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鄢郢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鄢郢之战

鄢郢之戰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对楚国发动的一场重要战役。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国力大幅削弱,再无力单独对抗秦国。

鄢郢之戰
日期前279年-前278年
地点
邓、鄢、西陵、郢至竟陵
结果 楚军大败,首都郢被攻陷,国力大损
参战方
秦國 楚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白起 楚頃襄王
兵力
约十五萬人[1] 十萬人
伤亡与损失
五萬人 数十万城中军民[2]

前279年,白起引水灌城攻克鄢城(今湖北宜城),城中数十万军民遇难。

前278年,白起攻陷楚国都城(今湖北荊州),夺取了洞庭湖周围大量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至安陆(今湖北安陆云梦一带)的广阔土地。楚国损失半数领土,被迫迁都于陈。

白起因战功被封为“武安君”。

秦昭襄王时期的秦楚关系[3]

[编辑]

前306年,18岁的秦昭襄王即位。其母宣太后(芈八子)是楚国人[4]。昭襄王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支持下登上王位[5],任命魏冉为将军负责咸阳防务[6]

前305年,秦国发生权力斗争,庶长嬴壮与部分大臣及公子密谋叛乱,最终被魏冉镇压。此后,宣太后掌控朝政,任用魏冉,权势显赫[7]。楚系外戚宣太后、魏冉和芈戎重视与楚国的关系。

前304年,秦昭襄王与楚怀王会盟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归还上庸,改善了秦楚关系。[8][9]

前303年,齐、韩、魏三国因楚国背弃合纵同盟联合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熊横(后来的楚顷襄王)为质,向秦国求援。秦昭襄王派军救援,三国联军撤退。[10]

前302年,熊横因私斗杀死秦国大夫后逃回楚国[11],激怒秦昭襄王,导致两国关系恶化。

前301年,秦国联合韩、魏、齐三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唐昧及两万士兵,夺取重丘(今河南泌阳)[12][13]。为进一步打击楚国,秦昭襄王派泾阳君嬴巿为质前往齐国[14]

前300年,华阳君芈戎率军再败楚军,斩杀楚将景缺及两万士兵[15]。楚怀王恐慌,急忙将太子熊横送至临淄,请求齐湣王调解秦楚关系。

前299年,秦军继续进攻楚国,夺取八座城池并杀楚将景快[16][17]

秦昭襄王以“恢复两国关系”为名,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晤,楚怀王到达后被劫持至咸阳。昭襄王以君臣之礼接见,并要求楚怀王割让黔中地区,遭到拒绝后将其软禁[18]。楚国高层随后迎回太子熊横登基为楚顷襄王,楚国转而与齐国结盟。

前298年,楚顷襄王派使者告知秦昭襄王“楚国已立新君”。秦昭襄王闻讯震怒,立即发兵进攻楚国,斩杀楚军5万,夺取15座城池。

前296年,楚怀王逃回楚国未遂,病死于咸阳。这成为一次重大外交事件。秦昭襄王出于道义,将楚怀王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对此哀伤不已,诸侯也因此对秦国的行径感到不满。自此,秦楚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19][20]

前293年伊阙之战秦国大胜后,秦昭襄王写信挑战楚顷襄王。楚顷襄王因畏惧秦国强大,谋求与秦国重新和好。

前292年,楚顷襄王派使者迎娶秦国公主,秦、楚两国重新交好[21]

前285年,秦昭襄王与楚顷襄王在宛地(今河南南阳)会面,缔结和约。

前283年,两国君主又分别在楚国鄢城(今湖北宜城)和秦国穰地(今河南邓州)会见。[22]

背景

[编辑]

前281年,楚顷襄王召见了一位擅长用轻弓射猎大雁的人。他告诉楚王,自己的技艺不过是雕虫小技,作为一个拥有五千里土地和百万士兵的强国,楚国应当像射鸟一样进攻周边国家,以成就霸业[23]。这让楚顷襄王想起父亲楚怀王客死秦国的屈辱,决定与秦国断交,并派使者联络齐国和韩国,准备攻打秦国[24]

