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叙事曲 (肖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蕭邦共創作了四首敘事曲,皆為單樂章鋼琴獨奏,並需要較高彈奏技術。敘事曲在法文中原本是指謠曲,而蕭邦則是鋼琴敘事曲的首創者。這四首敘事曲被認為是受到亚当·密茨凯维奇詩作的啟發[1][2][註 1],但源於哪一篇則仍存爭議。雖然它們的結構和拍子(6/4或6/8)十分類近,它們的內容皆差異甚大。

雖敘事曲不同於奏鳴曲,但蕭邦的敘事曲似是奏鳴曲的變體,帶有特定的不同之處,如將兩段樂曲主題以相反的排列重奏。這種曲式吸引了其他作曲家使用,如李斯特勃拉姆斯[3]。而這四首曲也是蕭邦的作品中較著名和較常作表演用途的[4];而很多著名鋼琴家如阿圖爾·魯賓斯坦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李雲迪也錄製了自己的演奏。

第1號敘事曲

[编辑]
No. 1, Op. 23的開頭

G小調第1號敘事曲作品23,於1831年創作。當時是蕭邦早年於維也納生活,受思鄉之苦,適逢波蘭發生十一月起义,因此將感受反映於此曲中。

此曲以拿坡里六和弦為簡短的引子開頭,營造雄偉的氣氛,並以不和諧音作結。左手的D-G-E和弦有一段時間未能得到解答,此部分更引起爭議,因此一些樂譜版本採納D-G-D的選奏[3]。然而,此引子並不是像直觀那樣與樂曲主題無關。全曲共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於引子結束後的第8小節開始,並柔和地於第68小節轉入第二主題。兩個主題轉調後再重複一次,然後第一主題以原來的調出現。最後是Presto con fuoco(帶火的急板)的尾聲,在這裏引子的拿坡里和弦與動態的旋律結合,最後雙手同時奏出一連串的八度音結束整個作品。雖然其餘三首敘事曲皆為6/8拍,這首曲的引子則為4/4拍,主要部分為6/4拍,尾聲為2/2拍[5]

羅伯特·舒曼對此作曲有以下言論:

在電影《钢琴家》中男主角藉彈奏這首歌打動人心。此外,此曲也出現於其他電影,如《煤氣燈下》,同时在其他影视作品如《四月是你的謊言》中也被引用。

欧仁·伊萨伊改編此曲作小提琴及鋼琴演奏。

第2號敘事曲

[编辑]
No. 2, Op. 38之開頭

F大調第2號敘事曲作品38,在1836至1839年分別於法國的諾昂維克和西班牙的馬約卡島創作,並獻於羅伯特·舒曼。據傳這曲受亚当·密茨凯维奇詩作Świtezianka的啓發,但這並未得到證實,同時第三首敘事曲也被認為是受此詩啓發[1][3]

此曲以雙手的C音寧靜地開始,開首處標示小行板sotto voce(盡量降低聲音)。然後樂曲在右手重覆的A音轉到下一樂段:A小調Presto con fuoco(帶火的急板)。之後又短暫地回到第一主題,並作了旋律上的變更。然後第二主題再度出現和加以發展,最後突然在七和弦极强声停止,再以第一主題的旋律以A小調寧靜地完結此曲。

第3號敘事曲

[编辑]
No. 3, Op. 47之開頭

A大調第3號敘事曲作品47,1841年始作,據傳受亚当·密茨凯维奇詩作Undine的啓發[3],但亦有人認為是Świtezianka[1]。它為降A大調,稍快板。

此曲開頭為一與主題關係不大的長引子,註dolce(愜意),但它在之後會重新出現。下一主題以mezza voce(中音量)出現,以交替彈出兩個八度的C音開始。很快它以F小調的樂段代替此主題。此主題及八度音之後以較柔和的形式出現一遍,隨後轉回降A大調並展開一段以十六分音符為主的樂段,接著八度音第三次出現時改以A音呈現,很快樂曲轉調至升C小調。曲子最終回到原本的調後不久開頭的引子再次出現,但這次顯得較為渾厚,此時第二次重複主題時曾出現的十六分音符樂段再度出現,最後以四個和弦[註 2]完結樂曲。

第4號敘事曲

[编辑]
No. 4, Op. 52的開頭(根據IMSLP的樂譜,左手第二音為E音)

F小調第4號敘事曲作品52,此曲在1842年在法國諾昂維克巴黎創作,在1843年訂正。根據舒曼的說法,此作是受到亚当·密茨凯维奇詩作The Three Budrys的啓發,該詩講述三兄弟被父親派去尋找寶藏,以及他們偕同三名波蘭的新娘回家的故事[7]

此曲為F小調,6/8拍,註為動態的行板。在7小節的引子後為第一主題,主題出現四遍後,第二主題開始和它糾纏在一起,樂曲主體以一連串的激昂和弦,然後為五個平靜的和弦作結。主體以後是一段彈得極快、以對位法創作的尾聲。此曲為四首敘事曲中最完整地使用對位法的作品,也被許多鋼琴家視為當中需要最多技術和音樂的表達的作品[3][1]

注释

[编辑]
  1. ^ 目前並無直接來自作曲家的證據,但舒曼在新音樂雜誌中承認蕭邦曾告訴過他敘事曲的靈感是來自於密茨凱維奇的詩歌。
  2. ^ 和弦級數英语Roman numeral analysis為:V7/vi-vi-V7-I

參考資料

[编辑]
參照
  1. ^ 1.0 1.1 1.2 1.3 Chopin: Complete Music Analysis - Ballades. [2013-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3). 
  2. ^ Dorota Zakrzewska. Adam Mickiewicz's "Ballady" and Chopin's Ballades. Polish Music Journal. 1999 [2010-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0). 
  3. ^ 3.0 3.1 3.2 3.3 3.4 Huneker, James. Chopin: the Man and his Music. 1921: 414 [2010-01-05]. ISBN 1-60303-58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4. ^ Nicholas, Jeremy. Chopin: His Life and Music. Naperville, Illinois: Sourcebooks MediaFusion. 2007: 268. ISBN 1-4022-0757-3. 
  5. ^ Play Chopin: Chopin's Ballad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of. Regina Smendzianka
  6. ^ Anh L. Tran. Chopin: Work List - Illustrations, Quotes, Dedications. [2010-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4). 
  7. ^ Foreword, The Ballads of Chopin, Salabert Editions. An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oem can be found he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