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维基专题讨论:太平洋颱風季/存檔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议改名

现在的题目“太平洋颱風季”范围过于狭窄,建议改为“热带气旋”或“台风”。最好相应主题页也一起改名。—塔下人 (留言) 2008年12月30日 (二) 21:27 (UTC)

    • (:)回應:但是熱帶氣旋的範疇則太闊。我們與英文維基百科不同,英文的維基人遍佈全球,不過說到中文維基人,都只是遍佈亞洲。當我一看到太平洋颶風季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時,真的很馬虎,因為根本沒有人關注,亦不會有人關注,因為根本與我們不會有直接影響。
而且,其中一個難題是各颱風季都有不同的制度,最基本的是亞洲的叫颱風,美洲的則叫颶風。而且,風速的指印也有不同,例如這裡的熱帶低氣壓,北印度洋的是深氣壓;這裡的颱風,北印度洋的是超級氣旋風暴。
再不是可以另開專題叫熱帶氣旋,但相信除了這個專題外,只有太平洋颶風季較多人關注。
另外,我見過英文維基的熱帶氣旋專題,看到他們可以有總共113個特色條目;24個A等條目(中文維基未實行);255個優良條目,都是關於熱帶氣旋的,聽起來很誇張。但主要原因是英文維基百科對熱帶氣旋很關注,但中文維基百科則不是,但最緊要的是先推廣對中文維基人有影響的太平洋颱風季,之後才慢慢理會其它。—ACM 2008年12月31日 (三) 07:18 (UTC)


为什么没有中国气象局(CMA)的数据?

中国大陆是受太平洋台风影响的一个重灾区,然而本专题中却没有引用中国气象局的数据以及分级系统,也没有中国气象局的模板。希望予以改善!!喵喵咪呀 (留言) 2009年7月24日 (五) 11:37 (UTC)

中央气象台(NMC)可不可以?-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6日 (五) 04:28 (UTC)

應制訂地區用語轉換

應制訂地區用語轉換,譬如強烈熱帶風暴在台灣被稱為輕度颱風,颱風在台灣稱為中度颱風,超級颱風在台灣被稱為強烈颱風。「強烈熱帶風暴」等分級在台灣不使用(氣象專業單位如何我不知道,但中央氣象局的預報和民間都不曾見過),對台灣讀者來說有理解障礙。但不知該分級與台灣之「輕度─中度─強烈」分級是否完全對應?—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2月16日 (三) 04:40 (UTC)

太平洋颱風季颱風強度及命名轉換規則

由於各國所採用之標準不同(見颱風分級),我認為有必要統一颱風命名,以免字詞轉換錯誤。

我的想法是:

  • 颱風強度:
  • 方案一:
颱風強度以權責單位日本氣象廳JMA為準。不另加字詞轉換,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說明相當於各地什麼級別(User:未命名 提議)
  • 方案二:
颱風強度以分類最多的中國天文台或香港天文台為準,同樣以提示標明對應的各地級別

最主要是強度名稱,颱風名字轉換無問題。希望完成一致性的命名,不然又出現「超中度颱風」、「強烈輕度颱風」等等的錯誤名稱。—Frankou (對話頁) 2010年9月19日 (日) 02:39 (UTC)

需要為台灣名字做轉換,台灣名字與中港澳名字不同。-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19日 (日) 02:41 (UTC)
名字現在已經有轉換了,同前述,主要是強度名稱有問題。--Frankou (對話頁) 2010年9月19日 (日) 02:44 (UTC)
只針對西北太平洋則有違NPOV。
強度命名應以WMO分類為準,考慮各區稱呼有異,應一概按照RSMC分級命名之。--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9日 (日) 09:00 (UTC)

身為專題成員,對重點模板模板:颱風基礎資訊的變更表示不滿。

新模板中日本氣象廳的颱風級別被分為「熱帶低氣壓」、「颱風」、「颱風 (強)」、「颱風 (非常強)」及「颱風 (猛烈)」,但根據模板:JMA typhoon scale,日本氣象廳只分為「熱帶低氣壓」 (TD)、「熱帶風暴」 (TS)、「強烈熱帶風暴」 (STS)及「颱風」 (TY),而沒有「颱風 (強)」、「颱風 (非常強)」及「颱風 (猛烈)」的出現。而中央氣象局的顏色也新舊不一,本人現已更改。

本人不明白,為何突然要將所有參數改成中文?有方針要求一定要中文參數嗎?這樣大量的更動可能為編者及讀者做成不便,而且新的參數級別改用數字制,數字有甚麼意思?編輯知道嗎?以前用cat1, cat2, TD, STS, typhoon, cwb2等參數不好嗎?不方便嗎?本人認為此項安排不妥當並建議討論後大量回退這些條目變更的操作並回退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至改版前版本 (可考慮高手用bot處理),以免編者讀者做成誤會。

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Template:Storm colour應是相同顏色的,不相同會導致讀者無法閱讀,這是PTS專題過去的標準。-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5日 (四) 02:25 (UTC)

  • 这个模板我也帮忙折腾了半天,某位用户强烈要求用中文,但是目前的问题是中文参数不支持繁简转换。
  • 日本氣象廳的等级估计是参考[1](不太懂日文,不知道是不是对)。另外,这里有个很详细的各国分类资料[2]
  • 颜色问题我修正过几个,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改过。因为infobox改动较大,因此顺手修订了一下。但是修改的时候不知道各种分类的颜色是依据什么标准,找了半天在en:Template talk:Storm colour找到一个颜色依据,基本上是根据en: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的标准并参照en:Template talk:Storm colour颜色代码,我不知道颜色要力求各分类体系用色一致,我以为是不同风速范围要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5日 (四) 03:11 (UTC)
那个数字参数问题,我不知道以前不是用数字的。我本来想改成不用数字的,但是发现比较有难度,而且可能会引起争议,就没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5日 (四) 03:14 (UTC)
  • 那就是目前的問題。這項更改未經PTS專題成員討論 (當然,提出要求改用中文參數的維基人是參與者: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專題/參與維基人列表),參見Wikipedia_talk: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無任何討論,對於我來說是個「突發」的更動
  • 根據台灣中央氣象局 (也就是提出要求改用中文參數的維基人居住的地方),JMA沒有分「強」及「超強」。
  • Template:Storm colour是PTS專題長期的使用標準,這個標準的設定與英文維基人上傳的track、每個熱帶氣旋條目底的該季颱風列表看薺,而不同風速範圍則會被分為不同的級別,也因此出現了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 CWB及JMA的分類一同出現在條目上的情況。
  • 以前的填法,看這個歷史版本
四點-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5日 (四) 09:12 (UTC)
关于颜色,如果是按照风速,CWB和JMA分类中最高等级分类的风速并没有达到SSHS中的5级(红色),而最多只相当于SSHS中的4级水平。另外,英文版的颜色还有两种色是专门针对西太平洋的分类,而SSHS没有这个分类颜色(因为分类范围不同),如果按照颜色统一的要求,并严格按照风速的话,恐怕很难做到。另外,现在又被加上了香港天文台的分类,但是说实话,它是完全跟随大陆中央气象台的分类标准,似乎没有必要单独分一个出来吧(澳门也一样,韩国好像也和中国的分类方式一样)。分类太多是不是也没有必要?现在英文版虽然多个分类体系,但是一个信息框只能有一个分类,看起来更加简洁明了。或许我们也可以照搬?如何选取分类的话,有这么个方法:只发生在一个地区分类体系范围内或只对一个地区分类体系范围内发生了重要影响,造成重大损失的台风,则使用该地区的分类体系;否则使用SSHS分类(好象有个ISO的分类标准,不知道是不是SSHS分类?)?--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6日 (五) 02:52 (UTC)
  • 中央气象台的颱風級別好像是兩分鐘平均。-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6日 (五) 04:28 (UTC)

複製自熱帶氣旋條目:

在日本氣象廳網站中是用RSMC那個的。-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9日 (一) 08:32 (UTC)

中央氣象局顏色是根據中央氣象局官方網站制定http://www.cwb.gov.tw/V6/typhoon/Data/PTA/TyphAll.htm? 另外PTS專題長期的使用標準不一定正確,難道PTS專題長期的使用標準準確率高於中央氣象局官方網站資訊?