秦昭襄王得知楚国的计划之后,立即调整了秦、楚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开始从两个方向大规模进攻楚国。[25]

前280年,秦昭襄王命令将领司马错征发陇西郡士兵,通过蜀地东进,攻打楚国,夺取了黔中郡,楚顷襄王被迫割让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26][27](此后,史料中不再提及司马错的任何活动和他的卒年,有人推测他可能在不久后去世。)

同时,秦昭襄王赦免了一批罪犯,把他们迁往南阳郡,为进一步进攻楚国做准备。[28]

前279年,为全力对楚国作战,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会晤,修复关系,暂时休兵[29](前280年,白起曾率军攻打赵国,夺取了光狼城)。

秦、楚关系正常化维持了十多年,秦国趁机削弱韩、赵、魏三国,而齐国在五国伐齐后元气大伤。当秦国再次进攻楚国时,局势对楚国更加不利。

指挥鄢郢之战的秦国主将白起

过程

[编辑]

前279年,秦昭襄王派刚从赵国战场归来的大良造白起率军南下,经武关进攻楚国。

此时,楚国政治腐败,楚顷襄王未能修缮国政,大臣们争权夺利,谄媚之人掌握权力,贤良忠臣遭到排挤,导致民心涣散,城池年久失修[30]

分析两国形势后,白起决定沿汉江直下,直接进攻楚国核心统治区域。

白起率数万(有人估计在5-6万左右)秦军沿汉江东下,攻占沿岸重镇。他下令拆毁桥梁,焚烧船只,断绝退路,以示决战之决心,并沿途征集粮食,补充军需[31]。楚军在本土作战,因过于关心自身家族利益,士气低落,面对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32]

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占楚国汉水流域的重要据点邓城(今湖北襄阳北),继而越过汉水,进逼鄢城(今湖北宜城)。[33]鄢城是楚国别都,是楚国国都郢城(今湖北荆州)的北方门户,楚国在此集结重兵,以阻止秦军南下。

双方在鄢城展开激战,楚军凭城坚守,秦军久攻不下。白起采取了引水灌城的战法,利用汉水支流蛮水(夷水)的地形优势(自城西流向城东),在鄢城西百里处的夷水上修筑堤坝蓄水,并建造长渠(后改建为水利工程白起渠用于蓄水引水灌溉)将水引入城内。最终,河水浸泡导致鄢城东北角崩溃,城中数十万军民遇难[34]

攻克邓城和鄢城后,秦国赦免了一批罪犯,白起将他们迁往这个地区,利用移民来强化秦国在当地的统治,[33]同时率军攻占了位于长江边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切断了郢城与西面巫郡的联系。[35]

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率军南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随后,西进至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焚烧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园;东进占领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肃清郢都周围地区,深入长江以南。此战后,秦国占领了楚国洞庭湖周边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至安陆的大片土地,[36][37]并以郢城为郡府,设立南郡。楚国失去半数领土,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又称郢陈,今河南省淮阳县)。[38]白起因战功被封为武安君。[39]

战后

[编辑]

前278年6月6日,楚国贵族屈原目睹国家败亡,愤而投身汨罗江自尽。[40]

鄢郢之战后,楚国国力大损,秦国乘胜扩大战果。前277年,秦国派大军进攻楚国,再次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并首次设置黔中郡[註 1][41][42]

前276年,楚顷襄王趁白起转攻魏国之机,集结东部各地十余万军队向西反攻,收复巴东长江沿岸的十五座城邑。[43]然而,南郡仍在秦国的控制之下,成为其向南进军的基地。

华阳之战后(前273年),韩、魏两国被迫屈服于秦国。秦昭襄王准备命令武安君白起与韩、魏联军共同进攻楚国。春申君黄歇作为楚国使者来到咸阳,担心白起会攻打楚国。他上书秦昭襄王,分析了秦、楚与韩、魏的关系,指出秦、楚交战可能给韩、魏带来机会。秦昭襄王认可了黄歇的观点,命令白起停止进攻,撤回韩、魏军队,并派使者与楚顷襄王重新建立友好关系。黄歇接受盟约返回楚国,被楚顷襄王任命为左徒,参与朝廷事务。前272年​,楚顷襄王派太子熊完前往秦国做质子,并派黄歇随同,秦楚关系再次得到缓和。[44]此后,秦楚两国维持了近十年的友好关系。

