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郭明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郭明昆
出生1908年12月25日
日治臺灣鹽水港廳蔴荳支廳
逝世1943年11月22日(1943歲—11—22)(34歲)
 中華民國浙江省溫州市東海
国籍 大日本帝国
年代20世紀哲學
研究领域臺灣哲學
学历

郭明昆(1908年12月25日—1943年11月22日),號一舟臺南市麻豆區人。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修習社會哲學、東洋哲學、中國社會史,其著作《儀禮喪服考》、〈甥姪稱謂與漢族稱謂制之側面史〉等著作,奠定了以西方人類學途徑進行漢族稱謂的完整理論研究基礎。

生平

[编辑]

1908年12月25日出生於臺南麻豆[1][2],其父郭就為商賈,經營阿片煙館、豆油製造業、文德號藥鋪,母李氏,家有四子,郭明昆排行第三。1913年4月入學麻豆公學校,1919年入學臺南商業專門學校預備學校,1925年畢業後負笈笈東瀛,入學第二早稻田高等學院文科。1928年4月入學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專攻社會哲學,師承關與三郎、津田左右吉;1931年3月畢業,學位論文為《儀禮喪服考》,隨任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教職,兩年後受津田左右吉邀赴早稻田大學研究所攻讀中國社會史,研究漢族社會結構、家族關係,發表〈喪服經傳考〉、〈祖父稱謂考〉。1934年6月至1936年2月受日本外務省文化事業部赴北京留學,結識陶希聖郁達夫,1934年12月發表〈甥姪稱謂と漢族稱謂制の側面史〉奠定其一系列漢族稱謂的研究基礎。1936年2月歸日,任第二早稻田高等學院、早稻田大學講師、教授。中日戰爭初期,也曾受東洋學會之聘赴中研究閩南社會組織。而戰事加劇,1943年2月22日其妻黃春過世,11月22日偕子女由神戶搭熱河丸返臺,途中於溫州外海遭美軍潛艇擊沉而全家罹難。

理論與主張

[编辑]

津田左右吉影響,郭明昆對漢族社會的演進能有深厚嚴謹的文獻考據,然而因其英年早逝,其遺稿在逝世二十年載透過友人李獻璋集結成論文集《中國の家族制及び言語の研究》[3],讓後人注意到其漢族歷史文化研究的開創及細緻程度[1]

漢族稱謂研究

[编辑]

從〈儀禮喪服考〉的家族制社會史研究,到〈甥姪稱謂と漢族稱謂制の側面史〉奠定漢族親屬稱謂研究的理論基礎,全面參照最新的西方人類學理論,郭明昆展開就歷史文獻、方言民俗細究考據,論證漢族社會的「旁系併合制」到「旁系制」的演變。

著作列表

[编辑]

本列表列出郭明昆的著作[4][5]

  • 1933〈喪服經傳攷〉,《フィロソフィア》卷3,頁碼未詳(1933年12月)[收入郭明昆撰,李獻璋編,1962,《中國の家族制及び言語の研究》,頁 37-79。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62-09-15;金培懿譯,2000,〈〈喪服〉經傳考〉,林慶彰編,《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頁 433-482。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1934〈儀禮喪服考〉,《東洋學報》,卷21號2,頁 135-167(1934年1月,出自其早稻田大學畢業論文,指導教授為津田左右吉)[收入郭明昆撰,李獻璋編,1962,《中國の家族制及び言語の研究》,頁 1-36。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62-09-15;李寅生譯,2000,〈《儀禮‧喪服》考〉,《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頁395-432。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1934〈祖父稱謂考〉,《東洋學報》,卷21號4。
  • 1935〈甥姪稱謂と漢族稱謂制の側面史〉,《東洋學報》,卷22號3、4。
  • 1935〈北京話〉,《臺灣文藝》,卷2期5,頁1-14。
  • 1935〈福佬話(上)〉,《臺灣文藝》,卷2期6,頁112-122。
  • 1935〈福佬話(中)〉,《臺灣文藝》,卷2期10,頁128-140。
  • 1935/1962《中國の家族制及び言語の研究》(李獻璋編)。臺北:南天書局。
  • 1936〈福佬話(下)〉,《臺灣文藝》,卷3期4/5,頁51-67。
  • 1936〈北京雜話〉,《臺灣文藝》,卷3期7/8,頁91-95。
  • 1936〈伯叔母嬸考〉,《東洋史會紀要》,卷1。
  • 1937〈姑姨舅妗と漢族稱謂制の側面史〉。東京:岩波書店。
  • 1938〈父母稱謂考〉,《東洋思想研究》,卷2。
  • 1939〈稱呼と命名の排行制について〉,《東洋思想研究》,卷3。
  • 1941〈中國の民族性〉,《新天地》,10月号。
  • 1944〈福佬話方言に於ける親族稱謂の二三について〉,《東洋史會紀要》,卷4。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葉純芳, 橋本秀美. 郭明昆對西方人類學理論的接受與利用. 洪子偉 (编). 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 臺北: 聯經. 2016: 251–280. 
  2. ^ 葉純芳. 郭明昆的生平及其《儀禮喪服》. 葉純芳, 張曉生 (编). 儒學研究論叢: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研究專號. 臺北: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2008: 163–178. 
  3. ^ 郭明昆, 李獻璋. 李獻璋 , 编. 中國の家族制及び言語の研究. 東京: 早稻田大學出版部. 1962. 
  4. ^ 中央研究院「日治臺灣哲學與實存運動」研究計畫. 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文獻清單列表. philo.programs.sinica.edu.tw.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5. ^ 臺灣大學哲學系. 臺灣哲學研究資料庫. homepage.ntu.edu.tw.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延伸閱讀

[编辑]
  • 國家圖書館,《臺灣歷史人物小傳─郭明昆》。
  • 中央研究院「日治臺灣哲學與實存運動」研究計畫,《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文獻清單列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灣大學哲學系,《臺灣哲學研究資料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葉純芳,2008,〈郭明昆的生平及其《儀禮喪服》〉,葉純芳、張曉生(編),《儒學研究論叢: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研究專號》,頁163-178。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 葉純芳、橋本秀美,2016,〈郭明昆對西方人類學理論的接受與利用〉,洪子偉(編),《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頁251-280。臺北:聯經。
  • 紀旭峰,2015,〈植民地台湾からの「留学生」郭明昆〉,《「留学生から見た早稲田:津田左右吉と東アジアの弟子たち」》。東京:早稲田大学文学学術院。
  • 紀旭峰,2017,〈植民地台湾からの「留学生」郭明昆―知の構築と実践を中心に〉,《「植民地帝国日本における知と権力」(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京都: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 謝淑熙,2017,〈郭明昆禮學思想析論〉,《禮學思想的新探索》,頁159-194。臺北:萬卷樓。
  • 紀旭峰,2019,〈植民地台湾からの「留学生」郭明昆―知の構築と実践を中心に〉,松田利彦(編)《植民地帝国日本における知と権力》。京都:思文閣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