另外我亦建議過熱帶氣旋定位統一使用同一個氣象機構發出信息,熱帶氣旋定位原本就沒有的,是今年開始加上去的,這項更改未經PTS專題成員討論也是不正確。統一由某個氣象局發佈信息一定比分散發佈好得多。所以統一由某個氣象局發佈信息比起多間氣象局信息集合一個表發佈實在導致章節雜亂,如香港天文台就已經有3個分類。此外就香港天文台和中央氣象台颱風等級也是沒經過PTS專題成員討論就加上。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10日 (二) 08:34 (UTC)

不可能因為中文參數不支持繁簡轉換原因就不統一使腦中文參數,這裏是中文維基,用中文也很正常,難道居住在中國,平時用英語作母語嗎?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10日 (二) 08:40 (UTC)

OK, 不論中央氣象局的顏色及中英文參數,論日本氣象廳的分類吧。-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15日 (日) 13:09 (UTC)
因有爭議,暫時廢除那三條條目的定位資訊吧。建議在本次討論後盡快制定PTS條目的編輯指引並列入方針。-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15日 (日) 13:14 (UTC)
就路徑分級而言,採用當區負責機構資料就夠,其他的祇會混淆讀者。
順帶一提,天氣警告模版中的文字上色幾可肯定有違WP:MOS。而且模版有濫用之勢:像這裡簡直不堪入目,圖片擺放不當根本妨礙閱讀。--THIS ISAnfield 2010年8月19日 (四) 07:28 (UTC)

颱風分級模版有濫用之勢我絕對認同,原本一直只有源用三個颱風分級SSHS、CWB、JMA,但經本人修改新模版後,更方便編輯和使用該模版,及後有人新增NMC颱風分級,於是隨後又有人有樣學樣再新增多個HKO颱風分級,這兩個颱風分級模版完全沒有討論就加上去,令颱風基礎資訊模版看上去很累贅,其實這兩個颱風分級可以在首段或關於該國影響的內文敘述就行,不必另外開2個颱風分級模版,不然,遲下菲律賓、澳門、越南等等這些國家或地區覺得他們為甚麼沒有颱風分級模版,其他國家或地區就有颱風分級模版,又再增加更多颱風分級模版,那颱風基礎資訊模版就不得了啦,變了個又長又繁複同時看上去很累贅的模版。

另外關於模板:颱風基礎資訊裏面參數我建議全面中文化,因為類似討論在模板:國家基礎資訊也通過了,目的是更加方便大家,可以用看得懂而且非常熟悉的母語文字進行編輯,不用經常看說明才明白模板的參數意思。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23日 (一) 19:36 (UTC)

你還未回應為何要採用數字而非TD, TS這些常用法及日本氣象廳到底是如何分類-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24日 (二) 04:03 (UTC)

我已改成能支持繁簡轉換的中文參數。另外請櫻花公主說明日本氣象廳到底是如何分類。另外HKO颱風分級我認為還有需要,始終這裏香港人較多。-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五) 09:31 (UTC)

  • 我的意思是指在模版取消英文參數,方便推廣統一使用正體中文語言參數。
  • 另外我用數字而非TD, TS英文是方便編輯,不必經常看說明頁,明顯1下一級一定是2,而不用看說明猜TD下一級是甚麼?
  • 我覺得按照原本三個分級就足夠,其他的可以在首段或關於該國影響的內文敘述就行,因為如果以香港人較多以增加的話,一會先大陸人或者澳門人又可能以同樣理由增加颱風分級,令颱風分級模版有濫用之勢。(例子:輕度颱風萊羅克
  • 以下就是颱風分級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0日 (一) 16:03 (UTC)

    (+)支持 按照原本三個分級就足夠.如果要增加,是不是也要將KMA/SMG/CMA...... 等等增加?因為當該熱帶氣旋比較接近該地(如颱風xx在南韓登陸),該天文台某程度上資料會是較準確的.-Mauricengan (留言 - 貢獻) 2010年9月1日 (三) 15:10 (UTC)
    • (-)反对以下四點:
      1. 移除繁體中文之外的參數 (請顧及英文翻譯者及中國內地使用者)
      2. 移除TD, TS等參數 (請顧及原有編輯者可能未得知此消息,另外此討論未有任何共識,請勿輕易更動模板)
      3. 日本氣象廳以「颱風」、「颱風(強)」、「颱風(非常強)」等分類 (外界人士以瀏覽http://www.jma.go.jp/en/typh/ 較為容易明白,因此應採用國際分級而非本土分級)
      4. 移除香港天文台分級 (香港天文台某程度上資料會是準確的,比JMA更準)

    以上-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6:54 (UTC)

