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臺大文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文學院院館
类型學院(文學院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建立日期1945年
隶属國立臺灣大學
院长黃慕萱
副院长
  • 徐富昌
  • 李賢中
  • 吳雅鳳
  • 朱秋而
网站liberal.ntu.edu.tw
位於傅鐘椰林大道後方的文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簡稱臺大文學院,為國立臺灣大學十一學院之一,於1945年成立,前身為創立於1928年的「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

沿革

[编辑]
文學院人文大樓
  • 1928年,第11任臺灣總督上山滿之進發佈敕令第30號。其中規定:依據「帝國大學令」,設立臺北帝國大學。同時發佈之敕令第32號中,亦明定帝大設置「文政學部」及「理農學部」。
  •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並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原本之文政學部,即分別設置為「文學院」與「法學院」。文學院下設「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三學系。
  • 1947年,「外國文學系」成立。
  • 1949年,「考古人類學系」成立。
  • 1949年,「文科研究所」成立。
  • 1955年,外國文學系改稱「外國語文學系」。
  • 1957年,文學院決定自民國45學年度第二學期起,將文科研究所分為「中國文學研究所」、「歷史學研究所」、「哲學研究所」、「考古人類學研究所」四所。
  • 1961年,「圖書館學系」成立。
  • 1966年,「外國語文學研究所」成立。
  • 1967年,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分設「一般史組」、「近代史組」、「中國藝術史組」三組。同年,中國文學研究所與歷史學研究所設立博士班。
  • 1970年,外國語文學研究所設立博士班。
  • 1976年,文學院撤銷外國語文學系語言實習室,改設視聽教育館。
  • 1980年,「圖書館學研究所」成立。
  • 1982年,考古人類學系改稱「人類學系」。
  • 1983年,「語文中心」成立,分置「外國語文組」、「中國語文組」兩組。
  • 1985年,哲學研究所設立博士班。
  • 1988年,歷史學研究所之一般史組、近代史組合併。
  • 1989年,圖書館學研究所設立博士班。同年,歷史學研究所之中國藝術史組,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
  • 1994年,「日本語文學系」成立。同年,「語言學研究所」成立。
  • 1995年,「戲劇研究所」成立。同年,「佛學研究中心」成立;「佛學網路資料庫」亦建立。
  • 1996年,「音樂學研究所」成立。
  • 1997年,人類學研究所設立博士班。
  • 1997年,文學院接辦原史丹福大學主辦之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
  • 1998年,圖書館學系改稱「圖書資訊學系」。
  • 1999年,「戲劇學系」成立。同年,文學院將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改隸語文中心,其名為「國際華語研習所」。1999年10月,佛學網路資料庫改稱「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 2000年,藝術史研究所設立博士班。
  • 2002年,語言學研究所設立博士班。
  • 2003年,日本語文學系設立碩士班。同年,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改由圖書館接辦。
  • 2004年,「臺灣文學研究所」成立。
  • 2009年,受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中心支援下,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再由文學院接辦。
  • 2010年,臺灣文學研究所設立博士班。
  • 2011年,視聽教育館改稱「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同年,「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設立,「太平洋研究中心」與「臺灣研究中心」亦成立。
  • 2012年,「翻譯碩士學位學程」設立。
  • 2018年,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再由圖書館接辦。
  • 2019年1月7日,文學院人文大樓開始興建。

院長與副院長

[编辑]

中國文學系

[编辑]
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歷史學系,皆位於校總區之文學院內。該棟建物之門牌編碼為M5。

  日治時期昭和3年(西元1928年;民國17年),日本政府在臺灣成立臺北帝國大學,設文政、理農二學部。次年,文政學部「文學科」增設「東洋文學講座」,以中國文學為主要講授內容,此即本系之前身。久保得二先生為本講座之首任教授,神田喜一郎先生為助教授,二人於昭和4年(西元1929年;民國18年)年4月先後到任。昭和9年(西元1934年;民國23年)6月,久保得二先生因腦溢血病逝臺北寓所。同年11月,神田喜一郎先生升任講座教授,以迄中日戰爭結束。昭和10年(西元1935年;民國24年)另聘原田季清先生為本講座講師,後於昭和14年(西元1939年;民國28年)升任助教授,至昭和17年(西元1942年;民國31)年退任。此外,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民國25年)12月曾聘請東京帝國大學鹽谷溫先生來臺講學一個月。

