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光明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光明想巴利语aloka-saññā),佛教术语,是四修定三摩地之一[1],在修行法门中,常用于对治五盖中的睡眠盖

概论

[编辑]

光明想,是以“明相”作为禅修的所缘。经由观察日、月、星辰、宝石、烛火、火炬等会发出或反射光芒的对象[2],以此修光明心,可进入光明定中[3]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法蕴论》:“‘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修定,何等为四?谓: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法乐住。复有修定,……能令证得殊胜智见。复有修定,……能令证得胜分别慧。复有修定,……能令证得诸漏永尽。……云何修定,……能令证得殊胜智见?谓:有苾刍,于光明想,善摄受,善思惟,善修习,善通达。……’”
  2. ^ 玄奘译《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8:“云何光明定加行?修何加行,入光明定?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善取净月轮相,或复善取净日轮相,或复善取药物、末尼、诸天宫殿、星宿光明,或复善取灯烛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城邑、川土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山泽、旷野光明,……随取一种光明相已,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而分别之。……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如是诸光明相,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光明定加行,亦名入光明定。”
  3. ^ 中阿含经·念处经》:“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意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暗之所覆,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
    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行者应当安心静住,莫缘一切诸境,假想一圆明,犹如净月,去身四尺,当前对面,不高不下,量同一肘,圆满具足,其色明朗,内外光洁,世无方比。初虽不见,久久精研,寻当彻见已,即更观察,渐引令广,或四尺,如是倍增,乃至满三千大千世界,极令分明。将欲出观,如是渐略,还同本相。初观之时,如似于月,遍周之后,无复方圆。作是观已,即便证得解脱一切盖障三昧。得此三昧者,名为地前三贤。依此渐进遍周法界者,如经所说,名为初地。……即此自性清净心,以三义故,犹如于月。……行者久久作此观,观习成就,不须延促,唯见明朗,更无一物,亦不见身之与心,万法不可得,犹如虚空,亦莫作空解,以无念等故,说如虚空,非谓空想。久久能熟,行住坐卧,一切时处,作意与不作意,任运相应,无所罣碍,一切妄想,贪瞋痴等,一切烦恼,不假断除,自然不起,性常清净。依此修习,乃至成佛,唯是一道,更无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