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清化寺 (北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化寺(后讹作清华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清华街7号,是汉传佛教寺院。清华街原名清化寺街,即因该寺而得名。2013年1月被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以“敕建清华禅林”之名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挂牌保护。

简介

[编辑]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八记载:[1]

原:清化寺在正东坊,有勅建碑。(明《顺天府志》)

补:清化寺在三里河阳,宣德壬子奉圣夫人东安里王妙秀,命其弟义勇后卫百户荣,以赐金买故保安寺基,即蔬圃为寺,落成于正统甲子。有奉议大夫金陵宋拯撰碑。正德壬申四月望毁于火,癸酉二月重建,乙亥五月讫工。有右中允濮阳李廷相碑。(《隩志》)

臣等谨按:清化寺今存,其街即以是得名。宋拯碑今存。又有明正德壬申年修撰李廷相重修碑。

原:程敏政宿清化寺诗:早脱朝簮出帝城,喜分禅榻坐深更。顿疑身在山中住,追笑诗从马上成。把钓未应归计拙,照人偏爱佛灯明。沉酣一夜清无梦,蕉鹿当年亦浪惊。(《篁墩集》)

由此可见,该寺明朝宣德壬子年(宣德七年,1432年)始建,正统甲子年(1444年)完工,正德壬申年(1512年)被火灾烧毁,正德乙亥年(1515年)重建完工。

宸垣识略》载:“清化寺,在正东坊,三里河阳。明宣德壬子,奉圣夫人东安里王妙秀,命其弟义勇后卫百户荣,以赐金买保安寺基,即蔬圃为寺,今存。其街即以寺得名。”[2]

《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着中华民国时期该寺的登记信息:

清化寺,坐落外五区界清化寺街二十二号,建于明宣德七年,属募建。本庙面积六亩七分,房屋八十四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历代保存无损,由显瑞管理。庙内法物有前殿弥陀木像,天王泥像,韦驮木像共六尊,中殿释迦铜佛,如来铜佛,阿弥陀铜佛共三尊,木罗汉像二十尊,三士木像三尊,后殿观音木像三尊,文殊木像一尊,西配殿达摩木像一尊,东配殿关圣泥像三尊,木长方供桌六张,木鼓一个,木质五供七件,锡质五供十四件,大铜钟一口,小铁钟一口,铜磬一口,铁磬两口,乐器二份,金刚般若经两部,残缺功课经二百余本,另有槐树三株,石碑一座,水井一眼。[3]

清化寺 (僧庙)坐落外五区清化寺街二十二号,建于明宣德七年,属募建。不动产土地六亩七分,佛殿十七间,群房七十八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自行管理,佛殿群房除供佛外,余皆出租。庙内法物有大铜钟、铜磬、小铁钟各一口,铁磬两口,锡五供十五件,木供器七件,供桌六张,木鼓一个,铁五供五件,乐器两份,铜佛像五尊,木佛像二十九尊,泥佛像十四尊,金刚经两部,功课经二百余本,另有石碑一座,水井一眼。”[4]

该寺始建于明朝清朝重修。大雄宝殿为庑殿顶,是北京南城唯一一座庑殿顶庙宇建筑。该寺坐北朝南,原来有山门三间,门额石匾上书“敕建清化禅林”。整个寺院分为三进院落。后殿在两广路建商业街时被拆除。各配殿被居民拆除改建。2014年修缮前,早已年久失修,仅存前殿和大雄宝殿,并有诸多险情,前殿和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12.11平方米,当时前殿和大雄宝殿内有现状居民6户,企事业单位1家。2014年修缮时,大雄宝殿及周边平房为东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二中心直管公房。为抢救保护文物,经东城区名城办审核、东城区人民政府批准,前殿和大雄宝殿的腾退修缮工程被列入名城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项目。2014年,东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二中心完成了6户居民的搬迁安置,同年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组织实施了大雄宝殿的修缮工作。但前殿因被那家企事业单位占用而未能腾退修缮。[5][6][7]2016年,东城区推动该寺二期腾退修缮工作。[8][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于敏中 等编纂. 日下旧闻考.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3年. 
  2. ^ 王彬、徐秀珊主编. 北京地名典.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年: 281. 
  3. ^ 北京市档案馆编. 北京寺庙历史资料. 北京: 北京档案出版社. 1997年: 113. ISBN 9787800197475. 
  4. ^ 北京市档案馆编. 北京寺庙历史资料. 北京: 北京档案出版社. 1997年: 503–504. ISBN 9787800197475. 
  5. ^ 北京东城将腾退修缮清华寺. 新华网. 201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4). 
  6. ^ 清华寺文物腾退修缮工程基本完成. 和讯网.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5). 
  7. ^ 7.0 7.1 明代清华寺被违建包围 北京东城文委:将与产权单位协商. 搜狐.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 
  8. ^ 太狠了!完成时间都敢公开!北京各区谁敢不落实?!. 搜狐.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