       東洋文學講座之必修課程中,與中國文學相關者,初期有「東洋文學概論」、「東洋文學史」、「東洋文學講讀及演習」等,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民國20年)以後有「東洋文學普通講義」、「東洋文學特殊講義」、「東洋文學講讀及演習」等。然此類課程猶未及全部必修課程學分之半數,可見就研讀中國文學之領域而言,本講座之課程尚未臻完備。此時期主修「東洋文學」之學生亦少,臺籍畢業生前後僅田大熊、吳守禮、黃得時三人而已。唯久保與神田二先生均為日本著名漢學家,久保先生在臺任教期間曾籌組「南雅詩社」,創作大量漢詩漢文;神田先生在臺亦有豐碩之研究成果。凡此皆為中日學術交流史寫下奇異之一頁。久保先生逝世之後,其在臺藏書由臺北帝國大學購入,成立「久保文庫」,其中頗多與中國文學有關之古籍,尤多戲曲善本。又神田先生曾參與購入福州龔氏藏書三萬餘冊,成立「烏石山房文庫」,其中多四部古籍。此二文庫之圖書今藏於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仍經常為校內師生及海內外學者所參考利用。

       昭和20年(西元1945年;民國34年),臺灣、澎湖等歸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初擬改名「國立臺北大學」,後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依我國學制,將原各「學部」改稱「學院」,文政學部分為文學及法學兩學院,「科」改稱「系」。文學院初設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三系,本系由此乃正式成立。唯當時百廢待興,乃由中國國立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魏建功先生代為邀聘教員,參與規劃。民國36年底至37年中(西元1947年至1948年)由許壽裳、喬大壯二先生相繼擔任系主任,二先生旋相繼去世。民國37年(西元1948年)8月,臺靜農先生出任系主任,其後主持系務長達二十年,對本系之穩定與發展貢獻甚鉅。民國46年(西元1957年),本系設立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民國56年(西元1967年)復增設博士班。民國61年(西元1972年)又於本校夜間部增設中國文學系,民國86年(西元1997年)夜間部改制為進修學士班,此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起停招。民國97年(西元2008年)成立「國際學生學士班」,採小班菁英式教學,提供有志於華語文及漢學研究之外籍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

       本系在民國34(西元1945年)成立之初,聘吳守禮、黃得時二先生為副教授,延續部份原臺北帝國大學之學風。民國35年(西元1936年)起,魏建功、許壽裳、喬大壯、臺靜農等學者相繼由中國大陸來臺講學,裴溥言、廖蔚卿、金祥恆諸先生先後受聘為助教,本系乃得接續中國大陸中國文學系之學術傳統。民國37年(西元1948年)以後,戴君仁、洪炎秋、劉仲阮、毛子水、董作賓、董同龢、孫云遐、史次耘、王叔岷、屈萬里、何定生、牟潤孫、李孝定、蔣復璁、張敬等望重士林的先生陸續至系任教。諸先生學問各有專精,因得以讓本系在各個領域均有所發展,為本系草創時期奠定良好基礎。本系作為全國最早奠立的中國文學系,早已具備學科綜合、領域完整的特色,形成了本系辦學的優勢。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作為全國第一個成立的中文系,在七十餘年的歷史中,一方面接受中國大陸來臺學者所承續的國學傳統,一方面也因為民國六、七零年代以後快速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逐步發展出在地特色。在研究上,植基於堅實的文獻解讀、背景探究,同時能進一步向跨領域的區域研究或文化研究拓展邁進;在教學上,則以厚植文本詮釋能力,強化語文分析與應用能力,培育具有豐厚文化素養的博雅之士為目標。

外國語文學系

[编辑]

歷史學系

[编辑]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前身係1928年所創立之「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是系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具現代化的史學教學和研究單位,亦為今日臺灣歷史學界之學術研究重鎮。自1974年起,其開始出版《臺大歷史學報》,以供歷史研究者來發表各自之研究成果,影響臺灣學術界深遠。

哲學系

[编辑]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是臺灣歷史最悠久之哲學教育與哲學研究單位。前身係1928年所創立之「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哲學科」。今日,其設立宗旨在於培養品學兼備的哲學專業人才,以進而關懷他人與服務社會。是系每年會出版兩期之《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以供哲學研究者來發表其學術成果;亦與文學院中其他系所來共同編輯、出版《臺大文史哲學報》。

