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長孫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姓氏
长孙
百家姓》第435位
57: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58: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59: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郡望  济阳郡

zhǎng孫姓漢字複姓。今傳長孫姓有兩個源流,一是自古漢人承襲而來,如漢書所載治孝經的長孫氏[1],以及韓詩大家长孙顺[2];二是鮮卑人漢化後所採用的姓氏,原为拔拔氏[3],是追尊魏献帝拓跋邻三哥的后裔。後在魏孝文帝孝文漢化改革而改姓長孫,遂稱長孫姓[4]以後,以長孫姓,多改為孫姓者。[原創研究?]

相關條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漢書·藝文志》: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漢興,長孫氏、博士江翁、少府后倉、諫大夫翼奉、安昌侯張禹傳之,各自名家。經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為異。「父母生之,續莫大焉」,「故親生之膝下」,諸家說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
  2. ^ 《漢書·儒林傳》:趙子,河內人也。事燕韓生,授同郡蔡誼。誼至丞相,自有傳。誼授同郡食子公與王吉。吉為昌邑中尉,自有傳。食生為博士,授泰山栗豐。吉授淄川長孫順。順為博士,豐部刺史。由是韓詩有王、食、長孫之學。豐授山陽張就,順授東海髮福,皆至大官,徒眾尤盛。
  3. ^ 《魏书校勘记·卷一百一十三·官氏志九第十九·二三》: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魏书官氏志疏证(下简称疏证)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下简称辩证)卷三七(末韵下)、通鉴卷一一九.三七四六页、卷一四0.四三九三页,云:“拓跋氏当作拔拔氏。”北朝胡姓考(下简称胡姓考)引元宏弔比干碑阴题名有“拔拔臻”,证此“拓跋”为“拔拔”之讹。
  4.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齐纪六》: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馀所改,不可胜纪。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百家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長孫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