    (-)反对 我反對你反對取消香港天文台分級,原因是HKO不是國際分級.就如我在上面曾說,如果要增加,是不是也要將KMA/SMG/CMA...... 等等增加?因為當該熱帶氣旋比較接近該地(如颱風xx在南韓登陸),該天文台某程度上資料會是較準確的.-Mauricengan (留言 - 貢獻) 2010年9月1日 (三) 15:10 (UTC)
  • 統一使用正體中文參數,類似討論已經在模板:國家基礎資訊討裡論過,最後亦實行統一以正體中文為使用參數,以且200多個條目統一更改差不多一年都沒有人提出異議,証明是可行的,原因是更加方便大家編輯和普及此模板之用
  • 用數字一定方便過用英語簡稱,如果在此這是不統一以數字使用,且混合形式使用,將來想再統一使用數字就難上加難。
  • 我正在更新為日本氣象廳國際分級的4個分類
  • 香港天文台分級是你加上的,以且沒數據支持香港天文台某程度上資料會比JMA更準,這樣人人都以同樣埋由,為各自國家/地區加上自己氣象局分級模版,那會使模板有濫用之勢。建議其他的可以在首段或關於該國影響的內文敘述就行(如:輕度颱風萊羅克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1日 (二) 07:10 (UTC)
    • 那為何要用正體中文而不是簡體中文?
    • 都是那句:這是相容性的問題。一些用開TD, TS, STS, TY, cat1, cat2, cat3, cat4, cat5, cwb1, cwb2, cwb3及cwb4的人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假設我要開一條條目,颱風級,我不知道該如何填?我不會記得是4。或者這樣,自動分級吧,輸入kt,自動分級,避免參數問題 (參考{{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
    • 感謝協助。
    • 加入香港天文台,是因為要分「強颱風」及「超強颱風」,這是日本沒有的,我不介意將其改成中國氣象局,但我反對移除。
    一天此討論未結束,請勿輕易修訂模板,否則示為破壞回退。-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7:31 (UTC)
  • 如果你有看在Template_talk:國家基礎資訊當時討論就知模版內有些正體字有些簡體字的混亂問題,在這時加回簡體,肯定又會出現以前的問題,導致有些人因繁簡問題,可能有惡意替某些條目更換字型,導致繁簡破壞,更可況統一字型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和推廣使用模版。所以在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我亦建議統一使用正體中文。
  • 我會在模板說明詳細解釋如何使用,但長遠來說,用數字一定比英語簡稱加數字要好得多。
  • 我的意思是在條目影響國家或地區內文首段加上颱風分級而非在模版上加(如:輕度颱風萊羅克),這樣一來不會令模版累贅,二來更可以方便讀者察看。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1日 (二) 07:43 (UTC)
    • 這是地域觀點,為何要用繁體而不是簡體?簡體使用者絕對多於繁體,兩者不可兼容嗎?英文設立為了方便翻譯者在不用查看模板說明就能填參數,這也是我不希望改用數字參數的原因。
    • 既然你這樣說的話,我沒有東西好說了,你就移除「香港天文台」吧。-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7:48 (UTC)
    • 我也不贊成統一使用正體中文。雖然我是正體中文的使用者,也認為正體中文較美觀,但是我認為仍然要尊重簡體中文的使用者才是,不應該要求簡體中文的使用者也要跟著使用正體中文。換個角度想,若是今天簡體中文的使用者要求所有模板參數都要使用簡體中文,你應該也不會感到高興吧!而且如果無法搞定繁簡的問題,那在能處理以前,先使用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英文,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 而就是否加入香港天文台,我覺得未嘗不可!為何獨厚台灣中央氣象局,而排除香港天文台?只要有分類上的差異,就可以考慮加入。中國氣象局和澳門氣象局的分類也可以考慮加進來,中文維基百科的使用者以這幾個地方居多,應該顧及這些地方使用者的需求與感受。
    • 最後,這種會涉及到多數條目變動的模板,應該要先獲得共識再加以編輯會比較好,而不應該憑己意認為應該如何就如何,如此可能僅會引發編輯戰而已。Forju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07:52 (UTC)
  • 統一文字的好處就是避免繁簡破壞、編輯方便,並不代表我不尊重使用簡化漢字的人,以且我也是參照模板:國家基礎資訊經驗所得,避免混亂的問題,翻譯者看到中文參數都明白參數意思,如果方便了翻譯者,但條目仍然會不斷被其他人更新,如果是用中文參數,之後編輯的人就不會這樣辛苦查這個英文解甚麼,長遠來說就會更方便編輯啦。
  • SSHS和CWB和JMA都是一直存在的,也不是我加上的,所以沒有獨厚台灣中央氣象局,何況模板塞太多東西也不好吧,模版作用是放基礎的資料,而不是甚麼東西都放進模板來的。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1日 (二) 08:07 (UTC)
  • 當討論結束後,我就會移除中華民國、香港、大陸的氣象局分級到內文去。
  • 模板:國家基礎資訊模板:颱風基礎資訊兩個模板當然有關係,版面格式和參數都是一樣,只是名稱不同,我看近日新創建的條目模板都是使用繁體字,而非簡體,同時可以避免繁簡破壞、編輯方便,所以我才主張使用繁體中文,而不是簡體中文。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3 (UTC)
    说穿了,是对你的编辑方便,对其他人造成不便,对不对?--203.218.37.65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6 (UTC)
    如果你是懷著這種心態想我的話,那我無言啦,只是以最近新建3個颱風條目作例子,全都是以繁體作參數,沒有人用簡體作參數,在200多個國家條目統一使用繁體作參數後至今沒有出現繁簡破壞及對其他人做成不便。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1日 (二) 08:34 (UTC)
    最少上方有一個IP會採用簡體中文,都是這樣吧,將en, zh-hans及zh-hant都保留,如果我是內地維基人,看到只保留繁體,我會強烈反對。我打算之後再重新設計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改用{{Infobox}},因為我總是覺得有些不妥。-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10:16 (UTC)
    沒有對其他人(簡體中文使用者)造成不便可能只是你自我感覺良好而已。站在簡體中文的使用者角度去想,要求他們去輸入正體中文,對他們怎可能不會造成不便(就好像要我輸入簡體中文也是很不方便一樣)?國家條目的問題可能還算小,因為短期內不可能會有新的國家產生。但是像颱風、颶風這類的條目,未來仍然會不斷有新條目要創建,雖說目前為止可能很多颱風條目都是使用正體中文的使用者所創建,所以用正體中文當參數不會有什麼不便之處,但不排除將來有人用簡體中文創建啊!?這兩個情況是不能相比擬的!我個人雖然心裡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所有中文使用者都使用正體中文,但就現今正體中文和簡體中文都還有人使用的情況下(而且使用簡體中文的人可能還比較多),應該要同時顧及雙方的感受和使用上的便利性。因此,若真的要把參數全都改成中文,應該設法讓簡體中文和正體中文可以並存。Forju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10:22 (UTC)
    現時簡體中文及英文在模板的部份參數,已被移除。-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10:24 (UTC)
    參數只是在模板說明頁複制貼上就可,我估計沒有人會全部參數打上去吧,模板參數對應內容是可以繁簡也沒有問題的。同時模板名稱我不建議使英文{{Infobox}},而是同國家等模板接軌{{XX基礎資訊}},同時我會為模版SSHS,JMA分級進行自動化,不用手動輸入分級。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1日 (二) 11:20 (UTC)
    简体参数加上就好了,为什么不能加上?另外,为何要独厚台湾的气象局标准?要说到台风分类的影响力,澳大利亚的分类绝对要比台湾的影响力大的多。此外,使用TS等分类而不是数字,一是数字绝对不比英文缩写好记,都需要查看说明才知道对应哪个分类,而且英文缩写是很多分类方式中有明确规范的,因此用缩写只要照着分类标准输入就行,而用数字反而还要多一次换算,更麻烦了而已。如果能够自动分类,那么是最方便的做法。另外,我还是建议采用英文版的方式,信息框中的分类只显示一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31日 (二) 11:34 (UTC)
    自動化可參考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五) 11:54 (UTC)
    看{{地区用词}}的源码。--达师147228 2010年8月31日 (二) 11:48 (UTC)
    參數統一使用繁體以上我也說了方便大家普及使用,參數只是在模板說明頁複制貼上就可,我估計沒有人會全部參數打上去吧,模板參數對應內容是可以繁簡也沒有問題的。同時沒有獨厚中央氣象局分級,在以上討論已有其共識將中央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大陸氣象臺一併刪除,不過還要等一些問題都取得其共識,就會開始著手執行。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1日 (二) 11:58 (UTC)
    如果沒有異議,我就會動手修改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以下內容
  • 統一使用正/繁體作參數未完成未完成
  • 自動化颱風分級未完成未完成
  • 移除其他氣象局分級(除SSHS、JMA外)未完成未完成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8月31日 (二) 17:55 (UTC)
    应当加入简体参数,或者删除繁体参数只用英文参数。为何移除其他氣象局分級?JMA为何要加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1日 (三) 03:59 (UTC)
    日本氣象廳是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
    另外,建議將這裡的分級列表隱藏掉,以便閱讀。--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日 (三) 04:42 (UTC)
     補充一下,其實每個颱風應當僅顯示一個分級,即當區RSMC所劃分之類別。所以,即使保留SSHS分級,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條目均應移除相關欄目,否則又會爭拗既有「兩個分類、何不再加?」。--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日 (三) 04:55 (UTC)
    • 統一使用正體參數並不是沒有先例,統一參數可以使模板函數更整潔,更方便推及使用(如國家模板在前年一樣為此問題爭異,最後亦是統一使用正體參數,已今仍沒有出現大問題或異議,証明是可行的
    • 沒錯,上述有人說了為甚麼只保留日本氣象廳颱風分級(JMA是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所以現在同時為只保留SSHS、JMA進行共識,避免日後再為此問題爭論。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9月1日 (三) 05:43 (UTC)
    • 在正體中文使用者和簡體中文使用者應為平等的基礎上,我反對統一使用正體或簡體做為統一的參數。如此的作法對於另外一方都是不公平。就算參數只是複製貼上,為何要求對方一定要去看正體中文或簡體中文。就像我看到簡體中文會不習慣,我相信簡體中文的使用者看正體中文可能也會不習慣。否則當初為什麼要有繁簡轉換和地區轉換的設計呢!?另外,應該沒有規定說,中文維基百科在參數上就一定要用中文,我不曉得為什麼要堅持參數一定要用中文(為什麼要這麼排斥英文,我實在不是挺了解的,畢竟在電腦的使用上,根本脫離不了英文啊!)。就算堅持要用中文,那也請讓正體、簡體都能夠同時使用,也能正常顯示,這樣才能夠顧及到正體使用者、簡體使用者之方便。而不是說強求大家一定要使用某一種字體作為參數的表現,這是霸道又不合理的做法,而且也是歧視其他字體使用者的做法,既然正體中文和簡體中文同樣稱為中文,就應該同時容許使用者選擇使用哪一種字體,不要以為自己方便別人就方便,那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 至於颱風的分級欄位是否要保留像是中央氣象局或是香港天文台的分類,我覺得可以都保留,也可以都刪除,保留SSHS和JMA(RSMC)的分類就可以了。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06:08 (UTC)
    • 補充:就參數而言,並不是可行不可行的問題,我當然知道全部使用正體中文可行!問題是你有沒有尊重到簡體中文使用者?國家模板參數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但不能當作原則啊!而且當初真的大家都同意使用正體中文做為參數?抑或是沒有爭執而已?如果真的希望全部使用正體中文做為參數,那請設法將其列為中文維基百科的方針或指引!但我相信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尊不尊重其他人的問題!櫻花公主應該是住在台灣,身在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難道不能了解尊重其他不同族群的自由,以及追求不同族群的平等,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嗎?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06:15 (UTC)
    同樣為統一參數語言問題,我只是舉例子如國家模板,實行差不多一年都沒有問題,所以我才建議統一參數。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9月1日 (三) 06:43 (UTC)
    那麼以後,應寫一句:「如果你是簡體使用者,因不懂如何填寫繁體參數,請向櫻花公主請教,地方是[[User_talk:櫻花公主。」嗎?太平洋颱風季無中國內地參與者 (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專題/參與維基人列表),但有內地貢獻者,我們應給予合當的尊重。-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1日 (三) 13:48 (UTC)
    簡化漢字是由正體中文演變出來,如果真的看不明可在說明解釋,所以統一使用正體中文作參數並不是不可行的。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9月1日 (三) 14:12 (UTC)
    「如果真的看不明可在說明解釋」,如此一來,我更不曉得為什麼當初要把參數中文化了!對於簡體中文使用者而言,反正他都還是有看不懂的問題啊!都是要去查說明解釋,才能了解該參數之意涵,如此一來,中文化顯然將失去它的意義!統一使用正體中文做為參數將只是方便到正體中文使用者而已,對於簡體中文使用者根本還是一樣不便。而且假如說用正體中文做為參數成為慣例,難保哪一天會不會有一個模板需要使用到兩岸用語不同的詞彙,如此一來,對於簡體中文的使用者(我們可以推定使用簡體中文者多為對岸使用者)而言,可能又更不方便了!其實到頭來,真的只是尊重的問題而已!而不是技術上可不可行!其實參數全部使用正體中文,對於我這個正體中文的使用者而言,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還是要在此提出抗議,否則將來哪一天簡體中文的使用者提出參數全部應該使用簡體中文表示時,或是有人提出參數應該全部使用英文還是其他語文表示時,正體中文的使用者將失去反對的立場。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17:17 (UTC)
    如需在內文首段加上颱風分級請使用 模板:熱帶氣旋等級 (如:輕度颱風萊羅克)-Aretgil (留言) 2010年9月4日 (五) 01:51 (UTC)
    那好吧,模板將中文(正體中文、簡化漢字)作參數,並移除英文參數,如果沒有異議,七日後我將動手修改。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9月5日 (日) 08:54 (UTC)
    如要移除英文參數,我沒有異議。不過你何時自動化颱風分級呢? 回正題,我反對回退到以前版本。
    • (-)反对
      • CWB,JMA,SSHS等級均需填兩次,不方便。
      • 2.沒有颱風路徑圖
    -Aretgil (留言) 2010年9月5日 (日) 09:58 (UTC)
    七日後,如果沒有異議我將動手修改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以下內容
    • 移除英文參數
    • 自動化SSHS、JMA颱風分級
    • 移除其他氣象局颱風分級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9月6日 (一) 09:58 (UTC) 模板出現問題,每當將鼠標移至圖片上,彈出來的說明會顯示“{{{代表图像名称{{{image name}}}}}}”,請用戶:櫻花公主修復。—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DC8 2010年9月6日 (一) 13:51 (UTC)
    感謝您提出問題,我現在不方便修改模板,以免被人誤會是破壞,待七日後以上沒有問題,即取得共識,我就會修改模板及修復模板問題。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9月7日 (二) 10:06 (UTC)
    所以僅保留各 RSMC 之分級,否則就要把各個受影響地區之氣象部門都加上。 --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2日 (日) 01:49 (UTC)
    就颱風分級方面只保留SSHS,RSMC(日本氣象廳、斐濟氣象局、法國氣象局、印度氣象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其他氣象局一概移除。那有沒有異議?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9月13日 (一) 13:30 (UTC)
    同意 mauricengan留言2010年9月16日 (一) 16:30 (UTC)
    (-)反对櫻花公主及Anfield提議。RSMC即JMA的評級往往因為非影響日本颱風而被評低(沒有實測數據也是一個原因),或者甚至被忽略,正確強度沒有被肯定。如以RSMC的強度作準,那多達一百個颱風要被降格為其他類別。而其他氣象局的分類其實也很清晰,沒什麼必要去改。既然西太有cma、jma、hko、cwb主要機構,都負責了整個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監測,實在沒有理由刪減。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0年9月20日 (一) 10:11 (UTC)
    同書籍出版資訊一樣,基礎資訊欄根本沒有必要把所有機構分級都放上去,詳細分級大可另文提及。
    如果堅持要放,單是西北太平洋就至少要把十四個機構通通放上,再加上其他區域所有會發出熱帶氣旋報告的機構,否則就變成地域觀點。如果不是全部放上,就祗能夠放上「地區專責中心」,不管他們是否只觀自身國家,這是世界氣象組織的決定。--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0日 (一) 14:47 (UTC)
    (-)反对,你所提及的十四家機構,大部份並非完全負責西北太平洋,只有通通放進去才是地域觀點。而cma、hko和cwb則對西太颱風作出明顯監測,而且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有一些與大部份中文使用者地區的資訊也經常存在。-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0年9月20日 (一) 16:25 (UTC)
    系統性偏差的存在不就等於合理。這裡確是中文維基百科,但僅此而已,本來就不應只偏重華人圈子的訊息。其他機構是否會覆蓋整個西北太平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總可能就某些熱帶氣旋評級,當基礎資訊欄放香港北京臺北評級但卻不放其他就肯定是地域觀點。維基本來就應該參考來源而撰寫條目,不能擺出任何立場傾向。這裡的風迷經常將自己寫網頁的習慣搬到這裡,大多熱帶氣旋條目不是原創研究就是地域中心、再不就是搞到五顏六色,這些通通都要糾正。--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0日 (一) 23:53 (UTC)
    所以我絕對同意只放RSMC 在颱風模版中. mauricengan留言2010年9月11日 (一) 01:21 (UTC)
    遠的不說,久不久都總有熱帶氣旋只吹襲菲律賓或越南,如果欄位只有所謂「主要機構」但當地的卻沒有,還有甚麼理由不是中國/香港/臺灣中心?
    之所以只放日本氣象廳(及其他世界氣象組織區域中心),是因為若把全部機構都放上會造成基礎欄目太多分級、混亂,而選擇日本氣象廳則僅因為同時為區域中心而中港臺不是。
    順帶一提,那個欄位應加注為rsmc分級,而不是單單日本氣象廳。
    還有,所有PTS相關文字應正名為西北太平洋。--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1日 (二) 04:58 (UTC)

