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一境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境性巴利語ekaggatā梵語एकाग्रताekāgratā),又稱心一境性巴利語citta-ekaggatācittekaggatā梵語Citta-ekagratacittaikāgratā),音譯為質多醫迦阿羯羅多,又譯心一趣性,佛教術語,是指讓集中在一個地方,以進入禪定狀態。是一種心所,相當於三摩地,說一切有部將它列入大地法之一,南傳上座部將它列為七個遍行心所之一。

概論

[编辑]

一境性(ekāgratā),是由ekā(一,專一的)、agga(點、尖端、最高點)與tā(狀態)這三個單字組成,是將集中在一點,以進入三摩地的狀態。通常的狀況下,三摩地即是指心一境性[1][2]。因為三摩地通於,在《清淨道論》與梵文本《俱舍論》中,強調佛教修行的是指善心一境性[3]

在《長部》〈大典尊經〉中,提到梵天教導,以住一境性,進入二禪。這部經典在宋朝時由施護等譯為《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4]

註釋

[编辑]
  1.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三摩地,謂心一境性。」
  2. ^ 《俱舍論頌疏》:「心一境性,名之為定。」「問:何等名心一境性;答:謂能令心專注一所緣。」
  3. ^ 清淨道論》:「善心一境性(kusala-citta-eka-agrat)為定。」「這裡的定是以不散亂為(特)相,以消滅散亂為味(作用),以不散動為現起(現狀)……故知樂為定的足處(近因)。」
  4. ^ 施護等譯《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下:「又如大梵所說,心住一境,我聞其言,亦解是義。謂有一類修定行者,內心清淨,住一境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證二禪定,具足所行,此即名為心住一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