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約旦經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約旦经济
太陽能發電廠
安曼城外的回收場
邊境巴士站
首都工藝品街
咖啡廳文化
(上)家庭農場、(中)太陽能發電廠、(左一)安曼城外的回收場、(右一)邊境巴士站、(左下)首都工藝品街、(右下)咖啡廳文化
货币約旦第納爾 (JOD)
财政年度曆年
贸易组织
世界貿易組織
统计数据
GDP418.69億美元(名義,2018年估計)[1]
931.59億美元(購買力平價,2018年估計)[1]
GDP增长率
2.4%(2015年), 2.0%(2016年),
2.1%(2017年估計), 2.2%(2018年預測)[2]
人均GDP
4,227美元(名義,2018年估計)[1]
9,406美元(購買力平價,2018年估計)[1]
人均GDP排名
第107位 (名義,2017年)
第94位 (PPP,2017年)
各产业GDP
農業︰4.5%
工業︰28.8%
服務業︰66.6% (2017年估計)[3]
3.3%(2017年估計)[3]
-0.8%(2016年估計)[3]
14.4% (2010, 世界銀行) [4]
35.4(2013年)[5]
劳动力
229.5萬(2017年估計)[3]
各产业劳动力
農業︰2%
              工業︰20% 
服務業︰78%(2013年估計)[3]
失业率 18.3%(2017年估計)[3]
               15.3%(2016年估計)[3] 
注:以上為官方失業率,非官方失率率約為30%
主要产业
旅遊、資訊科技、服裝、化肥、鉀肥、磷礦、製藥、石油精煉、水泥、無機化學品、輕工業
第103位(2018年)[6]
对外贸易
出口75.11億美元(2017年估計)[3]
出口商品
紡織品、肥料、鉀肥、磷酸鹽、蔬菜、藥品
主要出口伙伴
 美国 24.9%
 沙烏地阿拉伯 12.8%
 印度 8.2%
 伊拉克 8.2%
 科威特 5.4%
 阿联酋 4.6%(2017年)[3]
进口182.1億美元(2017年估計)[3]
进口商品
原油、精煉石油產品、機械、運輸設備、鐵、穀物
主要进口伙伴
 中國 13.6%
 沙烏地阿拉伯 13.6%
 美国 9.9%
 阿联酋 4.9%
 德国 4.4%(2017年)[3]
Inward: 338.3億美元(2017年12月31日估計)[3]
       Outward: 6.465億美元(2017年12月31日估計)[3]
-$42.57億美元(2017年估計)[3]
外债总额
293.4億美元(2017年12月31日估計)[3]
公共财政
95.9%國內生產總值(2017年估計)[3]
-5.1% (of GDP)(2017年估計)[3]
收入94.62億(2017年估計)[3]
支出115.1億(2017年估計)[3]
標準普爾[7]
BB+(國內)
BB(國外)
BBB-(轉讓及可兌換性)
展望︰負面[8]
穆迪[8]
Ba2
展望︰負面
155.6億美元(2017年12月31日估計)[3]
主要数据来源: CIA世界概况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数据单位均为美元

約旦經濟被歸類為新興市場。1970年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51%,其後在1980年代下跌30%,再在1990年代增加36%。[9]1999年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登基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出台,一直蓬勃發展持續到2009年,每年經濟增長8%,增長率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後放緩至僅2%。約旦人口大幅增加,經濟增長放緩,加上公共債務上升,導致貧困和失業情況惡化。2015年,約旦國內生產總值376億美元,全球排名第89位。[10]

約旦與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歐盟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土耳其[11]敘利亞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並計劃擴展至伊拉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黎巴嫩巴基斯坦。約旦是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GAFTA)、歐盟-地中海自由貿易區(EMFTA)和阿加迪爾協定的成員國,也享有歐盟的優先地位(Advanced Status)。[12]

約旦是新興知識型經濟,主要障礙包括水資源稀缺、能源完全依賴進口石油、區域不穩定。該國適合耕種的土地只有一成,水源供應有限,降雨少而多變,大部分地下水不可再生。約旦的主要經濟資源來自磷酸鹽草木灰等衍生化肥物、旅遊業、海外匯款和外國援助,這些都是硬通貨(hard currency)收入的主要來源。約旦缺乏煤炭儲量、水力發電、大片森林、有商業開採價值的石油蘊藏,因此依賴天然氣以滿足93%本地能源需求。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前,約旦一直依賴伊拉克的石油。約旦設有多個工業區發展製造業,包括紡織、航天、國防、信息和通信技術、醫藥和化妝品。