注释

[编辑]
  1. ^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期间黔中郡等地可能被楚国夺回,所以才出现这种记载。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
  2. ^ 《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3. ^ 赵国华; 叶秋菊. 秦战争史.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0-12. ISBN 9787560446585. 
  4. ^ 《史记·秦本纪》: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
  5. ^ 《史记·穰侯列传》: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
  6. ^ 《史记·穰侯列传》: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7. ^ 《史记·穰侯列传》: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8. ^ 《史记·秦本纪》: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与楚上庸。
  9. ^ 《史记·楚世家》:二十五年,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
  10. ^ 《史记·楚世家》:二十六年,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于秦,三国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质于秦而请救。秦乃遣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国引兵去。
  11. ^ 《史记·楚世家》: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鬬,楚太子杀之而亡归。
  12. ^ 《史记·秦本纪》: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13. ^ 《史记·楚世家》: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
  14. ^ 《史记·秦本纪》:泾阳君质于齐。
  15. ^ 《史记·楚世家》: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
  16. ^ 《史记·秦本纪》:奂攻楚,取八城,杀其将景快。
  17. ^ 《史记·楚世家》: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
  18. ^ 《史记·楚世家》: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驩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驩,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雎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柰何绝秦之驩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19. ^ 《史记·秦本纪》: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
  20. ^ 《史记·楚世家》: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绝。
  21.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六年,秦使白起伐韩於伊阙,大胜,斩首二十四万。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原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顷襄王患之,乃谋复与秦平。七年,楚迎妇於秦,秦楚复平。
  22.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於鄢。其秋,复与秦王会穰。
  23. ^ 《史记·楚世家》:“小臣之好射鶀雁,罗鸗,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也。且称楚之大,因大王之贤,所弋非直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弋战国。故秦、魏、燕、赵者,鶀雁也;齐、鲁、韩、卫者,青首也;驺、费、郯、邳者,罗鸗也。外其馀则不足射者。见鸟六双,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其乐非特朝昔之乐也,其获非特凫雁之实也。王朝张弓而射魏之大梁之南,加其右臂而径属之于韩,则中国之路绝而上蔡之郡坏矣。还射圉之东,解魏左肘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且魏断二臂,颠越矣;膺击郯国,大梁可得而有也。王綪缴兰台,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若王之于弋诚好而不厌,则出宝弓,碆新缴,射噣鸟于东海,还盖长城以为防,朝射东莒,夕发浿丘,夜加即墨,顾据午道,则长城之东收而太山之北举矣。西结境于赵而北达于燕,三国布鹤,则从不待约而可成也。北游目于燕之辽东而南登望于越之会稽,此再发之乐也。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今秦破韩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也;伐魏而无功,击赵而顾病,则秦魏之勇力屈矣,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王出宝弓,碆新缴,涉鄳塞,而待秦之倦也,山东、河内可得而一也。劳民休众,南面称王矣。故曰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膺击韩魏,垂头中国,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鹤,方三千里,则秦未可得独招而夜射也。”
  24. ^ 《史记·楚世家》:于是顷襄王遣使于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
  25.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襄王因召与语,遂言曰:“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于是顷襄王遣使于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秦闻之,发兵来伐楚。
  26.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昭襄王)二十七年,错攻楚…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27.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
  28. ^ 《史记·秦本纪》:赦罪人迁之南阳。
  29. ^ 《史记·卷十六·六国年表》:(赵惠文王)二十年,与秦会黾池。
  30. ^ 《战国策·中山策》: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
  31. ^ 《战国策·中山策》: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国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掠于郊野,以足军食。
  32. ^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国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秦,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新,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
  33. ^ 33.0 33.1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
  34. ^ 《水经注·沔水》: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35.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拔鄢、西陵。
  36. ^ 《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
  37. ^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秦昭襄王)廿九年,攻安陆。
  38.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
  39.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
  40. ^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41.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
  42.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43.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
  44. ^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