鳴、楊士珂、李琳、吳汝謙、楊大功、鄭時舉、樊瑞、劉魯地、謝皇恩、李攀桂、王心熙、韓蔚、王世雄皆立寨自保,登俊亦修寨招流亡,大集民兵,以告於眾曰:「吾倡義保鄉里,敢有燬舍發墓掠子女財帛者,以軍法從事。」一時旌旗壁壘,號令森嚴。
-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九·列傳第十五》:時劉國能、一斗榖各有眾數萬,畏之不敢犯,土寇咸歸焉。遠近紳民聞風至者數萬家,於是禮賢周貧,拯疫疾,營喪葬,興農桑,自邑以西數百里,家室安堵,春耕秋穫,熙熙然不知兵。累擢都督僉事護農總兵,登俊告其鄉人曰:「吾非為榮名,夙以保吾桑梓農業耳。」河南亡,清薦大用,乃歸杜門,蒔竹吟嘯。卒之日,民巷哭如喪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