在過去幾年中,約旦經濟增長放緩,平均為2%左右。2011年外債總額為190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六成,2016年增至351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3.4%。[13]外債大幅增加,歸因於區域不穩定造成的影響,包括旅遊活動減少、外國投資減少、軍費增加、埃及供應該國的天然氣管道受襲、與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貿易崩潰、收容敘利亞難民的費用、貸款的累積利息。[13]根據世界銀行,約旦收容敘利亞難民,每年花費超過25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政府年度收入的25%。在約旦收容敘利亞難民後,難民和國民出現就業競爭,工資增長大幅下降,從2011年一直持續到2018年。約旦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大行業,包括政府服務業、金融業、製造業、運輸業、旅遊和酒店業,均受敘利亞內戰嚴重影響,[14]63%成本由約旦承擔,外國援助只佔小部分。[15]政府通過一項緊縮計劃,目標在2021年將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降至77%,[16]成功防止債務在2018年升至95%以上。[17]

匯率

[编辑]

下表為約旦國內生產總值,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市場價格估計,以百萬約旦第納爾為單位。[18]

年份 國內生產總值 美元匯率 通脹指數 (2000年=100)
1980 1,165 0.29 約旦第納爾 35
1985 1,971 0.39 約旦第納爾 45
1990 2,761 0.66 約旦第納爾 70
1995 4,715 0.70 約旦第納爾 87
2005 9,118 0.70 約旦第納爾 112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每美元可兌換0.359約旦第納爾。

約旦人口為6,342,948[19],2009年平均工資為每小時4.19美元。

經濟槪況

[编辑]

世界銀行把約旦列為收入中上的國家。[20]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約旦是中東北非地區中自由度排名第三的經濟體,僅次於巴林卡塔爾,全球排名第32位。[21]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約旦的基礎設施全球排名35位,高於科威特以色列愛爾蘭波斯灣歐洲國家。[22]2010年KOF全球化指數排名中,約旦位列中東北非地區首位。[2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約旦銀行業列為高度發達,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和黎巴嫩齊名。[24]

和平島變電廠

約旦的官方貨幣是約旦第納爾,下分為100皮阿斯特或1,000菲爾。1995年10月23日起,第納爾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正式掛鉤。匯率實際上固定為每1美元兌0.709第納爾,相當於每1第納爾兌1.41044美元。[25][26]中央銀行以0.708第納爾購入美元,以0.7125第納爾賣出美元,而交易所的美元購入和賣出價分別為0.708和0.709。[27]

約旦被認為是海灣國家以外最發達的阿拉伯市場之一。[28]在2012年全球零售發展指數30個最具吸引力的零售市場中,約旦排名第18位。[29] 約旦是2010年全球物價第19高的國家,也是生活費用最高的阿拉伯國家。[30]

約旦自2000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31] 《2009年全球貿易促進報告》中,約旦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四,次於阿聯酋、巴林和卡塔爾。[32]2001年12月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33],幾乎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徵稅將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

匯款流入

[编辑]

約旦的匯款流入量增長迅速,特別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末期,開始向波斯灣國家輸出高技能勞工。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移民匯款是外部資金的重要來源,其中包括約旦。[34]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0年約旦匯款金額約3億美元,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排名第十。在過去十年中,約旦一直躋身前20名匯款收受國之列。 2010年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AMF)的統計數據顯示,約旦是阿拉伯國家匯款的第三大收受國,僅次於埃及和黎巴嫩。約旦人出國工作,主要以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為目的地,數據顯示約九成出國工作的約旦人前往波斯灣國家。[35]

約旦的技術工人比例是該地區最高之一,[36]許多大型環球生產軟件和硬件的資訊科技公司設有據點,反映該國成為穩定基地的吸引力,其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可為更廣泛的地區提供服務。[37]2012年1月,創投公司Finaventures的創始人發表報告,指安曼是全球創辦科技公司十大最佳城市之一。[38]

約旦失業率高企,2010年第四季為11.9%,有估計指高達四分之一勞動年齡人口失業,[39]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國民佔13.3%。[40]自1970年代中期,海外匯款是最重要的外匯收入來源,也是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決定性因素。[41]

農業佔約旦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減少,1950年代早期接近四成,1967年6月戰爭前夕為17%,[42]1980年代中期為6%左右。[42]

約旦國際防務展(SOFEX)是區內唯一的特別行動和國土安全展覽及會議,增長速度冠絕全球。[43]約旦為區內和國際提供先進軍事貨物和服務。[44]2009年9月,阿卜杜拉二世設計及發展局工業園(KADDB Industrial Park)啟用,位於馬弗拉克,專門生產國防製造業,預計2015年提供約1萬5千個就業機會,投資量達5億約旦第納爾。[45]國際智庫戰略遠見集團(Strategic Foresight Group)發表報告,估算1991年至2010年間中東衝突的機會成本為12萬億美元,其中約旦佔近840億美元。[46]

約旦的手機普及率為138%,[47]互聯網普及率為63%,[48][49]其中41.6%手機為智能手機,高於美國的40%和英國的26%。[50][51][52]97%家庭擁有至少一台電視機,而90%家庭使用衛星接收。[53][54]此外,61%家庭擁有至少一台個人電腦或筆記本電腦。[55][56]

根據投資調查,約旦被評為全球第九最佳外判目的地。[57]2012年,安曼是全球創辦科技公司十大最佳城市之一,被稱為「中東矽谷」。[58]

