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香港幹線編號系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幹線編號系統為香港各條公路幹線編配編號,方便市民認別有關幹線。

現時幹線編號系統(第三代)

[编辑]
第三代幹線編號系統(2004年至今)

2003年,香港運輸署發表《香港方向指示標誌綜合檢討研究》報告,表示沿用了接近30年的第二代幹線編號系統,只按道路建成次序而編配,令駕駛者難以分辨,亦使道路沒有系統地編排。所以第三代幹線編號系統正式被編配,令駕駛者能夠更方便使用幹線。這個系統於2004年2月1日正式開始使用至今。

新系統把9條幹線分類為3個類別:南北走向東西走向環迴

  • 南北向幹線
1、2、3號幹線,其編號次序是按所穿過的海底隧道的啟用日期,先後而編訂(依次序為:香港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西區海底隧道)。10號幹線及正在研究興建的11號幹線也為南北走向幹線,但編號與預計啟用日期無關。
  • 東西向幹線
4、5、6、7、8、10號幹線,是按其地理位置由南至北編號,而非該幹線全線通車而編訂。
  • 環迴幹線(9號幹線)
把原有的1、2號幹線位於新界的部份,加上5號幹線,重組成為一條環迴新界的幹線。

第三代幹線編號系統如下:(按幹線路標遞增顯示)

新系統同時為各幹線的出口加上編號,以方便駕駛者使用幹線前往目的地[2]

歷代幹線編號系統

[编辑]

在第三代之前,香港曾有兩代幹線編號系統,分別於1968年及1974年開始使用。

第一代幹線編號系統

[编辑]

於1968年發表的《香港長遠道路研究》報告中,刊載了第一代幹線編號的使用。連接各個策略性發展區的主要幹道,使用了一位數字作編號。而將策略性發展區內的地方連接的區域幹線,則使用了兩位數字作編號。

第二代幹線編號系統(1974年至2004年1月31日)

[编辑]

第二代幹線編號於1974年開始使用,共有9條已建成的幹線及2條建議中幹線。第二代的編號大致沿用第一代的編號,主要的不同在於將部份相接的幹線編號合併,例如新的2號幹線是由之前的2號及3號幹線合併而成,亦新定3號幹線和6號幹線,並廢除區域幹線編號。值得留意的是,第二代的3號幹線及10號幹線的編號,原封不動至今。

9號幹線(今8號幹線)長沙灣至沙田段,前稱16號幹線。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政府將申請數千萬進行11號幹線可行性研究. 商業電台. 2017年1月18日 [2017-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幹線和出口編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討論-討論文庫-八十一號幹線. 香港地方. [201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