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陀洹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
须陀洹(梵语:Srotāpanna,巴利语:Sotapanna),又译为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等,义译预入、沟港、至流、预流、入流、道迹等,佛教术语,是佛的四双八辈弟子中的最初位阶,上座部和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都设沙门四果中的果位。
概论
[编辑]释迦牟尼佛以河流来比喻八正道[1],遵行八正道即是入流。能够入流的要素(入流支)有四个:
遵行以上四者,就能够成就向须陀洹。成就四不坏信,就可证须陀洹果[3]。
果位
[编辑]根据《巴利三藏》及南传佛教各位尊者的说法,目前仍处于可以证果的五千年正法时期中,修行四念处乃至修行四念处其中一个念处即有机会当生证果,且修行四念处是最佳的证果方法,也有观点认为修行四念处是现今唯一的证果方法。修行四念处可以断三结、乃至断五上分结,从而证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果。[4]
证初果的先决条件是四预流支:
- 亲近善士
- 听闻佛法
- 内正思惟
- 法次法向(依循正确的修道次第)[5]
因此成就四不坏信者,就证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与斯陀含果的成就,代表三无漏学中的戒行圆满[6],虽尚不能够永远脱离轮回,但已永远不会坠落至三恶道,在于人、天中,至多往返投生七次,就可以究竟解脱[7],因此又称七有。
在说一切有部的《杂阿含经》中说, 要得到须陀洹果,要修行五根,断三结[8]。在巴利圣典中, 初果的质素是:“那些断除了三结的比丘,能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9]断三结(即三缚结),即有身见[10]、疑见、戒禁取见三种[11]:
- 断有身见:不持我见,即在见解上,不再认为五蕴有“我”、“真我”、“实我”、“灵魂”。
- 断疑见:即断除了对佛、法、僧、戒律等的一切疑虑,对佛、法、僧等有了坚固不变的信心,不再怀疑。对因缘果报之理不再产生疑惑。
- 断戒禁取见:入流圣者见证了苦集灭道与涅槃的过程,能分辨有益与无益的行为,不再迷信于无益的宗教仪式、禁忌、戒条等。
但在上座部的巴利圣典中, 要得到须陀洹果, 须具有七种智:
- 没有五盖的污染,如实知,如实见,内心有觉悟真理的能力,得第一种智。
- 反复修习, 常修习(没有五盖的污染),得到止息,寂灭,得第二种智。
- 没有外道有这样的见解,得第三种智。
- 依法的本质而行,无论犯了任何戒,都会立即向导师或智者同修忏悔,说出自己的过失,好让将来约束自己,不再毁犯,得第四种智。
- 即使要为同修做各种辛劳的工作,自己也不会忽略戒增上学,心增上学,慧增上学,得第五种智。
- 当如来讲授法和律时,会求取义理,思维作意,全心全意地聆听法义,得第六种智。
- 当如来讲授法和律时,会得到一份由法义所带来的乐受,会得到一份闻法的欢悦,得第七种智。[12]
得须陀洹果的圣者,有两个特点:
- 不堕法(avinipata-dhamma),又称不堕恶趣法,确立戒行,不犯导致投生恶趣的六种恶事[13],不会得恶果报,不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14]
- 正定聚( sammatta-niyata),又叫正性决定、决定正向三菩提、决定正向于正觉,成为须陀洹之后,定力不退,因此再也不会转为凡夫,必定到达最高的觉悟。
大乘佛教观点
[编辑]其已断见思烦恼中八十八品见惑,所具断德相当于大乘别教初地菩萨或圆教初信菩萨;然而因为发心不同(发小乘心为初果罗汉,发大乘心为别教初地、圆教初信菩萨),故所证智德不相等[15]。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杂阿含经》〈843经〉:“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谓流者,何等为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流者,谓:八圣道。’ ”
- ^ 《杂阿含经》〈843经〉:“复问舍利弗:‘谓入流分,何等为入流分?’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四种入流分,何等为四?谓: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 ^ 《杂阿含经》〈843经〉:“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说,流者谓八圣道;入流分者有四种,谓: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谓: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 ^ 《大念处经》白话文-网友文摘内容-佛教在线. www.fjnet.com.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 ^ 《吉祥经》、《自说经》、杂阿含843经
- ^ 《清净道论》〈序品〉:“戒是阐明为须陀洹果及斯陀含果的原因。定是阿那含果的原因。慧是阿罗汉果的原因。因为证得须陀洹的人称为戒圆满者,斯陀含果亦然。”
- ^ 《杂阿含经》卷39〈1044经〉:“又复,于佛不坏净成就,于法、僧不坏净成就,是名圣弟子四不坏净成就,自现前观察,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 ^ 《杂阿含经》〈644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善观察者,于三结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于正觉,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
- ^ 中部蛇喻经
- ^
《杂阿含经·一〇九经》:“尊者舍利弗于众中坐,世尊入室去后,告诸比丘:未曾所闻,世尊今日善说池譬,所以者何?圣弟子具足见谛,得无间等果,若凡俗邪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起,谓忧戚隐覆,庆吉保惜,说我,说众生,说奇特矜举,如是众邪,悉皆除灭,断除根本,如折多罗树,于未来世更不复生。诸比丘!何等为见谛圣弟子断上众邪?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愚痴无闻凡夫,见色是我,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我在识,识在我。”
迦多衍尼子《阿毘达磨发智论》:“此二十句萨迦耶见,几我见?几我所见耶?答:五我见,谓等随观色是我,受、想、行、识是我;十五我所见,谓等随观我有色,色是我所,我在色中,我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我所,我在受、想、行、识中。”
《大毘婆沙论》:“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诸经中,佛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尊者舍利子,于《池喻经》中,虽略分别此二十句萨迦耶见,而皆未说几是我见,几我所见。彼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未说者,今欲说之,故作斯论。” - ^ 说一切有部的《法蕴足论》卷3:“预流果者,谓现法中,已于三结,永断遍知:谓有身见、戒禁取、疑。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一来果证,名预流果。”
- ^ 中部.48.㤭赏弥经
- ^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分裂僧团及持邪见。《律藏》
- ^ 《三宝经》、增支部2.1
- ^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 Version 1.027. ft.amtb.tw.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7).