約旦曾經6次主辦中東和北非世界經濟論壇,並計畫於2013年第七次在死海舉行。[59]安曼每半年舉辦奔馳時裝週,該類盛會通常在紐約、巴黎和米蘭舉行,而安曼是該地區唯一的舉辦城市。[60]

生活水平

[编辑]

約旦擁有非宗教政府,是中東最自由的國家之一。[61]2010年人類發展指數中,約旦被評為高度發展級別,在阿拉伯國家中排名第七位,低於波斯灣國家和黎巴嫩。[62]2010年《國際生活》雜誌發表生活質素指數,約旦得分55.0,在中東和北非地區排名第二位,僅次於以色列[63]

數十年以來,約旦政治穩定,加上嚴格執法,成為全球最安全的10個國家之一。[64]2010年《新聞周刊》發表的全球最佳國家名單中,約旦排名第53位,在阿拉伯國家位列第三,次於科威特和阿聯酋[65]約旦是公民夜間在街上步行感覺安全的十大國家之一。[66]

2011年,63%的本地工作人口和12萬名外國人擁有社會保障,當局計劃推展至其他國內和國外生活的工作人口、學生、家庭主婦、企業擁有者和失業人士。根據人類貧困指數,約旦只有1.6%國民日薪低於2美元,比例是發展中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67]

2010年蓋洛普全球福利調查中,三成約旦人形容自己的財務狀況為「昌盛」(thriving),比例高於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低於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68]2008年,約旦政府推出「體面住房,體面生活」計畫,在未來5年興設12萬套保障性住房,在必要時額外加建10萬套。[69]

主要指標

[编辑]

下表是1980年至2017年的主要經濟指標。[70]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平價,單位︰國際元
82.5億 132.4億 150.6億 229.9億 292.6億 447.7億 498.8億 554.0億 605.7億 643.7億 666.6億 698.0億 729.7億 762.4億 800.1億 828.1億 855.5億 891.0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平價,單位︰國際元
3,693 4,903 4,341 5,391 6,025 8,180 8,907 9,679 10,353 10,634 10,905 11,169 11,422 11,676 11,986 12,135 12,264 12,494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實際)
11.2 % −2.7 % −0.3 % 6.2 % 4.3 % 8.1 % 8.1 % 8.2 % 7.2 % 5.5 % 2.3 % 2.6 % 2.7 % 2.8 % 3.1 % 2.4 % 2.0 % 2.3 %
通脹率
(百分率)
10.9 % 2.8 % 16.2 % 2.4 % 0.7 % 3.5 % 6.3 % 4.7 % 14.0 % −0.7 % 4.8 % 4.2 % 4.5 % 4.8 % 2.9 % −0.9 % −0.8 % 3.3 %
國債
(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 ... 220 % 115 % 100 % 84 % 76 % 74 % 60 % 65 % 67 % 71 % 81 % 87 % 89 % 93 % 95 % 96 %

行業

[编辑]

農業、林業和漁業

[编辑]

農業產量增加,但佔經濟的比例穩步下降,2004年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2002年,約4%勞動人口從事農業。約旦河谷出產的水果和蔬菜是最賺錢的農作物,包括西紅柿、黃瓜、柑橘和香蕉,其餘作物尤其是穀物因缺乏穩定降雨而出現產量波動。對於整體經濟而言,漁業和林業的貢獻是微不足道。漁業由現場捕撈和水產養殖組成,比例各半,2002年活捕漁穫超過1,000噸。林業對經濟的貢獻更小,2002年砍伐原木約24萬立方米,絕大部分用作薪柴。[71]

安曼省的咖啡廳民宿

採礦和礦物

[编辑]

約旦的主要經濟出口礦物有鉀鹽和磷酸鹽,2003年出產約200萬噸鉀鹽,出口收入1.92億美元,是該國第二最賺錢的出口產品。2004和2005年的鉀肥產量分別為190萬和180萬噸。2004年出產約675萬噸磷礦石,出口收入1.35億美元,是第四大出口產品。2005年出產640萬噸磷酸鹽原料,是世界第三大生產國。除上述兩種主要礦物外,約旦也開採少量未精製的鹽、銅礦石、石膏、錳礦石和製造陶瓷的礦物前體(如玻璃砂、粘土和長石)。[71]

工業和製造業

[编辑]

2004年,約旦的工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約26%,其中製造業、建造業和採礦業分別佔16.2%、4.6%、3.1%。2002年,該行業僱用超過21%的勞動人口。主要工業產品有鉀鹽、磷酸鹽、醫藥、水泥、成衣和化肥。建造業是最有前景的行業,在過去幾年中,總部設於約旦的外國企業對住房和辦公室的需求迅速增加,以便進入伊拉克市場。製造業同時增長,2005年佔國內生產總值近兩成,這在很大程度上受惠於2001年獲美國參議院於批准的美國-約旦自由貿易協定,全國各地建立約13個合格工業區(QIZ),免稅進入美國市場,大部分生產輕工產品,尤其是成衣。根據約旦政府,2004年合格工業區出口總額近11億美元。[71]

