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孟繁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繁驥
第二任亞聖奉祀官
任期
1939年—1990年
前任孟慶棠
继任孟祥協
个人资料
出生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二月十一
(1909-01-02)1909年1月2日
 大清山東省兖州府鄒縣南關亞聖府
逝世民國七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1990年6月26日(1990歲—06—26)(81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大安區宏恩醫院
籍贯山東鄒縣
配偶王淑芳
儿女3子1女
亲属孟慶桓(嗣父)
孟慶棠(生父)

孟繁驥(1909年1月2日—1990年6月26日),雪生山東鄒縣人。孟子七十四代孫,中華民國第二任亞聖奉祀官,在鄒縣創辦私立亞聖孟氏小學,隨政府撤離大陸遷居臺灣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二月十一日,孟繁驥誕生於鄒縣南關亞聖府[1][2];父親孟慶棠兄终弟及繼承翰林院五经博士,將他过继給已故兄長孟慶桓,繼承大宗宗祧[3][4]。孟繁驥幼承家學,除了學習四书五经典籍,先後在天津南开大学附屬中學、山东大学畢業[5];與清末山东咨议局副議長王景禧的女兒王淑芳結婚,一家住在翰林博士居所世恩堂[6]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蔣中正途經鄒縣,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四月參拜孟庙;由於連年民国军阀戰亂使孟廟有遭戰火破壞風險,蔣中正親筆寫一紙「保護孟廟不准駐兵」手令給孟繁驥,這份墨寶被孟家收藏[1]。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任命孟慶棠為首任亞聖奉祀官[7][8]。同年夏,因族人捐款五百銀圓,孟繁驥命族長孟毓宸、孟傳臚、孟廣雲等重修孟廟享殿,不滿一個月竣工,也同其他奉祀官參與《孔子世家谱》續修。[9][10]

戰時生涯

[编辑]
亞聖府小學樓原址,現為孟府感恩堂

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孟繁驥等決定留在鄒縣,未隨政府撤退。日本军在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佔領鄒縣後行懷柔政策,對孟慶棠一家予以禮遇、下令保護孟廟與孟府;孟慶棠稱病不出,讓孟繁驥代理奉祀官府事務[11]。孟繁驥的大舅子王小隱(梓生)曾任孔府秘書,由於會說日语當過日軍翻譯,此時轉任亞聖奉祀官秘書處主任;汪精卫国民政府請王小隱擔任兗濟道尹、副議長等公職,他都推辭,不過也曾多次出席日軍慰靈祭等日方組織的文化活動[12][13]。而孟繁驥表面上配合日本,一方面利用日方尊孔政策保全古蹟,一方面庇護到孟府避難的鄉親,先後有數百人,並以提供補給、情報等方式,暗中支持重慶政府組織的抗日游击队。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因颱風災情影響孟林,孟繁驥在後宅修建一座亞聖府小學樓,參照私塾創辦私立亞聖孟氏小學自兼校長;除了現代基础教育如國語、算術、自然科目是聘任教師授課之外,他也親自在高年級主講《孟子》課程,有宗親及孟府職員子弟等男女學生四、五十人入學。[14]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間,孟繁驥辦學難以為繼,離開鄒縣前往兗州避難,隨即因生活窮困遷居南京市;孟慶棠已在抗戰期間過世,儘管孟繁驥在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就已接手奉祀官事務,在公文中經族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孟傳楹等人擔保「在鄒縣淪陷期間、襲職前後,未參加任何不法團體」,才正式就任亞聖奉祀官[3][15]。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孟繁驥攜家遷居臺灣,孟氏小學校友有數十人來台,多在教育新闻、軍政等領域任職[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後,將孟府轉型成收藏出土文物的展覽館,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而孟氏小學遷出亞聖府小學樓成為南關小學前身、後又改名邹城市孟子小學,並擴大規模,將附近學校併入分為南北校區。[17]

