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河中石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中石兽》是中国大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选自纪晓岚著《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标题为编者所加。

内容

[编辑]

沧州南一寺庙山门前有两座石兽沉入河底。僧人重修寺庙,往下游找石兽,找了十几里还是没找到。一位讲学家说:石头坚硬沉重,沙子疏松轻浮,因此石兽逐渐沉到了沙的深处。大家认为他说得对。

一位老河兵听说后说:河中失石,应于上游寻求,河水不能冲走石头,由于石头的反激,一定在石头下面冲走沙子形成坑,坑深到了石头的一半,石头必定倒在坑中,像这样不停翻转,石头就移动到上游了。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该文最后评论说:可见天下之事,不可以主观臆测。

评论

[编辑]

汪泰陵《清文选》评论:“本文虽然短小,但结构却相当严谨。寺僧的话、讲学家的话、特别是老河兵的话,一层深似一层,犹如剥笋一般,极具说服力。文章的语言亦精练准确,有一种不容辩驳的力量在。”[1]

质疑的意见认为,老河兵的话不符合物理学知识,因为石兽向上游移动的位移是以下沉的位移为代价的,不会移动数里之远。[2][3]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课文后给出一则阅读材料:早已沉入黄河底的黄河铁牛,于1989年发掘时仍在原址。2023年,部编版语文教材用沈括文章《活版》代替了《河中石兽》。

参考

[编辑]
  1. ^ 汪泰陵选注. 清文选. 贵阳: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2: 297. ISBN 7-80650-267-X. 
  2. ^ 赖瑞云. 《河中石兽》的科学性与文学性(上).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 (4): 31-36. 
  3. ^ 赖瑞云. 《河中石兽》的科学性与文学性(下).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 (5): 34-43. 

外部连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