    希望大家不要把未達熱帶低氣壓強度的「風暴」列入熱帶氣旋列表

    最近我看到有些所謂的「熱帶低氣壓」被列入其他熱帶氣旋中。然而,有些根本未達熱帶低氣壓強度(風速41-62km/h),如2011年6月的熱帶低氣壓94W,風速僅達35km/h。這與頁首的熱帶低氣壓強度說明自相矛盾啊!希望大家只將達到熱帶低氣壓強度以上的風暴(>41km/h)寫進列表中!-風花鳥雪月 (留言) 2011年7月14日 (四) 15:18 (UTC)

    熱帶氣旋相關條目討論

    夏日又到,又是熱帶氣旋活躍的時候了。近日,在下編輯各條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相關的條目時,與部份其他編輯者有爭議,僅請討論,如下:

    1. 地域主觀問題:
      • 當十分鐘平均風力、氣壓在JMA與CWB數據不相同時,是否應該採用區域專責氣象中心即RMSC Tokyo即JMA的數據而非其他氣象機構如CWB、HKO的數據?
      • CMA並非採用一分鐘平均風力,而是兩分鐘
      • NRL或JTWC與其他機構有不相同時,是否應該採用NRL的數據?
      • 以後如有任何數據不相近時,採那個氣象機構的資料?
    2. 數理問題:
      • 烈風圈即35 kt或以上的風力,應採用那個氣象台的數據?CWB?JMA?
      • 暴風圈即50 kt或以上的風力,應採用那個氣象台的數據?CWB?JMA?

    此討論達成之共識將適用於所有太平洋颱風季條目。-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5日 (五) 14:06 (UTC)

    理应上述所有数据并存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15日 (五) 17:49 (UTC)

    據悉條目的信息框只有一個參數位置,不可能填多於一個-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1:39 (UTC)

    應以國際標準作為名稱唯一標準

    以2010年的馬勒卡為例,中文維基百科竟在國際命名前方加上非正式的用語,變成中度颱風馬勒卡、強颱風馬勒卡等等,而國際上此颱風正式名稱僅為颱風馬勒卡。更好笑的是,連英語名稱都胡搞,什麼是Medium-strength Typhoon Malakas?Severe Typhoon Malakas?根本沒這樣用卻硬是這麼用。

    強烈呼籲對太平洋颱風僅使用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命名,這些才是世界氣象組織通過的,用戶不懂那些是什麼可以看右側各國的分級,千萬不可為了大中華本位而使用非正式的名稱。我已嘗試對颱風凡那比颱風梅姬更正,希望別再胡搞了。--我是隻發浪小野貓。Meow 2011年8月29日 (一) 11:02 (UTC)

    (-)反对,真正的條目名稱還是由JMA標準,而且許多中國/台灣使用者不知道有這些分級的存在。英文的可以改正。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3:14 (UTC)
    討論移至互助客棧。-HW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4:23 (UTC)
    (+)支持,維基百科是世界性的,應以世界氣象組織通過的為標準,那些「英語名稱」更是不應該的啦。承樓上,如果許多中國/台灣使用者不知道有這些分級的存在的話,可以請他們看看這專題。風花鳥雪月 (留言) 2011年9月5日 (一) 12:06 (UTC)

    「太平洋颱風季」 地區詞轉換探討

    用戶MeowJonas to Receive均先後於颱風塔拉斯 (2011年)颱風南瑪都 (2011年)這兩條瀏覽器每日過千的條目移除了{{NoteTA}}模板並撤銷標題與地區用詞轉換,編輯摘要為「請用國際名稱。」及「請不要使用非國際名稱。」。之後,有用戶回退並以「中文維基本應就地方用詞加入轉換,不宜直接撤除」作編輯摘要,而該用戶再以「此處並不適用」為由撤銷編輯。Jonas to Receive已經於颱風南瑪都 (2011年)條目撤銷編輯2次,再加2次就會達到回退不過三的要求(24小時內的話)。因此,邀請各位維基人,就以下主題探討:

    1. 「太平洋颱風季」條目,是否應該採用「新颱風命名」、「舊颱風命名」及「氣象及颱風類條目常見用語」組用詞全文轉換?
    2. 「太平洋颱風季」條目,是否應該因應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與日本的颱風分類不同,而進行標題及內文用詞進行地區轉換?如不是,是否採用國際名稱(日本)?
      (附:日本與澳門分為颱風、強烈熱帶風暴、熱帶風暴及熱帶低氣壓,香港與中國另加超強颱風、強颱風;台灣採另一分類,即強烈颱風、中度颱風、輕度颱風及熱帶性低氣壓。另,部份機構評級不同可能會導致分級有異,即此情況

    HW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01:24 (UTC)

    譯名可根據地方而改變,但譯名前方的屬性必須依照國際規範,甚至內文提到的英語名稱也該符合,才不可搞出什麼Medium-strength Typhoon Fanapi這種不三不四的名字。若大家不信服,請看世界氣象組織發佈關於太平洋颱風的文件第二頁。[4]--我是隻發浪小野貓。Meow 2011年8月30日 (二) 04:54 (UTC)
    請注意,維基百科大部分的觀看者都是民眾(儘管我們不知道資料),英文名稱不用改變是沒關係(其實也沒有什麼用途存在),但是前面的強度就需要很注意,就拿台灣舉例,一般台灣人幾乎不會知道什麼是「熱帶風暴」或「強烈熱帶風暴」。而且,一般人如果看到的是不熟悉的用詞可能就不會想要繼續看下去(這是我的經驗,以前曾經在維基百科當觀看者很久,最近才加入編輯)。-Adrien1018(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9:40 (UTC)
    User:Meow說Medium-strength Typhoon是不三不四的名字本人可以理解,因為就國際上或一般英文皆無此用法,所以想了想建議以後能統一英文名稱,而不再因地區做出英文轉換,畢竟那是不正式且也不正確。但是極度不建議撤除颱風中文分級的轉換組,每個地區皆有每個地區的用法,誠如User:Adrien1018所說像是「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這樣的用法台灣地區其實真的極少見,至少我認為就中文上一定要能讓各地區的閱覽者能清楚看懂該颱風的資訊,而不是一昧追求「國際」的用法,因為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0:04 (UTC)
    (~)補充:諸如日本也是以當地氣象廳的用法來做為條目命名,例如平成23年台風第11号也沒有命名成「台風ナンマドル (2011年)」,所以中文也是一樣的道理,各地官方氣象站皆有不同的稱呼、不同的分級,沒有道理要求颱風中文名稱仍要遵照國際命名標準,轉換還是比較貼切。-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0:17 (UTC)
    在保留中文地區詞轉換(見下)的情況之下,我建議英文名直接以「Tropical Cyclone」算數以避免出現「Medium-strength Typhoon」等不三不四的名字(其實CWB的英文版是用國際分級的)。
    附:地區詞轉換包括強度轉換(熱帶低氣壓 => 熱帶性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 => 輕度颱風、颱風/強颱風 => 中度颱風、超強颱風 => 強烈颱風等-僅供參考)及名字轉換(「新颱風命名」、「舊颱風命名」及「氣象及颱風類條目常見用語」組用詞全文轉換)。另外,其實颱風條目的訪問量雖然過千,但就首一千名都不入。-HW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2:02 (UTC)
    建議英文還是用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可。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08 (UTC)
    意見同Adrien1018,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是國際用法,也是最普遍的英文表示方式,如果全然使用Tropical Cyclone就無法確切顯示出該颱風之最大國際分級。英文歸英文,中文歸中文,各有各的正確表示。-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40 (UTC)
    好的。MeowJonas to Receive煩請再來發表意見(再發一次回覆提示?)-HW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4:46 (UTC)
    請注意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9月6日 (二) 13:05 (UTC)
    有沒有任何反對?沒有的話請以後執行,有的話請繼續討論。-HW DC9 2011年9月6日 (二) 14:02 (UTC)

    關於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熱帶氣旋信號使用記錄」之取捨

    在本人參與編輯太平洋颱風季專題之後,發現只要有侵襲任何國家導致發出熱帶氣旋警告時,條目中即會出現「熱帶氣旋信號使用記錄」。本人不知道這個部分有什麼用(除了讓人知道上一個侵襲該國家的熱帶氣旋以外),尤其是該模版又非常的占空間。因此在此請問各位的意見,看是否保留或刪除,或是修改模版? -Adrien Wu ( - ) 2011年10月1日 (六) 05:18 (UTC)

    此模板是Chewengio於2010年建立,用來取代以前樣式的模板,目標是令模板及樣式統一。此的模板的確比前用格式大了很多。我個人建議,可以改用以前的格式,但需要達成一定共識。但由於這個格式一直都在用,無刪除的必要。-HW DC9 2011年10月1日 (六) 09:15 (UTC)
    的確,以前模版是可以合併的。 -Adrien Wu ( - ) 2011年10月1日 (六) 14:37 (UTC)

    颱風條目命名必須有年份?