約旦與美國簽署阿拉伯世界第一份自由貿易協定,使美國成為該國的重要市場之一,將在2010年消取幾乎所有行業的出口貿易障礙。約旦與中東、北非和其他地區簽署貿易協定,將為帶來更多好處,如《阿加迪爾協議》被視為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前奏。約旦最近也與加拿大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此外,大量工業區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成本低廉的公共事業和改善基礎設施,有助培育新發展。約旦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也是促進投資和刺激經濟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在增值領域。約旦沒有天然資源,但有豐富的鉀鹽和磷酸鹽儲量,被廣泛應用於化肥生產。2008年,這些行業的出口總價值預計10億美元。其他重要工業包括醫藥和紡織品,前者2006和2008年上半年出口量分別為約4.35億和2.6億美元,而後者2007年出口總值11.9億美元。約旦工業擁有高價值,但該國面臨不少挑戰,依賴進口原材料使價格波動,食水和電力短缺導致持續發展困難。儘管如此,約旦的經濟開放,加上屹立多年的化肥和製藥業,將繼續為該國帶來穩實的外匯收入。[72]

亞喀巴市的超市(2010)

約旦擁有多個工業區和特殊經濟區,旨在增加出口量,發展為工業大國。馬弗拉克經濟特區專注於工業和物流,通過航空、公路和鐵路成為連接周邊國家的區域物流樞紐,甚至發展至歐洲和波斯灣。馬安經濟特區以工業為主,滿足國內需求,減少對進口的依賴。隨著全國鐵路系統正在建設中,約旦貿易增長預計顯著,加上地理位置和天然資源優勢,將成為地中海東部和中東地區的整體貿易樞紐。

電訊和資訊科技業

[编辑]

電訊業每年生產10億美元,固網、流動和數據服務核心市場的每年收益估計約8.36億約旦第納爾(11.8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5%。2001年電信自由化後,約旦的資訊科技業是該地區最發達和有競爭力。手機業現時是競爭最激烈的電訊市場,市場份額相當均勻地分布於三大運營商之間,佔有率分別是39%、36%和25%。2007年底數據顯示,市場朝著更平等的趨勢發展,其中一間公司的市場份額在短短一年間從2006年的47%下降至39%,用戶由其他兩家運營商所吸納。競爭加劇使定價更有利於消費者。目前,流動電話普及率為八成左右。

2000年,約旦制定進取的國家戰略,由國王直接領導私營機構舉措。約旦信息技術協會成立,發展私營機構,通過資訊科技業以準備發展新型經濟,並與約旦信息技術部合作,實現自動化和現代化的國家目標。最新的策略旨在訂下精確目標,將引領行業直至2011年。目前,電訊和資訊科技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間接比例為超過14%,數字包括外國投資和國內總收入。就業數目逐漸增長,2008年增至6萬個間接職位。政府正努力解決相關的就業和教育問題,通過發展信息和通訊技術的培訓和機會,以提高社會整體的滲透率。約旦政府為未來三年訂下目標,擴大行業規模近一倍至30億美元,增加互聯網用戶滲透率至50%。

1991年海灣戰爭後,該行業發展蓬勃,增長來自大量從海灣國家湧入的移民,科威特的約旦僑民佔大部分,總計人數約幾十萬,這股熱潮在很多方面影響約旦,其中包括電訊和資訊科技業。[73]

能源業

[编辑]

能源可能是約旦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挑戰。石油價格飆升,高峰期每桶超過145美元,致使約旦政府為該行業制定宏偉的計劃,投資140億美元,以處理國內資源缺乏的問題,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現時進口能源佔96%,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逐步增加,在2020年和2035年分別滿足一成和六成需求。2007年,政府宣布縮減能源補貼,包括燃料和電力的累退補貼。另一方面,該國政府開放行業競爭,打算為所有規劃中的新能源項目進行國際招標。[72]

約旦與多數鄰近國家不同,沒有龐大的石油資源,嚴重依賴石油進口,以滿足國內能源需求。2002年,約旦已探明石油儲量為44.5萬桶(70,700立方米),2004年每日生產量40桶(6.4立方米)遠低於消耗量10.3萬桶(16,400立方米)。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4年石油每日進口量約10萬桶(1.6萬立方米)。2003年伊拉克入侵約旦,打斷從東面輸入的主要石油供應路線,當時在薩達姆·侯賽因統治下,通過陸路卡車運輸相對便宜的原油。自2003年底,亞喀巴港口的油輪成為替代補給路線。約旦的石油主要進口自沙特阿拉伯,其次是科威特和阿聯酋。該國為沙特和阿聯酋的原油提供補貼,但水平低於伊拉克原油。[71]

隨著油價持續高企,約旦開發其豐富油頁岩資源的興趣增加。該國總儲量估計約400億噸,其中40億噸可以開採,合共生產280億桶(4.5立方公里)石油,日產量達10萬桶(16,000立方米)左右。約旦的油頁岩儲量是世界第四大,蜆殼公司巴西石油和愛沙尼亞能源公司(Eesti Energia)等數間公司正與該國政府談判開採油頁岩。

