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牡丹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昆曲《牡丹亭》杜丽娘(沈丰英饰)和柳梦梅(俞玖林饰)
昆曲《牡丹亭》的表演片段
明朝时有关《牡丹亭》的木刻画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传奇作品,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玉茗堂四梦”。

故事梗概

[编辑]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之独女杜丽娘,在听闻家庭教师陈最良的诗经关雎》一课之后,居然动了怀春之情,于梦中邂逅一书生,醒后因思念梦中情郎,郁郁寡欢而亡。杜宝赴淮阳升任安抚使前,将杜丽娘葬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梅花庵,嘱一道姑守之。

杜丽娘的灵魂来到地府判官却查出她命不该绝,命定有一段姻缘,便放她回返人间。后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却因故寓于梅花庵,并因此与杜丽娘游魂相遇相知。其后杜丽娘指示柳梦梅掘坟,开其棺木,并利用自己的尸体复活,两人结为夫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

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往淮阳见杜宝时,杜宝不相信杜丽娘复活,欲将柳梦梅除之而后快,判处就地正法。在紧急关头,知情者急告杜宝以实情,并指出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不宜杀之。杜宝却怀疑柳梦梅是妖怪,上奏皇帝。

此后全案归朝廷处理,皇帝查明真相,柳梦梅终于与杜丽娘相聚,杜宝也与女婿尽释前嫌,全剧欢喜而终。

风格

[编辑]

《牡丹亭》取材于唐代传奇离魂记》,揭露黑暗,以情反理,故事深切动人,具浪漫主义特色,不拘于声律,曲调优美。人物栩栩如生,描写细腻;语言则在深浅、浓淡、雅俗之间。

唱词

[编辑]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第十出〈惊梦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第十二出〈寻梦

文学地位

[编辑]

《牡丹亭》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此剧在明末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场次版本

[编辑]

原著的牡丹亭共有五十五出,由标目、言怀到肃苑、惊梦、到婚走、骇变、到最后的圆驾为止。经过了近代昆剧的改革,改编成十二出的剧目,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冥判、拾画、叫画、幽媾、冥誓、回生、婚走。

原五十五出折子列表
  • 第一出 标目   
  • 第二出 言怀   
  • 第三出 训女   
  • 第四出 腐叹   
  • 第五出 延师   
  • 第六出 怅眺   
  • 第七出 闺塾   
  • 第八出 劝农   
  • 第九出 肃苑   
  • 第十出 惊梦
  • 第十一出 慈戒   
  • 第十二出 寻梦   
  • 第十三出 诀谒   
  • 第十四出 写真   
  • 第十五出 虏谍   
  • 第十六出 诘病   
  • 第十七出 道觋   
  • 第十八出 诊祟   
  • 第十九出 牝贼
  • 第二十出 闹殇
  • 第二十一出 谒遇   
  • 第二十二出 旅寄   
  • 第二十三出 冥判   
  • 第二十四出 拾画   
  • 第二十五出 忆女   
  • 第二十六出 玩真   
  • 第二十七出 魂游   
  • 第二十八出 幽媾   
  • 第二十九出 旁疑   
  • 第三十出 欢挠
  • 第三十一出 缮备   
  • 第三十二出 冥誓   
  • 第三十三出 秘议   
  • 第三十四出 诇药   
  • 第三十五出 回生   
  • 第三十六出 婚走   
  • 第三十七出 骇变   
  • 第三十八出 淮警   
  • 第三十九出 如杭   
  • 第四十出 仆侦  
  • 第四十一出 耽试   
  • 第四十二出 移镇   
  • 第四十三出 御淮   
  • 第四十四出 急难   
  • 第四十五出 寇间   
  • 第四十六出 折寇   
  • 第四十七出 围释   
  • 第四十八出 遇母   
  • 第四十九出 淮泊   
  • 第五十出 闹宴
  • 第五十一出 榜下   
  • 第五十二出 索元   
  • 第五十三出 硬拷   
  • 第五十四出 闻喜   
  • 第五十五出 圆驾

翻译

[编辑]

洪涛生(Vincenz Hundhausen)是牡丹亭的德文翻译者。[1]

改编作品

[编辑]

相关景点

[编辑]

牡丹亭的故事背景在江西南安府(今江西大余县),汤显祖停留该地时取得故事灵感,牡丹亭亦为当地真实景点,毁坏后又重建,现在根据牡丹亭故事内容扩建成牡丹亭公园。

参考资料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Bieg, p. 6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