    有些颱風至今只有一個,但命名仍有年份,例如颱風盧碧暫時只有2009年一個,但條目仍命名為颱風盧碧 (2009年),而颱風盧碧卻是紅字。我想請問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呢?--Termranch (留言) 2011年10月12日 (三) 04:00 (UTC)

    一個月前的問題,至今無人答覆。難怪維基百科這樣毫無規律、亂七八糟了。--Termranch (留言) 2011年11月12日 (六) 14:55 (UTC)
    通常在這裡提出的問題都不會有什麼人來答覆的。如果需要討論的話,請至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或使用{{talkback}}模版貼至各活躍用戶之討論頁。回到正題,這是為了將來會有相同名稱的風暴,確定被除名的就不會有年份(如颱風凡亞比)。至於颱風盧碧,可建一重定向頁。 -Adrien Wu ( - ) 2011年12月15日 (四) 12:32 (UTC)

    建議將「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章節合併

    目前,太平洋颱風季系列條目,分開「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兩個章節。此點之好處在於讀者可方便閱讀達「熱帶風暴」級之熱帶氣旋。可是,「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則可能令讀者混淆。因此,建議以下兩個方案之其一:

    1. 將「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章節合併(英文維基百科現正採用)
    2. 重新命名「熱帶氣旋」為「被命名之熱帶氣旋」,而「其他熱帶氣旋」則改為「未被命名之熱帶氣旋」

    請提供意見。-HW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9:47 (UTC)

    第二種方案可能較好。通常那些沒有命名的熱帶風暴比較不易引人注意,宜分開。 -Adrien Wu ( - ) 2011年12月22日 (四) 13:37 (UTC)

    風暴時間表

    目前風暴時間表混合使用1分鐘平均風速及10分鐘平均風速之數據。建議將其分為兩圖,或二揀其一,避免混亂。-HW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9:52 (UTC)

    此圖表設計原用意是讓低強度氣旋(SSHS熱帶風暴範圍過大)與高強度颱風(JMA颱風分級過大)都能完整分類,但是今年出現了塔拉斯,導致情況有些混亂。個人認為分為兩圖是較適當的方法。已嘗試使用。 -Adrien Wu ( - ) 2011年12月22日 (四) 13:35 (UTC)

    有關澳門的颱風命名

    最近發現颱風條目的命名處,可能是因為「港澳繁體」的關係嗎?澳門的颱風命名,包括如一號風球、三號風球等的模板內容在內,都有出現如強颱風XX、超強颱風XX之類的用字。但是找遍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的資料都找不到有這兩個分級,我也沒印象澳門有修改這一分級和香港、大陸一樣,請問澳門是曾有這一修改嗎?沒有的話我想把那些強颱風的全部改回颱風去(只改澳門的段落和澳門的風球模板內容)。--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 病歷 2012年7月23日 (一) 19:56 (UTC)
    過度轉換了,我稍後去修修。-HW 動員令 2012年7月24日 (二) 00:57 (UTC)

    PTS: 熱帶氣旋條目資料

    熱帶氣旋經常影響中國沿海地區,因此熱帶氣旋條目不論在編輯量及瀏覽量方面都很高。正因有不同地區參與者編輯,故此經常出現爭議。過去雖有部份達成共識,唯部份共識可能令某些用戶討厭,因此我再次就以下議題發起討論。

    1. 熱帶氣旋「最低氣壓」一項,應採用何方資料?RSMC(區域氣象中心,日本氣象廳)?JMA、CWB(或HKO或CMA或JTWC)所提供的最低氣壓之平均數值?又或,應該像上方的氣象機構,為每一個氣象機構陳列各方資料?參見
    2. 熱帶氣旋「瞬間最大陣風」一項,與上方討論事項相同。
    3. 「影響地區」介定方式,以日本氣象廳降格為熱帶低氣壓/撒編作為依歸?此問題於啟德曾出現些少爭議。

    請大家提供意見,共識將列入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組編輯指引,作為編輯該類條目的依歸。-HW 動員令 2012年8月19日 (日) 13:40 (UTC)

    陈列各方资料是最好的选择。第三个问题可不可以说具体点?乌拉跨氪 2012年8月19日 (日) 16:06 (UTC)
    各氣象機構基本上都只對影響其國家的熱帶氣旋作每小時更新,其他的機構則3~6小時更新一次。而就最近幾個近岸爆發的熱帶氣旋來看,每6小時更新一次的資訊來評量一個熱帶氣旋的話往往與真正極盛時期的熱帶氣旋強度有落差。並列這些數字的好處是由讀者去判斷,但亦應小心處理這些數字,不要讓版面太難看。但我個人覺得即使不用並列的方式,亦最少希望以某個機構加上受襲當地的氣象部門的數字同時並列作參考。
    問題三應該是指當各氣象部門對熱帶氣旋的中心定位不同時,應採納哪一個部門的走勢作描述吧?(尤其未發展出CDO的熱帶氣旋有時重整會重新定位讓路徑有偏差。)另外是消散日期,基於各地撤編(上面打成別字「撒」編)時間不同,消散日期應以甚麼部門在甚麼時點(熱低?低壓區?)作基準的意思吧?前者我暫時只是以各地的走勢作綜合描述,而登陸後則主要以受襲當地氣象機構為主。後者我無意見,但也希望有個共識以後大家都能沿著照做,以避免過度編輯或不必要的編輯戰。--60.246.166.27留言2012年8月19日 (日) 17:11 (UTC)
    問題三是針對這個修訂的。-HW 動員令 2012年8月20日 (一) 02:28 (UTC)
    其實如果啟德進入寮國,多少對泰國和緬甸都有「正面影響」,因為他們旱災旱很久了,有了雨水對他們有好處。然而加入的資料卻說進入寮國後「暴風」影響甚麼的,進了越南後暴風圈都沒了還暴甚麼風呢?而且我也有留意到特別是菲律賓和越南都對風勢並不太著重,他們更新熱帶氣旋消息時往往以報豪雨/強降雨為主(媒體亦然,似乎水浸比暴風影響更嚴重,兩邊都有因水浸而停電、低窪地區及重要城市嚴重水浸等等的負面影響),對於熱帶氣旋更新都並不是很迅速,因此我認為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可以寫雨災為主,風災為次,除非風災比雨災造成更大災害。--60.246.168.60留言2012年8月20日 (一) 03:43 (UTC)
    關於第1、2個問題,本人認為不需要再陳列各方資料,因為每個氣象中心的「平均風速」已經占下部分版面,再敘述可能造成模版過於冗長。我還是認為以平均為標準,畢竟瞬間陣風小於一分鐘平均風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第3個問題,我認為影響就是影響,不論它是否已減弱成熱帶性低氣壓;影響也不限於負面或正面。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0日 (一) 08:08 (UTC)
    我要說明的一點是可以寫入正面的影響,但是不能寫入錯誤的影響。上面舉的例子明顯是寫入的內容錯誤,純屬杜撰,而非事實。否則應該找到可靠來源。--60.246.137.203留言2012年8月20日 (一) 09:06 (UTC)
    另外希望如果真的用平均數的話,請用盡可能用同一時點的平均數,每天2:00, 8:00, 14:00, 20:00(UTC+8)這幾報的資料都出來後(通常是3~4小時後)再行更新。--60.246.216.117留言2012年8月21日 (二) 00:45 (UTC)
    之前的決定就是如此。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1日 (二) 07:08 (UTC)
    但好像沒有被實際上執行。-HW 動員令 2012年8月21日 (二) 08:38 (UTC)

    對了,剛剛在IRC上有用戶跟我聊到條目命名的問題。其實由於各地命名或有差異,是否應該在條目的infobox上,一併加入中港澳/台灣的命名(如他們有不同的話),另外配合自動運算,直接由infobox生成條目NoteTA模板,避免需要人工修改?請各位給意見。-HW 動員令 2012年8月21日 (二) 14:20 (UTC)