約旦的天然氣使用量增加,以滿足國內能源需求,尤其在發電方面。2002年估計天然氣蘊藏量有限,只有約60億立方米,但新估計總量較高。2003年,該國生產和消耗估計約3.9億立方米天然氣,主要來自東部的里沙(Risha)氣田。2010年代早期以前,約旦的進口天然氣主要經阿拉伯天然氣管道輸入,該管道從埃及的阿里什油庫,經亞喀巴連接約旦北部兩座大型發電站,每年供氣量約10億立方米。[71]2013年,埃及的西奈半島出現叛亂活動,加上國內天然氣短缺,該國停止向約旦供應天然氣。有鑑於此,約旦在亞喀巴港建造液化天然氣油庫,以便天然氣進口。2017年,連接以色列的小型天然氣管道完工,向死海地區附近的阿拉伯鉀鹽公司(Arab Potash)工廠供氣。2018年,約旦正在建設連接以色列北部的大型管道,預計將於2020年開始運營,每年輸送3億立方米天然氣,以滿足大部分的天然氣需求。[74]

約旦的電力,主要來自國營的約旦國家電力公司(NEPCO),佔總量94%。2000年代中期以後,當局倡行私有化措施,以增加獨立的發電設施,比利時公司開始運營安曼附近一座新發電站,估計容量為450兆瓦。約旦的其他主要電力來源,包括扎爾卡和亞喀巴的發展站,容量分別為400兆瓦和650兆瓦。2003年,約旦全國消耗近80億千瓦小時的電力,而發電量只有75億千瓦小時。2004年,發電量上升至87億千瓦小時,但產量必須持續增加以滿足需求,政府估計將每年增長約5%。約旦約99%人口使用電力。[71]

運輸

[编辑]

2007年,約旦的運輸和通信業佔21.4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一成左右。約旦政府清楚知道運輸業對服務和工業導向經濟的重要性,在2008年制定新的國家運輸策略,旨在使該行業得以改善、現代化和進一步私有化。伊拉克的安全危機持續,目前沒有解決辦法,有利於約旦運輸業的整體前景,該國是前往伊拉克的貨物和人流的主要樞紐之一,而約旦的遊客量亦不斷增加。在不久的將來,約旦運輸業有多項重要發展,包括亞喀巴主要港口搬遷、國家鐵路系統落成、阿勒婭王后國際機場興建新客運大樓。燃油價格波動對運營成本造成負面影響,阻礙該行業增長,平均增長率約6%。另一方面,燃料價格不穩定提供大量誘因,推動私人投資替代交通工具,例如公共巴士和改進火車。[72]

媒體及廣告

[编辑]

約旦的國營媒體有重要的影響力,但近年媒體業努力進行私有化和自由化。市場研究公司易普索根據官方數字,估計廣告業在媒體宣傳的花費約2.8億美元,其中八成用於報紙,其次是電視、廣播和雜誌。2007年,約旦取消推出第一家私營電視台ATV,國營的約旦電視JTV繼續是唯一的電視台。近年約旦的博客、網站和新聞門戶網站數量大幅增加,以作為新聞信息來源。媒體種類增加是好現象,將推動廣告收入和私人發展。

2007年,約旦廣告業表現出色,錄得增長30%。大多宣傳專家預計,在近十年兩位數增長後,將在2008年相對放緩。2008年上半年沒有大型活動的計畫,有別於2007年。約旦的人均廣告業支出正追趕地區其他國家,增長率將隨著行業成熟而逐步減少。2000年廣告總支出7,700萬美元,2007年增加至2.8億美元,增長率為260%。2007年,電信業是最大的廣告來源,佔市場份額兩成左右,其次是銀行及金融業(12%)、服務業(11%)、房地產(8%)和汽車業(5%)。該行業的未來首要工作,包括發展職業培訓、利用新媒體市場,以渡過經濟衰退期。[72]

服務業

[编辑]

服務業佔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七成以上,在2002年聘用近四分之三的勞動人口。 [71] 無論是根據區域或國際標準,約旦的銀行業被普遍認為是先進的。2007年,15間上市銀行的利潤總額為6.4億約旦第納爾(折合約9.09億美元),增長14.89%。2007年強勁增長達6%,年底淨信貸金額增加至179億約旦第納爾(折合約254億美元),增長20.57%,主要來自貿易、建築和工業。2006年安曼證券交易所市場大瀉,許多受影響的銀行在2007年專注於核心銀行業務,淨利息及佣金收入增加至13.2億約旦第納爾(折合約18.7億美元),增長16.65%。2007年股市回升,投資組合總收益損失減少。按照環球標準,約旦銀行業的規模屬於小型,但引起的區域投資者強烈興趣,他們大多來自黎巴嫩和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約旦中央銀行的新規定,加上政局穩定,有助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同時保守政策避免受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打擊。2009年,約旦是少數銀行溢利的國家之一。[72]

