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
外观
足三里穴 | |
---|---|
简 / 繁體 | 足三里 / 足三里 |
国际代码 | ST36 |
汉语拼音 | Zúsānlǐ |
所属经脉 | 足陽明胃經 |
定位 | |
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 |
主治 | |
胃腸疾病、心悸、氣短、虛勞。下肢不遂、痿痺等 | |
操作 | |
直刺1~2寸;可灸 | |
足三里穴是属于足陽明胃經的腧穴,是胃經的合穴,也是胃下合穴、回陽九針穴之一、強壯要穴。[1][2]
釋名
[编辑]足三里因能治理(理與里通)腹部上中下三部諸症而得名。又名下陵、鬼邪、中俞髎。[2]
定位
[编辑]解剖
[编辑]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後肌。
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以及脛前動脈分佈,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分佈。[1]
主治
[编辑]- 腹部病症:足三里有和胃健胃、通腸導滯的作用,對於脾胃病症如胃痛、嘔吐、腸鳴、便秘等均有療效,古有“肚腹三里留”的說法。
- 與脾胃有關的虛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失運則可導致氣血虧虛,出現心悸、氣短、虛勞等症,足三里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 虛脫:足三里為回陽九針穴之一,能補中氣、回陽固脫。
- 痰濕證: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則水濕凝聚成痰,對於痰濕所致的痰飲、癇證、癲狂等,可選用本穴。
- 胃經循行部位足、膝、股等處的疾患如下肢不遂、痿痺等也可使用足三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