    前者我認為字詞轉換正確就好,不用那麼麻煩加兩地命名,要麼想要兩地命名對照在熱帶氣旋#命名一節裏做,然後連結過去讓人查,實際上想查的人應該會切換台灣繁體/其他繁簡體來對照看,不想看的人反而看了反感。後者我不太明白是怎麼,有沒有例子或者可否更具體說明一下?--60.246.166.252留言2012年8月22日 (三) 17:04 (UTC)
    其實在2011年被執行得很好,但是最近開始有人覺得太麻煩。我也支持由infobox生成NoteTA。-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4日 (五) 15:12 (UTC)
    字體轉換在實際執行上有困能,主要是由於模板需要供世界各地颱風使用而成的,懶得做;至於氣壓及陣風,建議並列所有氣象機構數據解決。-HW 動員令 2012年8月27日 (一) 13:30 (UTC)
    那可能需要繼續修改模板。應該跟平均風速擺在一起或保持分開?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7日 (一) 14:36 (UTC)
    本人目前在User:Adrien1018/sandbox4測試。變成有點是要犧牲寬度還是長度的意味了。(尚未更新完畢)-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7日 (一) 15:27 (UTC)
    長度的確沒所謂,反正條目已經很長了。。。-HW 動員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01:28 (UTC)
    我是在想是不是把風速一併調到下面的「概況」欄,而把圖片擺於上方?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8日 (二) 10:39 (UTC)
    目前是這樣,還需要排版。另外,有些氣象單位沒有提供的資料我也寫上去了(例:最低氣壓PAGASA)。
    這是測試結果,數據純屬編造。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8日 (二) 11:09 (UTC)
    模板結果。該排版的也排得差不多了。缺點是套用在舊資料上在各氣象單位的數據間會有空隙。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8日 (二) 13:25 (UTC)
    ┌────────────────┘
    效果很不錯,空隙可以設定為沒有資料填入時即display:none;-HW 動員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13:43 (UTC)
    完成。對於陣風的資料好像比較難查得到。(CWB除外,直接從平均風速看就可以看得出來)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9日 (三) 06:39 (UTC)
    目前在颱風布拉萬 (2012年)進行測試。查不到的資料暫時留空。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9日 (三) 06:57 (UTC)
    還有些老問題一直未獲處理(外地氣象機構計算、分級等),看來此模板啟用後都是只能用於PTS的了。-HW 動員令 2012年8月30日 (四) 03:22 (UTC)
    這模板不是本來就只是用於PTS嗎?外地的分級應該主要是使用幾分鐘平均風速的問題吧。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30日 (四) 11:49 (UTC)
    不,PHS等其他風季都有使用,但那些新建的功能自上個修訂版本已經沒有再理會非PTS地區,看來應該再另建一個模板給他們,或把舊有模板拆出供他們使用。-HW 動員令 2012年8月30日 (四) 12:00 (UTC)
    ┌─────────┘
    恩。看來我們還是得稍微對非PTS的氣象機構有所了解。-Adrien Wu ( - ) 2012年8月30日 (四) 13:49 (UTC)

    剛才回退了對於Template:太平洋颱風季的編輯,因為如此造成所有過去的太平洋颱風季頁面受到影響。另外,2012年颱風名稱此條目是否有需要存留?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7日 (一) 13:29 (UTC)

    感謝回退,後者建議刪除,連合併也不用。-HW 動員令 2012年8月27日 (一) 13:33 (UTC)
    已提請刪除。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7日 (一) 14:32 (UTC)

    關於颱風塔拉斯 (2011年),JMA事後發出的報告指其風速為25m/s,但在氣旋生存期間其所發布的最高強度為60knot,請問條目名稱應用強烈熱帶風暴或颱風? -Adrien Wu ( - ) 2012年8月28日 (二) 11:20 (UTC)

    囧rz...不知道...--HW 動員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12:45 (UTC)

    關於台灣(CWB)中央氣象局

    • 1991年以前CWB是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計算的,所以以前颱風強度會比較強烈原因,有些台灣民眾至今還有經常誤導的.

    1991年起才改用十分鐘平均風速. 有些颱風CWB該註明列在一分鐘位置.1991年前例如溫黛 妮娜 南施 狄普 艾達 韋恩 賽洛瑪...等等. 1991年後的颱風列在十分鐘風速較好-Eva-Sasha (留言) 2013年12月6日 (五) 23:33 (UTC)

    「颱風季影響」章節的「登陸」

    關於「登陸」的判定標準,掃過菲律賓南部的颱風會導致一次出現五、六個登陸地點,個人認為礙於閱讀、重要性不高,也不是一個客觀的資料(甚至這些資料在該颱風的條目當中也未曾提及)。我不清楚這些資料是如何來的,但是對於菲律賓群島而言,可能五、六個島就被包含在颱風眼的範圍中,計較到底登陸了哪個島或何時登陸是沒有意義的。個人建議幾個改善方式:

    1. 將多個相近登陸地點合併至表格中,例(颱風劍魚):登陸地點/菲律賓迪納加特島、南萊特省斯拉高、宿霧省龐森島、宿霧省塔布桿,登陸時間/1月31日21時至23時
    2. 刪除或移至該颱風的條目中(如英文版)

    請提供意見,謝謝。-Adrien Wu ( - ) 2014年8月25日 (一) 11:35 (UTC)

    保留所有熱帶氣旋條目

    第1次討論:應否刪除條目

    本人認為所有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都應該建立條目,因為:

    • 幾乎所在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生成後都向西或北移動,登陸華南沿岸或日本。屬於「迷走型」風暴的熱帶氣旋較少。
    • 格式應該統一。
    • 不建立主條目的話,風季條目過長,造成閱讀困難,而且風暴名字的起源、註釋、參考資料等沒地方放。

    本人也認為所有曾經登陸的熱帶低氣壓都應該建立條目,因為熱帶低氣壓會令登陸地點吹強風,而氣象台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會有關注度。Morgan Siu留言2017年2月17日 (五) 08:56 (UTC)

    第2次討論:西北太平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

    過去西北太平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一向都會被刪除,可是有不少人(包括在下)認為所有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都應該保留,因此在下希望在此訂下共識,以決定這些條目保留與否。

    在下認為這些條目都應該保留,因為:

    • 大部分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都曾經作出登陸。
    • 希望格式統一,不要在太平洋颱風季條目裏,有些有主條目,有些沒有。
    • 如果把這些條目合併至當年太平洋颱風季,將會有太大堆文字而造成閱讀困難。——Morgan Siu留言2017年3月20日 (一) 13:07 (UTC)
    (!)意見:在風季條目之外另立時間軸條目,把相關事件記錄進去就好了。—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0日 (一) 15:28 (UTC)
    移動至條目探討?--Innocentius Aiolos 2017年3月20日 (一) 17:45 (UTC)
    我想提出者是為了在方針中制定關注度豁免(參見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熱帶風暴盧碧 (2016年))而來到方針區提出—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0:43 (UTC)
    若另立時間軸,會變成只寫升降格時間。(參見颱風紅霞討論頁)——Morgan Siu留言2017年3月21日 (二) 01:22 (UTC)
    那就不要只寫升降格時間就好了。或是有主條目的風暴寫升降格時間,沒有主條目的寫詳細發展過程這樣,反正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大問題。—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1:36 (UTC)
    還是那個問題——將會有太大堆文字而造成閱讀困難。——Morgan Siu留言2017年3月21日 (二) 07:27 (UTC)
    全文用連貫性記述文字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我先寫寫看,真的看起來太冗長的話再想辦法Draft: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時間軸在期間歡迎繼續提出建議—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8:06 (UTC)
    那為甚麼不乾脆保留所有颱風頁面呢?——Morgan Siu留言2017年3月22日 (三) 00:31 (UTC)
    因為有些颱風關注度不足。—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2日 (三) 01:05 (UTC)
    (?)疑問:即是怎樣寫,可否寫一次試試看?——Morgan Siu留言2017年3月22日 (三) 14:29 (UTC)

    其實以前已經討論過一次,不過尚未達成共識。大家想想,作為編者,當然要給讀者最詳細的內容。若建立太平洋颱風季時間軸,只能寫「發展過程」一節。其他颱風基礎資料模板等於到那兒去?所以請各位支持保留所有熱帶氣旋條目。--Morgan Siu留言2017年4月6日 (四) 05:43 (UTC)

    这有违关注度指引,有些热带气旋根本没有足够的报道。单独写出来太短了。不过可以考虑在一个页面集中写,一个热带气旋名字的不同时间段的热带气旋。——꧁༺星耀晨曦༻꧂留言2017年4月6日 (四) 05:53 (UTC)

    熱帶氣旋強度

    應否移非JMA、JTWC外氣象機構給予熱帶氣旋的強度?