根據約旦央行數字,2007年建築業表現強勁,估計貢獻4.77億約旦第納爾(折合約6.78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25%。大安曼市(Great Amman Municipality)首都總體規畫完成,面積從現時700平方公里,將在2025年增加到1,700平方公里,安曼正從低層建築物為主流,逐步發展高樓大廈。除安曼以外,其他城市均有重大發展,扎爾卡快速建造住宅,亞喀巴改造成商業和旅遊中心,死海沿岸建設一系列高級酒店和旅遊度假區,同時正在興建機場新客運大樓、安曼環城公路和來往首都和扎爾卡之間的輕軌系統。

2007年約旦的建設和房地產市場繼續增長,但較往年放緩,土地測量局錄得貿易額56億約旦第納爾(折合約80億美元),高於2005年52億約旦第納爾(折合約74億美元)。2004年和2005年增長率分別為75%和48%,房地產在驚人增長時期過去後,仍因持續供不應求而前景光明,該國繼續是吸引外國企業、購買第二房產者和海外工作約旦人的投資目的地。約旦人口持續大幅增長,加上處於中東心臟的優越地理位置,是利好的主要市場因素,未來幾年前景將是光明。約旦正在多處建設甲級辦公空間,預計需要幾年時間來消除供求差距。隨著安曼零售市場可能在短期內飽和,地產開發商轉向其他城市興建超市和商場。

約旦的保險市場有29家公司營運,相對人口只有570萬,情況算是飽和,監管機構鼓勵進行兼併和收購活動。在市場保費份額方面,汽車保險佔42.4%、醫療保險佔18.6%、火災和財產損失17%、人壽保險9.8%、海洋和運輸7.9%及其他保險4.3%。2006年保險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52%,較2005年的2.43%上升,短期和長期的目標分別訂為7%和10%。約旦的保險業擁有巨大潛力,現時尚未完全發展,面對的兩大挑戰包括地區價格上漲和消費者對產品缺乏認識,而宗教等文化因素增加滲透市場的難度。約旦的生活成本上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8年通脹率達9%,但薪金水平不變,消費者的可用收入減少。約旦人普遍考慮把支出優先,而強制汽車保險以外的產品被視為奢侈品。在未來一年,保險市場可能出現少量變化。業界人士期望,監管機構和法律制度工作者充分合作,以改善保險法律。[72]

旅遊業

[编辑]

約旦旅遊業的有利因素包括歷史深厚、古老遺址、溫和地中海氣候、地理環境多樣化,現時潛力未有充分發揮。儘管國王利用個人魅力,加上推銷活動日漸成熟,但旅遊業仍受到地區政治不穩的不利影響。2004年約旦旅客超過500萬人次,旅遊業收入13億美元,收入在2005年上升至14億美元。約旦的旅遊貿易大部分來自中東其他地區,原因是較鄰國相對穩定、開放和安全,[71]這有助未來幾年該行業的增長潛力。旅遊業仍然是約旦經濟的重要部分,佔國內生產總值一成,提供約3萬個直接工作崗位。2007年,阿拉伯和海灣的遊客數量下降,旅遊業整體仍穩步增長,2007年首11個月收入21.1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18.6億美元增加13%。

2004年國家旅遊戰略(NTS)成立,負責監管旅遊業直至2010年,目標把旅遊收入翻倍和增加旅遊相關的工作崗位至91,719個。首個目標已經達成,而第二個目標面對挑戰,從業人數從2004年的23,544,上升至2007年的35,484。雖然增幅相當驚人,但數目仍不到目標9萬的一半。該戰略計畫把約旦發展為高檔遊客的精品目的地,並列出七個優先項目或小型市場,包括文化遺產(考古學)、宗教、生態旅遊、健康、歷險、會展(MICE,會議、獎勵旅遊、大會和展覽)、郵輪。

約旦旅遊局的推廣預算,從去年600萬約旦第納爾(折合約852萬美元),增加至1,150萬約旦第納爾(折合約1,630萬美元)。約旦旅遊業增長平穩,加上正在籌備大型項目,在過去幾年整體上有所改善,但仍須加強基礎設施和推廣工作。[72]

農村商業

對外貿易

[编辑]
2006年約旦出口
約旦出口比重

自1995年以來,經濟增長一直在低水平,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僅1.5%左右,官方公布失業率一直徘徊在14%,而非官方估計為兩倍。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高企,並持續增加,但由於貨幣政策穩健和與美元掛鉤,通脹水平仍然很低。製成品的出口量每年上升9%。貨幣穩定性一直加強,即使1998年地區局勢出現緊張,其後1999年侯賽因國王病重逝世。

約旦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預期貿易和旅遊業增長,但結果令人失望,與約旦河西岸地區加沙地帶的貿易受到安全相關的限制,導致出口大幅下降。阿卜杜拉國王登位後,改善與波斯灣阿拉伯國家和敘利亞的關係,但真正經濟利益甚微。最近,約旦著重加入世貿組織和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出口帶動增長。

投資

[编辑]