遷台以後

[编辑]
國史館藏呈報由孟繁驥呈襲亞聖奉祀官的行政院公文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亞聖奉祀官作為公務員的薪俸得以保留,不過由於奉祀官府付之闕如,改為配祭孔庙。在農曆四月初二的孟子誕辰紀念日,兩千多家孟子後裔會齊聚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由孟繁驥主持祭祀大典。春節期間,孟繁驥除了和家人包饺子之外,會照故鄉習俗做風乾雞、肉凍等家鄉菜;直到晚年依然說山东话、在家從不講國語,常向兒孫說鄒縣舊事,即使年輕一代晚輩聽不懂[18]。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因呈文讓次子孔维宁免試入學,曾引起媒體及監察院關切[19][20];同年十二月孟繁驥因病休養期間,當時任職彰化縣湖東國小的次子孟祥肅,欲援例就讀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而中華民國教育部不予核准。[21][22]

孟繁驥在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成立臺北市孟氏宗親會,出任會長,在此前後受推選為孔孟學會理事、鄒縣旅台同鄉聯誼會會長;在任期間應國內外大學與學術機構邀請,出席演講及儒學會議,此外也主持鄉親婚喪喜慶聯誼。民國七十年(1981年)八月,同旅台山東人臧元驟等設立「秦啟榮烈士紀念基金會」任常務理事,以紀念鄒縣人、军事委员会别动军第五縱隊司令秦啟榮,其與中国共产党爭奪勢力範圍過程中遭八路军擊斃[23][24];孟繁驥與秦啟榮生前有交情,抗戰時曾讓他以孟府作為掩護組織游击队,為此緬懷道「一死一生,乃見交情」[25]。同年十一月,孔德成、曾憲禕、孟繁驥於臺灣多次召開會談,促成在翌年(1982年)於美國旧金山金门公园音樂廣場舉行祭孔大典[26]倪摶九曾在五月母亲节,節錄《孟子》警句作一首「亞聖孟子二三五五歲誕辰頌」致贈孟繁驥,後在葉醉白少將的「天馬龍書」聯展中一起展出。[27]

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三月,孟繁驥透過日本友人聯繫在鄒縣的親友;同年七月總統蔣經國宣布解除臺灣省戒嚴令以後,又在翌年託人送去照片、金錢、磁带雍正本《三遷志》等等。[5][28]

過世

[编辑]

孟繁驥在中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雖服藥控制並調整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時好時壞;八十歲以後輕微中風艱於行動,不過依然每天收看新聞頻道、閱讀報紙關注時事動態。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六月十四日,因身體不適在臺北市宏恩醫院住院治療;同月二十六日上午十點,因心臟等器官併發症在睡夢中病逝,子女隨侍在側,享壽八十三歲。[2][29]

