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瓦肯举手礼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波克的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在使用瓦肯举手礼

瓦肯举手礼,是一种源自美国著名科幻作品《星际迷航》(Star Trek)中,瓦肯人用于问好手礼。该手势的具体做法为将中指食指并拢,再将无名指小指并拢,最后将大拇指尽可能的张开。瓦肯人在使用此手礼时,通常还会说著名的瓦肯祝词「Live long and prosper」 ,字面意思為「長壽和繁盛」,不過在中文通常翻譯為「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或「健康長壽,繁榮昌盛」[1]

历史

[编辑]
犹太祝福手勢是瓦肯举手礼的靈感來源

美国电影导演,斯波克(Spock)的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Leonard Simon Nimoy)在他的的自传《我不是斯波克》中曾介绍了瓦肯举手礼的由来。尼莫伊幼时曾被祖父带去参加一个犹太教的祈福仪式,并在仪式上见到了一种中指与食指并拢,无名指与小指并拢,最后将大拇指尽可能的张开的手势。这种手势的代表了希伯来文中的字母「ש」,此字母的寓意则为「上帝」,这种祈福手势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拍摄《星际旅行》期间,剧组决定为瓦肯人设计一个手礼,尼莫伊立刻想到了这个犹太教祈福手势,最后,剧组将这个手势定为瓦肯人的手礼[3]

星际旅行中的瓦肯举手礼

[编辑]

在《星际旅行VIII:第一类接触》中,当泽弗拉姆·科克伦第一次进行曲速航行时遇到了瓦肯人,这也是人类首次接触瓦肯人。但当瓦肯人以瓦肯举手礼向科克伦问好时,科克伦却无法做出相同的动作,只好使用人类的问好方式握手

问候语

[编辑]

当瓦肯人使用瓦肯举手礼问好时,通常会说一种著名的瓦肯祝词:「生生不息,繁荣昌盛。」这句经典的台词首次出现在《星际旅行:初代》中,由编剧斯多尔·斯特金所创。另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祝词则为「安居乐业,生生不息。」(Peace and long life)[4]。这种形式的打招呼用语十分接近一些中东文化[5]

繪文字

[编辑]

2014年6月,統一碼聯盟將瓦肯舉手禮做為繪文字納入Unicode第7版的杂项符号和图符區段[6][7]

字符 🖖
Unicode名称 RAISED HAND WITH PART BETWEEN MIDDLE AND RING FINGERS
编码 十进制 十六进制
Unicode 25596 U+1F596
UTF-8 240 159 150 150 F0 9F 96 96
UTF-16 55357 56726 D83D DD96
字符值引用 🖖 🖖

參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五种流行手势背后的故事. 青年参考. 2011年3月3日. 
  2. ^ Leonard Nimoy: 'Star Trek' fans can be scary. Los Angeles Times.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1). 
  3. ^ 闻所未闻. 新浪网. 2010年4月28日. 
  4. ^ The exact translation of the Egyptian hieroglyphics phrase into English is somewhat open to interpretation, however "life", "prosperity" and "health" are the three symbols used in the formula. The Something Awful comedy website translates it as "Live long"..[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hile the more academic source (Gardiner, Alan (1957). Egyptian Grammar. Griffith Institute, Ashmolean Museum, page 239) gives it as "may he live, be prosperous, be healthy."
  5. ^ Act V. Sc iii. Romeo and Juliet. Shakespeare, William. 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 Edition. 1992.
  6. ^ West, Andrew. What's new in Unicode 7.0?. October 20, 2013 [January 17,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9, 2013). 
  7. ^ Unicode 7.0 introduces 2,834 new characters, including 250 emoji. Ars Technica. June 16, 2014 [2024-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