    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

    結論 Conclusion

    Conclusion:

    個人覺得只要有足夠的內容可寫,就可以成立條目。英文維基百科真的是鉅細靡遺,讓讀者很爽。有足夠的內容幾乎表示有一定的關注度。In this case, NASA 一個下轄上千人、政府預算龐大(美國願意投資)的單位若願意為某個颱風寫研究,就足以證明某個颱風具有關注度囉。=)-- It's gonna be awesome

    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那么自然可以写。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这一点。但是如果您在热带气旋条目搞原创研究,抑或是总结一次文献写条目(比如自己做天气图分析得出内容),都是不允许的。--Antigng留言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感謝User:Antigng補充。^_^ 謝謝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4:50 (UTC)
    WP:GNG从来就不要求文献的数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献直接查证的信息足够支撑完整一个条目。--Antigng留言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請颱風愛好者繼續發揮您的創作熱忱! =) 謝謝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47 (UTC)

    用兩三句話釐清複雜難懂的關注度後,中文維基百的條目總數很快就會成為亞洲第一的!--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50 (UTC)

    謝謝管理員 Anti-GNG 簡明扼要的說明!=)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13 (UTC)

    應否完善Wikipedia:關注度_(熱帶氣旋)的內容以供日後參考?—HW討論 貢獻2017年7月11日 (二) 03:52 (UTC)
    既然如此,那看要不要開個投票,將其列指引。--Zest 2017年7月11日 (二) 04:51 (UTC)
    (+)支持(!)意見個人是支持!也支持將此列為所有條目(不限於熱帶氣旋)的指引。=)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7月11日 (二) 06:31 (UTC)
    (+)支持。——Morgan Siu對話貢獻2017年7月16日 (日) 02:56 (UTC)
    (*)提醒建議將此討論與下方的香港交通條目合併討論。=)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7月17日 (一) 02:53 (UTC)
    請勿混為一談。--J.Wong 2017年7月20日 (四) 08:10 (UTC)
    颱風是一個事件,過去了就過去了,切勿與能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其他事物相提並論。—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7月20日 (四) 08:12 (UTC)

    (+)支持my6B super留言2017年7月22日 (六) 08:40 (UTC)

    關於臺灣中央氣象局「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等語句

    我認為臺灣中央氣象局估計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可能延後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可能提早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都是贅言,等到中央氣象局真正、實際、終於發出警報後,這些臆測、估計之語句都可以刪了(除非有其他特殊原因值得保留)。並不是曾經存在條目的語句都值得保留的,這樣會成為一大筆流水帳。希望以後侵襲臺灣的颱風條目也能比照辦理。

    請問各位意見如何?-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9月12日 (二) 09:45 (UTC)

    (+)同意,臆測內容應移除。--安迪安迪安迪安倍~~(颱風吹襲|留名記錄2017年9月12日 (二) 11:19 (UTC)
    (:)回應,那這樣,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信號預料也要照辦嗎?--天秤Pヽ(๑´∀`๑)ノ AmorPāxIūstitia~☆ 2017年9月12日 (二) 14:19 (UTC)
    (:)回應:我對懸掛幾號風球的預報方法不熟悉,所以不置可否。-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9月12日 (二) 14:48 (UTC)
    (-)反对:預報是氣象部門的重要工作。--M.Chan 2017年9月15日 (五) 08:21 (UTC)
    (:)回應:預報有包括「估計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這些擺明不準確的內容嗎?時間到了又不發。颱風警報本身的內容才是預報,預計發布颱風警報的時間不是預報。閣下難道不知CWB唯恐臺灣人不知這個颱風的存在,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就在「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了嗎?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CWB只要描述颱風的位置、速度、暴風半徑、移動方向等資訊就好了,為什麼要「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呢?再說香港、澳門、中國大陸、菲律賓、日本怎麼都不來這一套呢?-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9月15日 (五) 09:30 (UTC)
    非也。除中國大陸和日本外其除地區都有上述預報。--M.Chan 2017年9月15日 (五) 15:54 (UTC)
    預報某時間要發布預報?在颱風距離兩千多公里時?-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9月15日 (五) 16:45 (UTC)
    (:)回應:不可由編者自行臆測。但如果中央氣象局真的有說的話,可以使用「中央氣象局表示」,並以來源佐證即可—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5:52 (UTC)
    (:)回應:可是我還是認為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中央氣象局只要描述颱風的位置、速度、暴風半徑、移動方向、距離等資訊就好了。何時發布海警與陸警變數太多,非常不準確,就算中央氣象局真的有說(還可能是被記者逼問出來的),也不必寫進條目裡。颱風警報實際的發布時間與颱風警報的內容對臺灣民眾才是重要資訊,估計何時發布警報則不是重要資訊。颱風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已經預報給民眾有這個颱風且可能侵襲臺灣,這已經夠了。-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9月18日 (一) 06:14 (UTC)
    (:)回應:刪除相關資訊並不會讓這個條目變得更好,先不論其他颱風的狀況,此次泰利颱風的預測失利和其造成的趕採作物等影響的確是相對顯著的,亦可看見至少路徑圖有被作存檔的各機構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中央氣象局、日本氣象廳等從一開始就對將影響臺灣陸地的預測有一定的信心,相信看新聞也能夠感受到以上兩點。對於此類並非相當必要但是事實的非堆砌型資訊,個人觀點是可以去要求大家不要寫,但是寫了就別去要求要改,因為如果沒有變得更好的話,減少條目中的資訊量並不適當。—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6:57 (UTC)
    (~)補充:中央氣象局何時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對農耕等產業無疑有差別存在,「何時發布警報則不是重要資訊」不一定成立。—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7:00 (UTC)
    預定時間到了真的會發警報,這才是重要資訊。颱風警報本身已經是預報,「預報的預報」且不確定性很高且不是正式公告,我覺得沒多大意義。難道不能等距離近一點才公布何時發布警報嗎?-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9月18日 (一) 07:11 (UTC)
    (:)回應:「不是正式公告,我覺得沒多大意義」-不論是否正式公告,講出來的就是講出來了,只要有來源佐證就可以說中央氣象局表示XXX,應該是沒有問題;「難道不能等距離近一點才公布何時發布警報嗎」-我也想問中央氣象局何以輕易將警報發布時間說出口,不過這就不是維基百科的問題了—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7:20 (UTC)

    關於菲律賓命名之華語名稱

    援引過去在熱帶氣旋專題的討論,眾編輯對於菲律賓命名之華語名稱沒有明確共識,故在此重新提出。依據《原創研究方針》:「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菲律賓氣象局自行之命名並無官方華語名稱,僅少數華人媒體給予翻譯,該翻譯名稱未經菲律賓當局承認,屬非官方譯名,如果有更進一步有官方所認可的華語譯名會更加理想。另在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之菲律賓譯名係依據《命名常規》之使用中文之原則,該原則指出:「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惟相關名稱並沒有受到廣泛的運用亦未受到官方的認可或是做為其他研究用途,但仍有鑑別度。針對此類譯名,敝人認為不該全然廢除或是忽略所有規則,否則依此為先例會影響至冬季風暴英语Winter storm歐洲風暴英语European windstorm亞熱帶氣旋溫帶氣旋氣旋颶風等氣象條目勢必會受到影響,風波甚大。依據Wikipedia:非原創研究#翻譯:「如果自行翻譯的版本受到了質疑,眾編者就應協力改善,以達成眾人都能接受的版本。」,故在此邀請氣象專題資深編輯和平奮鬥救地球君、林天蓬君、熱帶氣旋活躍編輯安迪君、M. Chan君、C933103君、J. Wong君、Win M.君、TD君、熱帶氣旋資深編輯天秤君、W. Synchro君、Richard923888君、B dash君、自然科學資深編輯維多利亞-伊恩君、AT君、Antigng君、R96340君、阿道夫君、維基百科活躍編輯Temp3600君、Reke君、阿道天君、維基百科新人編輯MCC214參與討論。--🍫留҉言҉ 2018年2月3日 (六) 14:34 (UTC)

    有關於模板問題

    由於最近留意到近年有機構自主升格之情形,以中國氣象局為例,中國氣象局近年有自主升格之案例,但{{Infobox_tropical_cyclone_small}}模板當中的兩分鐘平均風速經過天秤君處理無效,故敝人在此提議暫時採用十分鐘平均風速搭配警告單位參數使用,待模板修復後再轉換為兩分鐘平均風速的格式,此部分有請實況主小羊君Michael ChanWeather SynchronizeCHING WAI KONGWaikijacky宅喵維多利亞-伊恩林天蓬B dash協助參與討論。--🍫주인공~✿ 2018年6月5日 (二) 15:43 (UTC)

    • (~)補充:目前該模板只有一分鐘、三分鐘、十分鐘不同的平均風速單位,唯獨缺少兩分鐘平均風速,故需要花費較久時間建立數值與對照,可能還需要麻煩各位多加協助。--🍫주인공~✿ 2018年6月5日 (二) 15:47 (UTC)

    有關於部分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熱帶氣旋未被提及之詢問


    近期敝人檢核部分有直接與間接影響台灣之熱帶氣旋,但未見於相關條目有提及相關影響與災害,像是:颱風鮎魚 (2010年)熱帶風暴艾維尼 (2018年)等,顯現出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對於台灣的災害不重視,在此誠摯邀請相關編輯Win M君、B dash君、天秤君、天蓬君、Weather Synchronize君、M Chan君一同討論此部分。--🍫주인공~✿ 2018年7月15日 (日) 11:54 (UTC)