知名系友

[编辑]
  • 勞思光:哲學家,中央研究院第24屆院士。
  • 鍾彩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
  • 王曉波:政治評論員。
  • 邱義仁:政治家。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
  • 孫效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 林鴻信:臺灣神學院院長。
  • 林照田: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 朱建民:華梵大學校長。
  • 妙慧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主任。
  • 郭蕙玉:臺新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
  • 伍至學:華梵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 黃俊威: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所長。
  • 鄺錦倫:東海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 游淙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 尤惠貞:南華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 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
  • 洪裕宏: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所長。
  • 賴賢宗: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
  • 戴華:國立成功大學人文學中心主任。
  • 龔卓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所長。
  • 蘇子敬: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
  • 陳明秀:《台北二一》之監製,該片曾獲得第49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 莊益增:《無米樂》之導演,該片曾獲得第4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首獎。
  • 耿一偉:第1任國際劇評人協會(IATC)臺灣分會秘書長。
  • 鄭麗君:文化部部長。

人類學系

[编辑]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考古學人類學之教學研究單位,目前亦是臺灣唯一擁有完整的人類學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之教育單位。其源自於「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土俗人種學講座」。雖該講座並非學科,因此不招收學生,不過其仍在考古學者移川子之藏的主持下,於1935年時,完成重要的民族誌著作——《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台湾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其成果有目共睹,這為臺灣考古人類學研究的日後發展,奠定了重要之基礎。而在臺北帝國大學改名為國立臺灣大學後,該講座亦被更名為「民族學研究室」,並附屬於歷史學系之中。1949年時,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濟的指導下,於臺大文學院成立了「考古人類學系」,同時亦接收了民族學研究室的各項資源。
考古人類學系在成立之後,其一方面研究以殷墟為首的中國考古學課題;在另一方面則繼承了日治時期以來的臺灣考古學傳統。是系曾多次組織考古隊,以從事圓山遺址十三行遺址等臺灣史前遺址的發掘工作;也深入各地調查,以研究臺灣原住民的各族文化與生活方式。在1970年代,其參加濁大計畫等學術工程,並伴隨新考古學等考古學理論引進臺灣後,至今日,依然為臺灣的考古學、人類學之教學研究而黽勉從事。

知名系友

[编辑]
  • 張光直: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中央研究院第10屆院士。曾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 李亦園:人類學家,中央研究院第15屆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亦曾籌設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並擔任該院之首任院長。
  • 黃樹民:人類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
  • 臧振華: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第30屆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
  • 黃應貴:人類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

圖書資訊學系

[编辑]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設立於1961年,先後於1980年、1989年設立碩士班與博士班,為國內第一個完整之圖書館學教育場所。為充分反應時代發展之趨勢,遂於1998年正式更名為圖書資訊學系。本系教學與研究範疇在基礎的「圖書館學」之外,更進一步擴展至「資訊科學」、「教學科技」和「知識管理」等相關領域。本系之教育與研究,以資訊內涵為重點,以資訊服務為依歸,在配合政府發展資訊建設之政策上,實扮演舉足輕重之角色。

知名系友

[编辑]
  • 鄒開蓮:Oath 亞太區董事總經理、Yahoo!亞洲區資深副總裁、前Yahoo!奇摩總經理。
  • 黃麗姿: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夫人。
  • 曾淑賢: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
  • 林秋燕: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局長。
  • 馬西屏:記者、作家、政治評論員。
  • 周宇廷:現任大輿地圖出版社社長。
  • 黃明明:公共電視台主播。
  • 汪用和:臺灣電視新聞女主播。現為Yahoo TV《爸媽有事嗎?》主持人。

日本語文學系

[编辑]
日本語文學系、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位於校總區之校史館(舊總圖書館)內。該館之門牌編碼為M3。

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成立於1994年,是臺灣國立大學中首設日文學系者。目的是為培養學生學習、研究日本語文之能力,以進而造就日本語文專業人才。為延續且落實學士班之教育目標,培養具專業日文素養及國際觀之多元人才,其於2003年設立碩士班。

戲劇學系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 李東華著,《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編,《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院史稿(1928—2008)》,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年。
  • 項潔主編,《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 吳密察、柯慶明、葉國良主編,《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12)》,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
  • 歐素瑛著,《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市:臺灣書房,2012年。
  • 歐素瑛著,《臺北帝國大學與近代臺灣學術的奠定》,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20年。

註釋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