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带
布林带(英语:Bollinger Bands,略称:BBands)也称为布林通道、保力加通道、包宁杰带状,或布历加通道,是由美国作家、金融分析师约翰·包宁杰(John Bollinger)在1980年代发明的技术分析工具,通过该工具,投资者可以看到金融工具或商品的价格如何随著时间而波动。该工具结合了移动平均和标准差的概念,其基本的型态是由三条轨道线组成的带状通道(中轨和上、下轨各一条)。“中轨”为股价的平均成本,“上轨”和“下轨”可分别视为股价的压力线和支撑线。
定义
[编辑]“布林带”是这样定义的:
一般情况下,设定N=20和K=2,这两个数值是一开始创办人所设计的标准用法,也是在布林带当中使用最多的。在日线图里,N=20其实就是“月均线”(MA20)。依照正态分布规则,约有95%的数值会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正负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布林带是由三条线组成,在中间的通常为 20 天平均线,而在上下的两条线则分别为信道顶和信道底,算法是首先计出过去 20 日收巿价的标准差,通常再乘2得出2倍标准差,通道顶为 20 天平均线加 2 倍标准差,通道底则为 20 天平均线减 2 倍标准差。
两大指标
[编辑]由布林带衍生出两项颇为实用的指标——“%b指标”和“带宽指标”,以辅助布林带的判读和运用。
%b指标
[编辑]指标(Percent b,PB),以数字形式呈现收盘价在布林带中的位置,做为交易决策时的关键指标。例如:当%b值为0.5(或以百分比表示50%),代表收盘价处于布林带的中间位置。
〖计算公式〗
- %b值 = (收盘价−布林带下轨值) ÷ (布林带上轨值−布林带下轨值)
由于收盘价会在上、下轨道震荡游走,幅度甚至大于轨道范围(0~1),因此%b值没有上下限。当走势向上突破,收盘价落于上轨上方时,%b值> 1;而走趋向下突破,收盘价落在下轨下方时,%b值< 0。
借由观察分析“%b指标”可以提供投资时的参考,依据指标的强弱走势,作出买卖决策。
带宽指标
[编辑]带宽指标(Bandwidth,BW),是由布林带中轨及上、下轨衍生出的指标,利用股价波动范围以判断趋势的强度与转折。
〖计算公式〗
- 带宽指标值 = (布林带上轨值−布林带下轨值) ÷布林带中轨值
布林带中轨为股价的移动平均值(平均成本),所以带宽指标值可视为通道上、下轨幅度与股价平均成本的比率(例如:当带宽指标值为0.3,代表通道上、下轨幅度为股价平均成本的30%)。“带宽指标”值越高,代表幅度相对平均成本比率越大;值越低,代表幅度相对平均成本比率越小。
带宽指标,最常用于限定收敛状态,一种基于波动率的交易机会; 指标,则用于净化交易模式,也是交易系统的一种输入讯息。[1]
参见
[编辑]脚注
[编辑]- ^ Bollinger Bands官方網頁。. [2014-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外部链接
[编辑]- John Bollinger的官方网站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18(英文)
- Capital Growth Let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ollinger的《资本成长通讯》官网)(英文)
- 名词解释:Bollinger Bands - BBands轨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 %b指标(Percent b)(繁体中文)
- 带宽指标(Bandwidth)(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