    • (:)回應:這裏是中文維基百科,台灣用戶也是主要的讀者,所以對台灣的影響理應詳盡記載。特別是颱風鮎魚,氣象局都已經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了,但影響一節竟然隻字不提,實在不妥。不過在下以往幾乎沒有編輯過熱帶氣旋對台灣的影響,也甚少有留意那些颱風的動向,所以有心無力……抱歉。--Win. M. 2018年7月15日 (日) 12:05 (UTC)
      • (:)回應:敝人認為災害的部分可以大家一起撰寫讓條目更完全,此部分可能嗨須請您多加費心,若有疏漏地方也可以在相關條目討論爺提出。--🍫주인공~✿ 2018年7月15日 (日) 12:24 (UTC)
    • (:)回應:個人認為臺灣用戶自己也得多多益善,惟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抱歉。--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5日 (日) 12:17 (UTC)
      • (:)回應:目前太平洋颱風季主要編輯仍以港澳用戶為大宗,台灣用戶在這方面其實算嚴重不足,且部分侵襲連江縣金門縣的氣旋又會受到部分用戶以政治眼光干涉,此部分其實對於台灣用戶來說很不友善,尤其是現在台灣當局的實質統治者仍是中華民國政府,雖倡導台灣價值卻不代表現階段政權有受到明確變動,且當台灣當局目前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此環節之編輯仍應符合WP:PB。--🍫주인공~✿ 2018年7月15日 (日) 12:22 (UTC)
        • (:)回應:尤指2016年登陸金門的莫蘭蒂,以及幾天前才登陸東引的瑪莉亞,個人認為對於行政區劃方面仍不清楚的編者應謹慎編輯才是,不是所有由臺灣當局管轄的地區就一定是屬於臺灣,「臺灣金門縣」或是「臺灣連江縣」此論述既不符合法理亦不符合現實歷史、地理脈絡。--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5日 (日) 12:28 (UTC)
    • 2010年鮎魚條目原先是有台灣影響的資料(但寫得不好),我剛查看時才發現消失了,翻查編輯歷史發現原來有用戶在剷除警報單時,連同對台灣影響一併刪走。抱歉一直沒留意,剛把鮎魚條目內的對台灣影響暫時恢復,但恐怕要重寫才行。至於艾雲尼,它不是在廣東減弱消散的嗎?最初的預測是顯示艾雲尼吹襲廣東後會移近台灣,但結果都沒實現。如果艾雲尼確實是對台灣造成影響,請不吝指正和補充。——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8年7月15日 (日) 13:16 (UTC)
      • (:)回應:非常感謝恢復資料,這幾天有時間會協助處理。關於艾維尼的部分,根據台灣當局的官方資料顯示,是由外圍環流帶來西南風所影響[33],它的殘留雲系伴隨北方鋒面雲系,促成台灣發生局部大雨[34]—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卡達對話貢獻)加入。
        • (~)補充:據統計,2010年梅姬在臺灣造成有38人罹難,甚至比菲律賓的罹難人數更多,更是目前為止在2010年代臺灣罹難人數最多的風災。臺灣明明是最嚴重的災區(即使路徑並未通過),內容卻全被刪掉,會不會太誇張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8日 (三) 03:34 (UTC)
          • 應該是刪警報單時操作失誤,而該用戶沒察覺。不過當時也沒多少人努力寫,因此質素較差,內容較短。現在要找新聞都難了,可能要在新聞網站搜尋時翻很多頁才有,因為2010年鮎魚過後沒除名,結果2016年出了另一個真的直踩台灣大肆破壞的鮎魚⋯⋯——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8年7月18日 (三) 17:35 (UTC)

    關於太平洋颱風季的兩岸論述


    前言

    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的活躍期常影響到東亞地區,然而在此部分仍受到日韓問題兩岸問題南海爭議,中文維基針對日韓問題在有爭議之領土區域會獨立列出,南海爭議的島嶼,中文維基一概以總群島名稱(如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稱呼,以釐清相關爭議。惟兩岸問題一直在西北太平洋颱風季引起諸多爭議,尤其以侵襲地為最困擾之處。

    另外請注意,在此討論應避免違反地域中心方針,以下還煩請各位編輯討論--🍫巧克力~✿ 2018年7月23日 (一) 12:16 (UTC)

    ※註:此處可由任何用戶補充,且不必簽名。

    問題一:兩岸屬地問題

    撇除統獨爭議,目前台灣本島馬祖列島金門群島目前由中華民國政府實質統治,而中華民國政府將金門、連江地區由福建省政府管轄,台灣與澎湖地區由臺灣省政府管轄。雖已於1998年省虛級化施行後成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完全喪失實施地方自治的能力,但行政區域規劃上仍有不同。

    依照台灣行政區域規劃上,位於台灣本島的僅有臺灣省1省、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直轄市6市,因此在提及侵襲地區時,台灣地區應只有這些地區,金門及連江應單獨列出,如「影響地區:台灣、金門、連江」,若須提及完整地點時,應寫「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以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進行區分,而非單獨寫出「台灣金門縣」,此部分在2016年即有被提出,但涉及統獨問題而討論未果,可詳見於此

    問題二:台灣當局機構問題

    由於台灣當局自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所提及之兩岸法理問題,並不是世界氣象組織之成員國,部分颱風季條目編輯可能較不熟悉台灣當局之氣象主管機關之狀況。但依照中華民國政府的行政機關規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全稱「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可簡稱「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或「臺灣中央氣象局」,惟不得稱之「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避免產生「中華民國是臺灣」之嫌,此部分可能尚須維基編輯共同討論相關名稱如何稱呼之。

    問題三:用詞問題

    在撰寫相關影響章節時,應該以當地名稱撰寫之,不得使用「全省」、「全國」、「本港」、「本澳」等具地域中心意味之詞。

    問題四:地區劃分問題

    在撰寫相關影響地區時,應注意當地地理劃分狀況,例如「台灣東部花蓮地區」不應寫成「台灣中部花蓮地區」或將粵東寫成「廣東北部」。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問題一意見反映

    • (:)回應:至少要讓大家知道「由臺灣當局管轄的地區不一定是屬於臺灣」這個觀念。今年的颱風瑪莉亞也有遇上此問題。--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最近2016年颱風莫蘭蒂條目的「台灣」章節副標題被加上「金門」,我最初也不明白發生了甚麼事,寫條目時也沒這樣的做法,最多只是應否在影響地區加上「含金門」時有爭議,我主張不用搞這麼多,但另有用戶各走極端,加上「含蘭嶼、綠島」之類。現在知道了原因,我不反對另外列出金門、馬祖。——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 (&)建議:既然是气象条目,那使用地理名词如何?这样就避免了主权的问题。-- 2018年7月24日 (二) 08:51 (UTC)
      • 馬祖列島係屬中華民國連江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有連江縣,若要詳述撰寫影響區域與登陸地點,勢必要撰寫完整地點,在此部份便會有灰色地帶。因此,敝人認為在這部分,應在此處就必須釐清相關問題,以避免後續爭端。--🍫巧克力~✿ 2018年7月25日 (三) 05:46 (UTC)
        • (:)回應:有關登陸地點的部分,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二個詞其實可以同時編寫進去的。根據BIAS方針表示,維基百科將二者地位視為相同,意即雙方是對等而不互相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為保持中立,對於此二者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維基百科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所以說,同時將二者編寫進去並不違反方針,在此我們也不做相關的政治詮釋。
    至於「影響區域」的部份,個人認為可以將臺灣當局的連江縣寫成「臺灣(含馬祖)」。--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5日 (三) 06:05 (UTC)
    • (:)回應:有鑿於災情的部分,敝人認為可仿照2018年花蓮地震將兩國國名單獨列出,較有中立性。唯不得採用「一中一台」、「一個中國」等撰寫手法碰觸BIAS方針,若需避開敏感兩國關係,可使用「北京當局」與「台北當局」較有中立性。而登陸點為絕對位置,必須詳細列出精準地區,故仍(&)建議將國名及位置寫出,以符合侵襲事實之認定。敝人也(+)同意「影響區域」的部份,可將臺灣當局的連江縣寫成「臺灣(含馬祖)」。--🍫巧克力~✿ 2018年7月25日 (三) 09:16 (UTC)

    問題二意見反映

    • (~)補充:另外,機構名稱應該要配合當時的稱呼,臺灣中央氣象局以前是叫做「臺灣省氣象所」。--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基本上這個在氣象愛好者之間的問題不大,直接簡稱為CWB,氣象迷出身的維基人都懂得用「台灣中央氣象局」,不用多想。反而是有部份匿名甚至純破壞用戶的抹黑和貶低才令人憤怒,還記得曾經有一次,某匿名用戶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有如親中左報般加上「所謂」並於條目其餘章節強行改用「台灣氣象機構」,又把「海上颱風警報」強行改成甚麼「海上報告」,令人髮指。——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問題三意見反映

    問題四意見反映


    在此邀集太平洋颱風季專題成員W.Synchro君、4A君、J Wong君、熱帶氣旋專題成員天蓬君、M Chan君、颱風季常駐編輯Win M君、B dash君及WU MING YI君參與討論。同時亦因此部分涉及兩岸議題,亦邀請政治專題參與者Sh991016君、克勞棣君、5k8421君、羅翔翔君、Nyu5765君、Brror君、Mmm333k君及Andy5120君參與討論。--🍫巧克力~✿ 2018年7月24日 (二) 03:09 (UTC)


    • 以上的問題很多都跟地域中心重疊,其中(本港)出現最多,第一次看到我還以為是日本的地名,結果實際上是香港人對本地的稱呼,另外,本頁這兩天沒更新有點抱歉,但以後要有人負責,我在動員令結束後將開始不再活躍五個多月,近期希望各位如果當天17時仍沒更新希望能協助更新。哪位維基人自稱是天神的下凡,並隱瞞真實身分2018年7月24日 (二) 08:01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結論

    根據上方討論,得出以下結論,尚請參與討論的編輯確認是否有誤,結論如下:

    問題一結論

    問題二結論

    問題三結論

    問題四結論


    在此邀請參與討論的BR君、天秤君、石添 小草君、W. Synchro君、林天蓬君、吉太小唯君、克勞棣君、Sanmosa君、B dash君參與總結討論。--🍫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32 (UTC)

    問題二結論有錯字,"明成"。-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8月19日 (日) 09:00 (UTC)
    (:)回應:感謝提醒,已修正。--🍫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9:02 (UTC)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撰文者的非中立觀點,而是參考文獻的觀點並非中立。除了我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生物參考文獻會將物種分佈區域過份一般化,英語文獻亦一樣。最近我看過幾篇指某物種分佈於「喜馬拉亞山脈」,在仔細閱讀原文才知道原來所謂「分佈於喜馬拉亞山脈」,其實是指「分佈於印度的喜馬拉亞山脈」。又例如有一篇早前由機械人從中國大陸數據庫建立的條目,指某物種分佈於「俄羅斯」,但為該物種命名的生物學家最近發表了一篇新的文獻,原來該物種只見於哈薩克斯坦。所以翻譯條目及引用文獻時都不要盡信,最好還是仔細考證一下。--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8年8月19日 (日) 09:5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