2005年,世界銀行估計約旦上市公司的市值為376.39億美元。[75]

薪金

[编辑]

2015年求職網站Bayt.com進行中東及北非薪酬調查顯示,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的受訪者中有49%對2014年的加薪幅度感到滿意,比例高於黎凡特地區的42%。[76]

亞喀巴

[编辑]

亞喀巴人口只有10萬,卻成為吸引投資的模範,國內和國外投資在十年內急劇增加,人口將在未來10年翻倍。該鎮享有天然優勢,位於約旦南端紅海沿岸,處於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毗鄰蘇伊士運河,前往中東和非洲的重要貿易中心相當便捷。亞喀巴擁有約旦唯一的深水港,佔據大部分該國有限的27公里海岸線。2001年亞喀巴經濟特區(ASEZ)成立,負責這方面的發展。

亞喀巴經濟特區佔地375平方公里,提供多項稅收和關稅優惠政策、完整的利潤匯回權利、靈活的經營法規。大多數經濟活動統一徵收5%的稅率,對進口商品沒有徵收關稅,沒有貨幣限制,沒有對企業土地徵收物業稅。此外,總部設於經濟特區的公司可聘請七成外國工人,該做法因以前失業問題而惹起爭議。約旦全國的投資組合增長,約旦投資委員會指經濟特區超過投資目標33%。2006年投資金額約80億美元,較原定2020年目標60億美元高出約20億美元。經濟特區預計將進一步吸引120億美元投資,橫跨多個行業,包括旅遊、金融和工業。2008年實施的發展法,旨在制定通用框架,適用於亞喀巴模式的特殊發展區域。[72]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18.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2. ^ World Bank forecast for Jordan, June 2018 (p. 152) (PDF). World Bank.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9).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The World Factbook. CIA.gov.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6). 
  4. ^ Poverty headcount ratio at national poverty lines (% of population). data.worldbank.org. World Bank. [201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5. ^ Income Gini coefficient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 UNDP. [2018-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0). 
  6. ^ 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 Jordan. Doingbusiness.org. [2017-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7. ^ Sovereigns rating list. Standard & Poor's.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8. ^ 8.0 8.1 Rogers, Simon; Sedghi, Ami. How Fitch, Moody's and S&P rate each country's credit rating. The Guardian. 2011-04-15 [201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9. ^ What We Do. [201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0). 
  10. ^ World GDP Ranking 2015. [2016-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11. ^ 存档副本.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7). 
  12. ^ Archived copy. [201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0). 
  13. ^ 13.0 13.1 Jordan is Sliding Toward Insolvency. KIRK H. SOWELL.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6-03-18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3). 
  14. ^ Jordan: Economic impact of the Syrian war’s next stage. Global Risk Insights. [2019-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8). 
  15. ^ Gov’t readying for refugee donor conference. The Jordan Times. 2015-10-05 [2015-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6). 
  16. ^ Omar Obeidat. 'IMF programme to yield budget surplus in 2019'. The Jordan Times. 2016-06-21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1). 
  17. ^ Slowing Jordan’s Slide Into Debt. Kirk Sowell. Carnegie. 2018-03-22 [2018-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5). 
  18. ^ 存档副本.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7). 
  19. ^ CIA World Factbook - People
  20. ^ 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 | Data. Data.worldbank.org.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8). 
  21. ^ Country Rankings: World & Global Economy Rankings on Economic Freedom. Heritage.org. 2012-10-31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22. ^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0–2011 (PDF).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3-01-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4-24). 
  23. ^ 2010 KOF Index of Globalization (PDF). [2013-01-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3-08). 
  24. ^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Imf.org. 2003-09-05 [201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25. ^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Programme Management Uni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7-19). 
  26. ^ Tables of modern monetary history: Asia. Web.archive.org. 2009-02-24 [201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4). 
  27. ^ Report of the Working Party on the Accession of 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6-25.
  28. ^ Jordan's accession to GCC garners mixed reactions in Qatar. Al-Shorfa.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9. ^ Global Retail Expansion: Keeps On Moving. A.T. Kearney. [201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30. ^ Most Expensive Countries to Live in (PDF). [2010-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5-01). 
  31. ^ Jordan: Country Profile – Geography, History,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Population and Economy. Oxfordbusinessgroup.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1). 
  32. ^ World Economic Forum – Global Enabling Trade Report. Weforum.org. 2010-05-19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9). 
  33. ^ Jordan-US FTA. Jordan-US FTA. [201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6). 
  34. ^ https://www.amazon.com/Workers-Remittances-Jordan-Macroeconomic-Determinants/dp/365925839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Assaf, G. (2012), Workers' Remittances in Jordan,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Germany.
  35. ^ Al-Assaf, G. and Al-Malki, A., (2014), Modelling the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Workers’ Remittances: The Case of Jord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Issues, Vol. 4, issue 3, p. 514-526.
  36. ^ The Times (PDF) (London) http://jobs.timesonline.co.uk/document/5c1b56fe-503a-40ff-ab4e-28aaf71ec6c6.pdf.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永久失效連結]
  37. ^ A central server: The country is becoming a base for regional operations | ICT | Jordan. Oxford Business Group.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6). 
  38. ^ Programing potential: Rising penetration levels spur new focus on the sector | ICT | Jordan. Oxford Business Group.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6). 
  39. ^ Unemployment down to 11.9% in Q4. The Jordan Tim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1). 
  40. ^ Suha Philip Ma'ayeh. Thousands protest in Jordan for third week – The National. Thenational.ae.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1). 
  41. ^ N. Zaqq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xport of Human Capital. A Contradiction?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migration on the economy of send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Jordan; PhD thesis 2006, p. 11