家庭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1. ^ 1.0 1.1 國史館(1991年),第137页
  2. ^ 2.0 2.1 胡健國(2004年)
  3. ^ 3.0 3.1 〈奉祀官職位承襲優待辦法(三)〉,數位典藏號001-051610-00005-006.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 19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6). 
  4. ^ 張玉法(2002年),第1650页
  5. ^ 5.0 5.1 華曉林 & 朱慧(2002年)
  6. ^ 李光璧(2001年),第184页
  7. ^ 李俊領. 王來特 , 编. “文治”与圣裔:南京国民政府对孔德成的借助及其困境 (PDF). 《抗日戰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108: 126, 128–129. ISSN 1002-957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27). 
  8. ^ 王謙、張河、王潤宣. 《大家族傳》.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3: 337–341. ISBN 7-80551-598-0. 
  9. ^ 劉培桂 (编). 《孟子林廟歷代石刻集》. 齊魯書社. 2005: 462–463. ISBN 7-5333-1564-2. 
  10. ^ 孔繁銀. 《衍聖公府見聞》. 齊魯書社. 1992. ISBN 978-7-5333-0255-9. 
  11. ^ 『支那事變實記第六輯』. 讀賣新聞. 臺灣記憶(國家圖書館). 1938-02-11: 265–266 (日语). 
  12. ^ 王鵬程. 《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39). 《文化藝術報》. 陕西省文化廳. 2024-10-19. CN 61-0032. 
  13. ^ 單演義. 《魯迅在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 101–103. ISBN 7-5604-2655-7. 
  14. ^ 14.0 14.1 國史館(1991年),第138页
  15. ^ 張玉法(2002年),第1648页
  16. ^ 李光璧(2001年),第182页
  17. ^ 邹城市孟子小学. 濟寧市教育局. 2016-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2). 
  18. ^ 顧梅. 流苏花里的乡愁. 鄒城外宣網. 2015-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2). 
  19. ^ 監察院決查究孔維寧聯考落第,以孔子後裔分發臺大就讀案. 《監察院公報》. 1966-10-14, (594): 61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4). 
  20. ^ 寒爵(韓道誠). 刀筆吏和狗竇. 《陽明》. 陽明雜誌社. 1967-02, (14): 5–6. 
  21. ^ 洪炎秋. 《忙人閒話》. 三民書局. 1968: 172–173. 
  22. ^ 22.0 22.1 亞聖孟子後裔也要免試升學:孟祥肅將請教育部特准分發師大就讀. 《聯合報》. 1966-12-10. 
  23. ^ 馬軍 (编). 《夜來臨:吳國楨見證的國共爭鬥》. 香港中文大學. 2009-07-01: 147, 168. ISBN 978-962-996-350-7. 
  24. ^ 《基金會在台灣:名錄與活動》(民國八十三年版). 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1994: 167. ISBN 957-9461-56-2. 
  25. ^ 國史館(1991年),第138-139页
  26. ^ 美國孔子文教基金會、美國孔子大學籌備會 (编). 《世界尊孔運動紀要》. 旧金山: 美國孔子大學孔子紀念圖書文物館出版部. 1984-09-28: 256-257. 
  27. ^ 楊仲揆. 《文史趣談》. 黎明文化. 1987: 22–23. ISBN 957-09-1085-2. 
  28. ^ 行政院新聞局 (编). 《中華民國年鑑》(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十五年). 正中書局. 1996: 8. ISBN 957-09-1085-2.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國史館(1991年),第139页
  30. ^ 張玉法.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1860─1916〉.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2: 288, 436. ISBN 978-986-045-959-3. 
  31. ^ 李法強. 邹城名人·孟繁骥. 鄒城外宣網. 201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2). 
  32. ^ 陳威遠 (编). 臺北市民國96年7月至9月大事記. 《臺北文獻》. 國家圖書館. 2007-12-25, 162: 365–366. ISSN 1021-0660. 
  33. ^ 程國強. 百年樹人的台中一中. 《世界日報》. 2015-04-28. 
  34. ^ 張鏡湖 (编). 《文大校訊》 (PDF) (200). 中國文化大學. 2000-06-08: 3. ISSN 1021-066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28). 
  35. ^ 【안동】공자, 증자, 맹자, 퇴계 후손 유학 맥 잇는다. 영남타임즈. 2012-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18) (韩语). 
  36. ^ 黃品璇、曾潔. 千余名孟子后裔孟子故里山东邹城纪念孟母孟子. 中国新闻社.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18). 
  37. ^ 37.0 37.1 國史館(1991年),第139-140页
  38. ^ 唐飛 (编). 乾坤一鏡:空軍照相偵察機部隊史(四) (PDF). 《空軍學術雙月刊》.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2016-10-19, 654: 139. ISSN 1819-08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15). 
  39. ^ 《總統府公報》第六一一九號·總統令 (PDF). 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國立政治大學). 1996-10-22. 
  40. ^ 國史館(1991年),第140页

參考文獻

[编辑]

參見

[编辑]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前任:
孟慶棠
生父
亞聖奉祀官
第二任

1939年-1990年
繼任:
孟祥協
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