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拉斯加级
Alaska-Class
概觀
艦種大型巡洋舰/戰鬥巡洋艦
艦名出處地名
擁有國 美国
同型阿拉斯加号英语USS Alaska (CB-1)(CB-1)
关岛号英语USS Guam (CB-2)(CB-2)
夏威夷号英语USS Hawaii (CB-3)(CB-3)
菲律賓號(CB-4)
波多黎各號(CB-5)
薩摩亞號(CB-6)
結局3艘拆解(阿拉斯加号、关岛号、夏威夷号停建,拆解),3艘(菲律宾号、波多黎各号、萨摩亚号)建造计划取消。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27000吨
滿載排水量34253吨
全長246.3米
全寬27.6米
吃水9.2米
功率150,000马力
最高速度33节
續航距離11350海里/15节
乘員1517人
武器裝備9门三联装12英寸/50倍口径主炮
12门双联装5英寸口径高平两用炮
40毫米高炮56门
20毫米高炮34门
裝甲舷侧装甲带(最大)241毫米(倾斜角10度)
甲板(最大)122毫米
炮塔(正面)325毫米
炮座330毫米
司令塔(最大)269毫米
艦載機4架OS2U翠鸟英语OS2U KingfisherSC海鹰英语Curtiss SC Seahawk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Alaska-Class Large Cruisers)设计计划可以追述到1930年代,当时美国海军获得情报,日本海军正计划建造类似德国海军德国级装甲舰的“超级巡洋舰”,但實為美軍情報錯誤,將翔鶴號航空母艦的艦艇名稱錯誤的以漢字訓讀解讀成「カケヅル」,情報回傳至美國後又因為拼寫錯誤成了「カデクル」,這種既不像戰艦使用的令制國名、又不像航空母艦使用的瑞獸名,且無法寫成漢字的詞語,最後被美軍逕自解讀為戰艦名稱,而為因應該情報,1938年美国海军仍然决定设计一种较强火力的巡洋舰,专门用于猎杀敌方的重巡洋舰。设计方案经过数次变更。1941年阿拉斯加级预算获得批准。设计标准按照重巡洋舰制定,船体水线长/宽比较大,安装12英寸口径主炮,加强了防御装甲。1941年12月开工建造,舰名以当时美国管辖的美属海外领地命名。原计划建造6艘,前2艘于1944年建成服役,三号舰夏威夷号下水后停建(完工程度80%),后三艘菲律宾号、波多黎各号、萨摩亚号建造计划被取消。

同級艦隻

[编辑]
  • 阿拉斯加号英语USS Alaska (CB-1)(USS Alaska CB-1):1944年6月17日服役,1947年2月17日除役
  • 关岛号英语USS Guam (CB-2)(USS Guam CB-2):1944年9月17日服役,1947年2月17日除役
  • 夏威夷号英语USS Hawaii (CB-3)(USS Hawaii CB-3):從未完工。雖然曾有改裝為飛彈巡洋艦指揮艦的計畫,但從未實現,最後在未完成的狀態下解體拆除。
  • 菲律賓號(USS Philippines CB-4)
  • 波多黎各號(USS Puerto Rico CB-5)
  • 薩摩亞號(USS Samoa CB-6)

任務與規格

[编辑]
關島號巡洋艦

阿拉斯加级在太平洋战争中主要充当巡洋舰分舰队的旗舰,伴随舰队航空母舰作战。曾经参加炮击舰队炮轰过日本本土。战争结束后,在大幅削减军费的冲击下,阿拉斯加级相继在1940年代末退役拆毁。

阿拉斯加级美国海军称为“大型巡洋舰”(large cruiser)。其设计介于新型战列舰与条约型重巡洋舰之间,最初的思路是专门用于对付敌方重巡洋舰,比较近似于以前的战列巡洋舰。但是在船型、武备和防御装甲以及运用思想方面不尽相同。阿拉斯加级的造价比美国海军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高出近一倍,相当于愛荷華级战列舰造价的70%。有限的用途,昂贵的耗费决定了阿拉斯加级战后的命运,注定是一种特定条件下带有很强实验性色彩的军舰。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