  42. ^ 42.0 42.1 Chapin Metz, Helen. Jordan: A Country Study:Agriculture.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1989 [200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1). 
  43. ^ SOFEX Jordan. [201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9). 
  44. ^ KADDB Industrial Park. Kaddb-ipark.com. 2009-10-09 [201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8). 
  45. ^ :: KADDB Industrial Park ::. Kaddb-ipark.com. [201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7). 
  46. ^ Cost of conflict in the Middle East (PDF). [2013-01-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7-05). 
  47. ^ Jordan: Fourth telecoms provider?. Oxford Business Group. [201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3). 
  48. ^ Ministry preparing to develop new ICT strategy. The Jordan Times.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7). 
  49. ^ Jordan seeks new operators in spectrum tender. Telecompaper. 2012-12-06 [201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50. ^ 40 Percent of U.S. Mobile Users Own Smartphones; 40 Percent are Android | Nielsen Wire. Blog.nielsen.com. 2011-09-01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5). 
  51. ^ Rooney, Ben. Internet in Middle East Still Short of Its Potentia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52. ^ Jordan- Local firm to develop games for BlackBerry smartphone, PlayBook users – middle east north africa financial network. MENAFN. 2012-06-30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53. ^ Sweis, Rana F. Jordanians Debate Role of Press.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9-14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3). 
  54. ^ Mobile phone penetration reaches 120 per cent | Jordan Business News | Amman Social Business Events | Press Release & opinions. English.business.jo.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9). 
  55. ^ Study says 61% of Jordanian households have computers | Technology. AMEinfo.com. 2012-06-20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0). 
  56. ^ Hani Hazaimeh. Domestic Internet penetration increases in 2010. The Jordan Times. 2010-06-13 [201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0). 
  57. ^ Survey: Global Investment House after last year's drop. Menafn.com. 2010-03-21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1). 
  58. ^ Cohan, William D. Jordan VC Firms Forging Mideast Silicon Valley: William D. Cohan. Bloomberg. 2012-02-05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9). 
  59. ^ Jordan to host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2013. The Jordan Times.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60. ^ Fashion week kicks off in Amman. English.alarabiya.net. 2012-11-09 [201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61. ^ Jordan's budding film industry. Globalpost.com. 2009-11-02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6). 
  62.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dp.org. [2013-01-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08). 
  63. ^ Business Articles – Lebanon 4th on MENA Quality of Life Index. The Daily Star. 2010-01-05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6). 
  64. ^ Security & Political Stability. Jordaninvestment.com.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5). 
  65. ^ Interactive Infographic of the World's Best Countries. Newsweek. 2010-08-15 [201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 
  66. ^ The 2011 Legatum Prosperity Index. Prosperity.com.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67. ^ 20,000 workers included under Social Security umbrella since May. Jordan Tim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4). 
  68. ^ High Wellbeing Eludes the Masses in Most Countries Worldwide. Gallup.com.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6). 
  69. ^ Jordan unveils $7bn housing project – Real Estate. ArabianBusiness.com. 2008-02-27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8). 
  70. ^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2018-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3) (美国英语). 
  71. ^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Country Profile: Jord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September 2006). 公有领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领域的内容。
  72. ^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Archived copy. [200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9). 
  73. ^ Naser, K., The Impact of Gulf War Immigration on the Growth of a Private Secto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dustry in Jordan and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on the sector. Dissertation.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May 21, 2000.
  74. ^ Ghazal, Mohammad. Israeli gas to Jordan expected in 2020 — official. The Jordan Times. 2018-07-05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75. ^ Data - Finance. [201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5). 
  76. ^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Salary Survey-May 201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yt.com. Retrieved 29 June 2015
  • Brand, Laurie. Jordan’s Inter-Arab Relation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lliance Maki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 Country Profile: Jordan 1995-96. London: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1995.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Jordan 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effreys, Andrew ed. Emerging Jordan 2003. London: The Oxford Business Group, 2002.
  • Maciejewski, Edouard and Ahsan Mansur eds. Jordan: Strategy for Adjustment and Growth.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6.
  • Piro, Timothy.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rket Reform in Jordan.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1998.
  • Prados, Alfred and Jeremy Sharp.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 for Congress. Jordan: U.S. Relations and Bilateral Issues. Washington, D.C.: Library of Congress, 2006.
  • Robins, Philip. Jordan to 1990: Coping with Change. London: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1986.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