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聲調語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调
˥
次高调
˦
中调
˧
次低调
˨
低调
˩
降调
˥˩
高降调
˥˧
低降调
˧˩
升调
˨˦
高升调
˧˥
低升调
˩˧
降升调
˦˨˧
升降调
˧˦˨

聲調語言(Tonal language),用聲調辨義,即依聲調之相異而表達出不同之語義,而「非聲調語言」依聲調之相異只是表達出不同之語氣人類語言,可以分為「聲調語言」與「非聲調語言」。[1]

有聲調的語言

[编辑]

非洲

[编辑]

歐洲

[编辑]

亞洲

[编辑]

大洋洲

[编辑]

美洲

[编辑]

例子

[编辑]

在聲調語言中,通常一個語音有很多個聲調,各自表達出不同的意思。

以下先以粵語中的 [sing] 音做例子。根據粵語標準拼音,這個語音系為平音、上音、去音時,讀作 [sing](音會拉長)。如為入音時,就讀做 [sik](短促音)。以下詳細的拼音同其相應的漢字一併列出,格式表示為“[拼音及聲調]與相應的文字”。“○”係指漢字中所沒有的讀音字。

[sing1] 聲;[sing2] 醒;[sing3] 聖;[sing4] 城;[sing5] ○;[sing6] 盛;[sik7] 色;[sik8] 錫;[sik9] 食。

九個聲調都有對應中文字有: [si1] 師; [si2] 史; [si3] 試; [si4] 時; [si5] 市; [si6] 事; [sik7] 色; [sik8] 錫; [sik9] 食。

其他例子包括有:[bin1] 邊;[bin2] 扁;[bin3] 變;[bin4] ○;[bin5] ○;[bin6] 便;[bit7] 必;[bit8] 憋;[bit9] 別。以及: [jim1] 閹;[jim2] 掩;[jim3] 厭;[jim4] 炎;[jim5] 染;[jim6] 豔;[jip7] ○;[jip8] 醃;[jip9] 葉。

可以見到,同樣一個音,用不同音調、不同長短讀出來,意思會很不同。同樣的道理,當表達 [tiu4 diu6] 這個音調時應謹慎使用,以免表達錯誤,让人以为是髒話。

再以普通话中的 [ma] 音做例子。根据现代标准汉语,这个语音系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以下详细的拼音同其相应的中文字一并列出。

[mā]/[ㄇㄚ] 妈;[má]/[ㄇㄚˊ] 麻;[mǎ]/[ㄇㄚˇ] 马;[mà]/[ㄇㄚˋ] 骂;[ma]/[ㄇㄚ·] 吗

若编成语句可写作:妈妈骂马的麻吗?[māma mà mǎ de má ma?]/[ㄇㄚ ㄇㄚ ㄇㄚˋ ㄇㄚˇ ㄉㄜ· ㄇㄚˊ ㄇㄚ·?]

又如泰语ไหมใหม่ไหม้มั้ย,用国际音标可记为/mǎi mài mâi mái/,可译为“新丝绸烧了吗?”

越南语中的一句话bấy nay bây bầy bảy bẫy bậy卑𠉞𣊾排𦉱擺敗),可译为“你连续摆了七样错的东西”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CHARLES Q. CHOI,"Speaking in Tones"[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LINGUISTICS,2007 SCIENTIFIC AMERICAN.

来源

[编辑]
  • Barbara Lust, James Gair. Lexical Anaphors and Pronouns in Selected South Asian Languages. Page 637. Walter de Gruyter, 1999. ISBN 9783110143881.
  • Geeti Sen. Crossing Boundaries. Orient Blackswan, 1997. ISBN 9788125013419. Page 132. Quote: "Possibly, Punjabi is the only major South Asian language that has this kind of tonal character. There does seem to have been some speculation among scholars about the possible origin of Punjabi's tone-language character but without any final and convincing answer."
  • Dediu, Dan; Ladd, D. Robert (2007). "Linguistic tone is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frequency of the adaptive haplogroups of two brain size genes, ASPM and Microcephalin", PNAS Early Edition, retrieved on 2007-06-12.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